• 【正版书籍】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书籍】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40 5.0折 80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7590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J9787030547590

上书时间2024-06-18

人龙正版图书批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一直以来,设计合成潜在生物活性化合物,是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化工等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利用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可以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产物纯度高、毒副作用小、生物活性强、可规模化生产的功能性化合物。《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对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及相关化合物生物活性进行了前沿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论述。《化学与生物合成转化技术》分三部分,共16章,涵盖了化学与生物合成基本方法、天然产物结构改性转化方法及合成化合物生物活性与应用。介绍了高温与低温合成、高压与低压合成、电化学合成、光化学合成、微流控合成、生物催化合成等十余种化学及生物合成基本方法,金属配合物、纳米材料等前景良好的重要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同时对糖类、氨基酸、脂肪酸、酚酮类及维生素等天然化合物的改性进行了大量阐述;对合成化合物及天然活性成分改性化合物的抗肿瘤、抗氧化、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糖尿病及抗阿尔茨海默病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介绍。
目录:
目录
前言
**部分 化学与生物合成
第1章 化学合成基本方法 3
1.1 高温与低温合成 3
1.1.1 高温合成 3
1.1.2 低温合成 6
1.2 高压与低压合成 8
1.2.1 高压合成 8
1.2.2 低压合成 10
1.3 电化学合成法 11
1.3.1 电化学炼金属 11
1.3.2 电化学合成无机材料 12
1.3.3 电化学合成水处理剂 14
1.4 光化学合成法 14
1.4.1 光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14
1.4.2 光化学合成特点 15
1.4.3 光化学合成应用 15
1.5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 17
1.5.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法的特点及不足 17
1.5.2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应用 17
1.6 溶胶-凝胶合成法 19
1.6.1 溶胶-凝胶法工艺流程 19
1.6.2 溶胶-凝胶法特点 20
1.6.3 溶胶-凝胶法应用 20
1.7 化学气相沉积法 22
1.7.1 化学气相沉积原理 22
1.7.2 化学气相沉积反应 22
1.7.3 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应用 23
1.8 微波辐照合成法 24
1.8.1 微波辐照合成原理 24
1.8.2 微波辐照合成应用 24
1.9 声化学合成法 25
1.10 等离子体合成 26
1.10.1 高温等离子体及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27
1.10.2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27
1.11 超临界合成法 28
1.11.1 超临界CO2 29
1.11.2 超临界水 29
1.12 组合合成法 29
1.13 微流控合成法 30
1.13.1 微流控合成原理 30
1.13.2 微流控合成应用 31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化合物分离与表征方法 37
2.1 基本分离方法 37
2.1.1 利用物质溶解度差别分离 37
2.1.2 利用物质挥发性差别分离 41
2.1.3 利用物质吸附性差别分离 44
2.1.4 利用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差别分离 46
2.2 物质鉴定与表征 49
2.2.1 物质组成分析 49
2.2.2 物质结构分析 52
2.2.3 物质性能表征 57
参考文献 60
第3章 金属配合物合成 62
3.1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62
3.1.1 溶剂法 62
3.1.2 金属蒸气法和基底分离法 64
3.1.3 固相反应法 65
3.1.4 大环配合物合成法 66
3.2 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67
3.2.1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 67
3.2.2 天然活性成分金属配合物 69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生物合成与转化方法 74
4.1 生物催化剂——酶 74
4.1.1 酶催化生物合成特点 74
4.1.2 酶催化生物合成影响因素 75
4.2 无机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反应 77
4.2.1 羧酸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的转化与水解 77
4.2.2 生物催化氧化反应 80
4.2.3 生物催化还原反应 83
4.2.4 生物催化加成和消除反应 84
4.3 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反应 86
4.3.1 水解作用 87
4.3.2 羟化作用 87
4.3.3 糖基化反应 88
参考文献 90
第5章 纳米材料的合成 92
5.1 纳米材料简介 92
5.1.1 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 92
5.1.2 纳米材料特性 94
5.2 纳米材料制备 96
5.2.1 固相法 96
5.2.2 液相法 97
5.2.3 气相法 99
参考文献 100
第二部分 天然产物结构改性转化
第6章 糖的结构改性 105
6.1 多糖结构表征 105
6.1.1 多糖结构表征方法 105
6.1.2 部分多糖的结构 106
6.2 化学方法修饰 107
6.2.1 多糖硫酸酯化 107
6.2.2 多糖羧甲基化 110
6.2.3 多糖磷酸酯化 111
6.2.4 多糖乙酰化 112
6.2.5 多糖烷基化 113
6.2.6 多糖硝酸酯化 113
6.3 生物方法修饰 114
6.3.1 基因工程技术对多糖的结构修饰 114
6.3.2 酶法修饰 115
6.4 多糖与金属络合 115
6.4.1 铁对糖类的修饰 115
6.4.2 铜对糖类的修饰 116
6.4.3 锌对糖类的修饰 116
6.5 物理方法修饰 117
6.5.1 超声波修饰 117
6.5.2 离子辐射修饰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7章 氨基酸结构改性 121
7.1 氨基酸类聚合物合成 121
7.1.1 均聚氨基酸 121
7.1.2 共聚氨基酸 122
7.2 氨基酸化合物 124
7.2.1 氨基酸基苯并咪唑 124
7.2.2 氨基酸席夫碱 125
7.3 氨基酸大分子化合物 125
7.3.1 氨基酸改性淀粉 125
7.3.2 氨基酸改性碳酸钙 126
7.3.3 氨基酸改性硅基材料 126
7.3.4 氨基酸改性天然产物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8章 脂肪酸结构改性 131
8.1 脂肪酸改性天然产物 131
8.1.1 脂肪酸改性天然聚多糖 131
8.1.2 脂肪酸改性植物甾醇 133
8.2 脂肪酸改性无机粉体 135
8.2.1 脂肪酸改性无机粉体机理 135
8.2.2 脂肪酸改性无机粉体实例 136
8.3 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双键改性 137
8.3.1 环氧脂肪酸 137
8.3.2 共轭亚油酸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9章 酚酮类结构改性 142
9.1 酰化修饰改性 143
9.1.1 氧酰化修饰改性 143
9.1.2 碳酰化修饰改性 144
9.2 酯化修饰改性 145
9.3 磺化修饰改性 146
9.4 醚化修饰改性 147
9.5 磷酰化修饰改性 148
9.6 配位修饰改性 149
9.7 其他修饰改性 151
参考文献 153
第10章 金属元素螯合物结构转化 157
10.1 主族金属螯合物 157
10.1.1 天然产物主族金属螯合物 158
10.1.2 主族金属氨基酸螯合物 159
10.1.3 主族金属氨基酸螯合物应用 162
10.2 过渡金属螯合物 163
10.2.1 含氮过渡金属螯合物 163
10.2.2 含羧酸基团配体过渡金属螯合物 164
10.2.3 多核过渡金属螯合物 165
10.2.4 含天然化合物配体过渡金属螯合物 166
10.3 稀土金属螯合物 166
10.3.1 席夫碱稀土螯合物 167
10.3.2 喹喏酮类稀土螯合物 168
10.3.3 杂环类稀土螯合物 168
10.3.4 黄酮类稀土螯合物 169
参考文献 171
第11章 维生素合成与结构改性转化 178
11.1 维生素的人工合成 178
11.1.1 维生素A合成 178
11.1.2 维生素B合成 180
11.1.3 维生素C合成 184
11.1.4 维生素D合成 185
11.1.5 维生素E合成 186
11.2 维生素的结构修饰 188
11.2.1 典型维生素的改性 188
11.2.2 维生素改性产品的应用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三部分 合成化合物生物活性
第12章 合成化合物抗肿瘤活性 201
12.1 吡唑啉酮衍生物生物活性 201
12.1.1 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合成 202
12.1.2 吡唑啉酮类及其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 206
12.2 多金属氧酸盐生物活性 217
12.2.1 多金属氧酸盐配合物合成 218
12.2.2 多金属氧酸盐抗癌生物活性研究 220
12.3 合成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32
12.3.1 细胞生长抑制研究 232
12.3.2 细胞凋亡形态学研究 233
12.3.3 分子生物学分析细胞凋亡 236
12.3.4 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 237
12.4 合成化合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244
12.4.1 合成化合物抗肿瘤模型建立方法 244
12.4.2 合成化合物体内抑瘤实验研究 247
参考文献 252
第13章 合成化合物抗氧化 263
13.1 化学合成抗氧化剂 263
13.1.1 食品抗氧化剂 263
13.1.2 工业助剂抗氧化剂 268
13.2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 273
13.2.1 多酚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 273
13.2.2 黄酮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 275
13.2.3 多糖衍生物抗氧化活性 280
13.2.4 蛋白质衍生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283
13.2.5 其他 284
参考文献 285
第14章 合成化合物抗心脑血管疾病 290
14.1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治疗药物 290
14.2 化学合成类药物 291
14.2.1 他汀类药物合成与功能活性 291
14.2.2 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合成及活性 293
14.2.3 噻吩并吡啶类物质的合成及活性 295
14.3 天然活性成分改性合成药 296
14.3.1 川芎嗪衍生物合成及活性 296
14.3.2 丹参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活性 301
14.3.3 虫草素衍生物合成及活性 303
14.3.4 Xyloketals类衍生物合成及其活性 304
14.3.5 深海鱼油衍生物合成及活性 305
14.4 特殊材料合成及活性 305
14.4.1 纳米材料合成及活性 305
14.4.2 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剂合成及活性 306
参考文献 308
第15章 合成化合物抗糖尿病 311
15.1 抗糖尿病化学合成药物 311
15.1.1 胰岛素增敏剂 311
15.1.2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312
15.1.3 肠促胰岛素 314
15.1.4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316
15.1.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16
15.1.6 胰淀素类似物 317
15.2 抗糖尿病天然改性药物 317
15.2.1 白藜芦醇 317
15.2.2 小檗碱 318
15.2.3 黄酮类化合物 319
15.2.4 芒果苷 320
15.2.5 大黄素 320
参考文献 322
第16章 合成化合物抗阿尔茨海默病 324
16.1 靶向Aβ药物 324
16.1.1 抑制Aβ的产生 325
16.1.2 减少Aβ的聚集 327
16.1.3 已积累的Aβ清除 327
16.2 靶向tau蛋白药物 328
16.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