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金雀花王朝:1215:1215
  • 【正版新书】金雀花王朝:1215:12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金雀花王朝:1215:121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24.2 3.1折 78 全新

库存6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丹·琼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4638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E9787505754638

上书时间2024-07-20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订了《大宪章》。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大宪章》仍然发挥着作用,它包含了世界各国都信奉的现代法治的核心要素。1215年出现了《大宪章》,但《大宪章》远远不能代表1215。
翻开本书你将了解到:大权在握的约翰王竟然酷爱女装,在位期间,他曾多次穿着祖母玛蒂尔达(Matilda)皇后的加冕礼服,出现在公开场合;中世纪的人们也爱修马蹄, 当时的马匹极其珍贵,必须精心照料,包括经常更换马掌;教会严格规定神的仆人不应杀人,教士不能使用带刃的武器,可在“布汶之战”中一位主教仍然能够用一件钝器砸碎一个人的脑袋,教士们也都挥舞着狼牙棒和棍棒而非刀剑;中世纪君主的直白绰号承载了不同荣誉与命运,狮心王理查严厉有效的治理使王权鼎盛;短斗篷王亨利穿裁剪得比传统斗篷更为整齐的斗篷;短袜公爵罗贝尔喜爱风儿拂过腿部的感觉;约翰王年轻时不得不忍受被称为“无地约翰”,在失去诺曼底后,又被戏称为“软剑约翰”……
1215年作为一个历史切片,展现着屠戮与忠诚,英勇与诡诈。既有王权贵族的尔虞我诈,更有中世纪神秘的民众日常,这一年浓缩了中世纪英格兰的风貌。



作者简介
"丹·琼斯(Dan Jones) 英国历史学者,对中世纪史研究颇深,著有《金雀花王朝》《空王冠》等著作。作品雅俗共赏,颇受学界和大众读者的好评,销量逾百万册。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伦敦《标准晚报》的专栏作家,也是奈飞纪录片《英国城堡揭秘》的编剧和主持人。"

目录
 引言 关于日期的说明 第YI章 得胜 王冠、袍服与便鞋 章 圣堂之乱 吃喝玩乐 第三章 佩上十字架 智慧、健康与美貌 第四章 与主子 司法、法律与不法之徒 第五章 伦敦 语言、传说与姓氏 第六章 兰尼美德 妻子、寡妇与孩童 第七章 英格兰被围 鸟、兽与娱乐活动 第八章 世间无神 后记 附录一 1215年《大宪章》原文 附录二 1217年《森林宪章》原文 致谢 参考文献 / 主要文献 次要文献 / 参考论文 / 注释 

内容摘要
     1214年的圣诞节,英格兰国王约翰在其私人礼拜堂里,欣赏了牧师们唱诵的《基督得胜》曲。他付了一大笔钱给那些牧师,请他们诵唱了此曲。下个月国王结账的时候,领唱这首单旋律圣歌的两位教士,即圣东日的罗伯特(Robert of Saintonge)和圣殿骑士詹姆斯(James the Templar),将因这次唱诵而获得25先令①的报酬,相当于一个星期的薪水。不过,此曲值得花这笔钱。那是一首多声部圣歌,拉丁歌词交错萦绕在一起,由两位技艺娴熟的独唱者与集体合唱的教堂会众交替吟诵,然后汇集起来,形成一首回环往复的胜利颂歌:“基督得胜!基督为王!基督王权永无疆!”② 但是,这首特殊圣歌的主题,并非仅仅在于庆祝圣诞节。由此产生的联想,更加切合约翰王此时的内心所想,因为若是在一位国王面前诵唱,《基督得胜》(此曲与世人所称的“王权颂”③同类)就不啻为一首颂扬无上尊贵与显赫王权的赞美诗了。自查理曼(Charlemagne)时代以来,欧洲各国的王室加冕典礼上都会诵唱这首歌。查理曼大帝可能是整个中世纪伟大的一位君主,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被时任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Holy Roman Emperor)①。这种做法是随着诺曼人的人侵传到英格兰的,所以约翰王已经在1199年5月登基为英格兰国王的加冕典礼上,以及次年10月他的妻子伊莎贝拉王后(Queen Isabella)加冕时聆听过《基督得胜》曲。在约翰王的整个统治期里,他一直都花钱请人在圣诞节和复活节(Easter)上诵唱这首圣歌。如今,他又一次聆听着僧侣歌手们引吭高歌,祷求众多男女圣徒的祝福:从圣彼得(st。Peter)和圣母马利亚(Cirgin Mary),到圣托马斯·贝克特②和圣埃塞德丽达(St Etheldreda),不一而足。圣埃塞德丽达是7世纪东安格利亚的一位修女,她成功地逃脱了一位好色国王的奸污,用自己的手杖种出了一棵白蜡树。那些训练有素的男歌手齐声合唱,祈祷他们的国王治下四海升平、永享盛世。他们呼唤着虔诚和欢乐。他们祈祷基督赐和平于王国。“献给救世与胜利之上帝所加冕的英格兰国王。”他们唱道。’对于约翰王而言,这是再合适不过的圣诞愿望了,因为他的人生和统治都毫无和平可言。 此时,约翰王正在伍斯特过圣诞节。。这座建有城墙的城市位于英格兰西部边境,自“诺曼征服”时代以来就一直是历任国王最喜欢的驻跸之地。对于此城,约翰王并不陌生。与南面的格洛斯特、西面的赫里福德一样,伍斯特也是一座边境之城;它坐落于英格兰与威尔士之间的沃土之上,其间的广袤乡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有从坎布里亚山脉奔流而下的瓦伊河与塞汶河浇灌着。这里是文明世界的最西端,因为过了边境地区,就到处都有威尔士人了。这是一个古怪、野蛮和喜欢争吵的民族,时而慷慨、有音乐天赋,时而大胆野蛮;言谈风趣机智,骑马出征、遇敌作战时却凶狠异常;男人都是光着脚打仗,胡子留得长长的,脸上还涂着鲜艳的彩绘。与之为邻的英格兰人既敬重威尔士人,同时也很害怕威尔士人。约翰王的父亲亨利二世于1154年至1189年在位,既与威尔士人打过多场仗,也与威尔士人并肩打过多场仗;他曾声称,威尔士人“极其勇猛与桀骜,哪怕手无寸铁,也会毫不犹豫地与全副武装的敌人作战”。曾到威尔士的人则称,那是一个充斥着怪胎和怪物的地方,比如致命的牡鹿、半猿半犬的怪兽,还有能够捕捉猎物的猪。自约翰王的高曾祖父“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clueror)时代开始,人们就加强了伍斯特的防御,以对付这些怪异的古不列颠人;在金雀花王朝统治了英格兰两代人的时间之后,这里仍然是一座皇家要塞。 除了是安全的避难所,伍斯特之所以会吸引王室来此地庆祝圣诞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座城镇很大,足以举办种种盛会。城中城堡里的房屋在官方文件中统称为“王宫”,可以满足一小队由厨子、仆役、文书、抄写员及工匠组成的人马之所需;这些人,就是王室随从人员的核心。附近那所小修道院里的修士,接近可以为最尊贵的客人提供奢华的住所,其中包括国王、随驾的贵族以及皇室家族的骑士。修士们还可以负责主办一场适合皇室成员出席的派对,只是这项任务完成起来并不轻松:不管是哪一天,国王身边都会围着几十甚至数百位随从食客,更别说是节日了。按照习俗与荣誉所需,国王必须慷慨招待这帮人。应该说,时年47岁的约翰王并没有被手下的臣民公认为一个有荣誉感和慷慨大度的人。 P2-5

主编推荐
 1.《金雀花王朝》与《空王冠》的姊妹篇,《BBC历史杂志》《爱尔兰时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年度图书; 2.没有1215,没有现代民主国家,了解现代民主理念产生的历史基础,这一理念在800年后的今天仍旧深入人心; 3.丰富的中世纪历史趣闻,洞悉切片下的历史细节,那些数前的人也曾生动地活过; 4.88张珍贵全彩图片,展现中世纪的权利与生活图景; 5.32开精装,全书彩色,值得加购与收藏 

精彩内容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国见证过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其间,既有连年不断的战争,也有长年累月的;既有一场场民众,也遭遇过吞噬一切的瘟疫;既有过胜利的辉煌时代,也有过屈居人下的多年耻辱。但很少有哪个年份像 1215 年那样紧张刺激、意义深远,甚或没有哪一年能与之相比。那一年,英国既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动荡,也出现了宪法方面的创举;那一年,既有叛乱、内战、攻城围堡,也有纷争;那一年,在位的约翰王的名声受到了永远的玷污,差点儿导致他的王朝从英国的历史篇章中被全然抹掉;那一年,英国颁布了昙花一现的首份《大宪章》(Magna Carta)。 想想中世纪那条漫漫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我们不难看出,1215 年既与见证了诺曼人入侵的 1066 年一样重要,也与爆发了“博斯沃思之战”(Battle of Bosworth)、导致都铎王朝上台掌权的 1485 年一样重要。 承认这一点,对有些人而言是相当不快的。威廉·马绍尔(William Marshal)是金雀花王朝统治时期的骑士,可为此人立传的作者却在那部洋洋洒洒、长达 1.9 万字的诗歌体作品中,畏畏缩缩地回避了 1215 年发生的事件。这位传记作家还写道:“有诸多之事,言之无益。” 实际上,此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作者为传主谦恭自持的愿望,往往抵不过炫耀自己对重大事件了如指掌的迫切。这种情况,在威廉·马绍尔的传记中经常可以看到。所以,在写下对 1215 年“言之无益”那一句话之后,这位传记作家马上又简洁明了地对当时的政治纷争进行结:此种政治纷争逐渐白热化,终结果是《大宪章》出台,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和一场的外敌入侵: 言之足矣者 乃男爵群谒于王 欲王予之以权利。 王拒之, 在场者皆曰 倘权利未得,彼等定当 弃王而去,不再侍奉; 王亦无力 取信于诸爵, 彼等臣属 再无君臣之义 当以诸道击之。2 这的确是 1215 年形势的核心,起码是当时高层政治形势的核心。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三约翰王与其手下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这条裂痕,已将整个国家拦腰斩断。1215 年 6 月,在距温莎不远的兰尼美德,约翰王手下大批与教士括令人敬佩、博学多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联手,要求英书面确认(并以盖上国玺为证)一系列权利和王室义务。他们觉得,长久以来,约翰王及其之前的两代王都忽视了这些义务,滥用了这些权利。世人认为,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剔除,一方面是载入《宪法》,另一方面则是向半虚构出来的“古老”律典的回归。此种“古老”的律典,曾经统治过一个更美好、更古老的英国;在历史记忆中,这个时期应在后一任撒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与约翰王的诺曼人曾祖父亨利一世(Henry Ⅰ)统治后期之间。上述权利和义务,涉及、税收、司法、兵役、封建租役、度量衡、贸易权利及城市行政等诸多问题。部分情况下,它们也会涉及重大的原则。众所周知,当时约翰王被迫做出,称“凡自由民,非经其同等地位者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审判,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受他法之害,吾等不得加罪或遣人加罪于彼”,并且“吾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否认其应享之权利与司法公正”。此外,1215 年君臣争执的焦点,实际上是们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具有专业的封建要求,而关注这些要求(且符合其利益)的,主要是当时英国一小撮富有、有权势的人。这些要求只适用于“自由民”,但这种所谓的“自由民”,却顶多占有当时英国成年人口的 %。 我们一直都认为,1215 年之所以重要,全因那一年批准颁布了《大宪章》,并且在个人自由立体和约束权力等原则上出现了所谓的“创举”。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实际上,《大宪章》中关键的一条规定经常为人们所忽视,可它对当年《大宪章》出台导致的一系列事件、对当时每一个英国人的生活关重要。该条款提出了一种简单巧妙却又具有致命缺陷的方法,以强信守自己做出的。假如约翰王违反了《大宪章》中规定的条款,手下的会宣布他们不再效忠,从而让维系 13 世纪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关系失效。用马绍尔的传记作者的话来说,们“当以诸道击之”。简单地说,他们将发动一场战争。这种严重的威胁,在《大宪章》本身的措辞中反映出来了:约翰王在宪章中承认,假如他没能恪守自己做出的,手下可以“向吾等施以约束与压力……如夺取吾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唯吾等与朕后及子女之人身不得侵犯”。3 后来的情况正是如此。倘若从当年 6 月和在兰尼美德获得大胜的辉煌时刻开始去回顾 1215 年,我们看得出,那一年将开始呈现一种不同的面貌。的确,约翰王手下的男爵们强批准颁布了一份关于权利和特权的宪章;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有效地确保了双方之间必有一场殊死搏斗。盖上了国玺的火漆才干开始想法摆脱宪章条款 的束缚了。1215 年,《大宪章》的法律有效期只维持了两个多月,随后教皇宣称这份宪章“可耻而有失体面……既不合法,也不公正”,称凡是遵守这份宪章的人,都 会“招 来  之 (Almighty God)及圣彼得、圣保罗两位使徒(St Peter and St Paul His apostles)的雷霆之怒”。这是一种委婉之语,实际上是说这种人会在地狱之火中永受焚烧之苦。4 在随后爆发的内战中,城镇和城堡被围,人们受到屠戮,王室财物在沃什湾 1 附近的沼泽地里丢失,王室名誉因而扫地,法的继承人也受邀前往英格兰,意欲取代约翰王。待到约翰王因罹患痢疾而于 1216 年10 月 18 日 19 日的晚上驾崩,内战继而结束之后,几乎没人会认为,前一年颁布的宪章只是一次勇敢却有缺陷的尝试,它曾想要约束一,却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亏一篑。 当然,自 1215 年 6 月 15 日约翰王在那处名叫兰尼美德的地上 2 批准了《大宪章》以来的 800 年里,它或许已经变成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具标志的一份文献。5 正因为如此(无论正确与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215 年已经变成了人们为摆脱、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的历史“元年”。现存于大英图书馆、林肯大教堂和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几份《大宪章》副本,也受到了通常只有古老的经文才会受到的尊崇。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议会大厦里,无比自豪地陈列着一份1297年版的《大宪章》3。游客们在参观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档案馆时会发现,过了安保区之后,他们眼看到的是《大宪章》,这是另一份 1297 年版的《大宪章》,是 07 年以 00 多万美元的价格拍卖购得的。它陈列于昏黄的灯光之下,被人们视为美国自由历一个切实而具有隐喻意义的起点。这份档案的说明文字中,引用了美国第 32 统、的富兰克林·D.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一句话:“向往民主之心,并非人类历近期才有之现象……《大宪章》 中早已写。”但此种民主,可能是 1215 年制定《大宪章》的人心中不想要的东西,这一点却罕有人提及。实际上,如今流行的观点认为,1215 年产生了《大宪章》,而《大宪章》也代表了 1215 年。 这种观点,恕我不能苟同。我已经撰述过一部专门论述《大宪章》的小书,研究它在金雀花王朝早期历史中的长久渊源,并对其中的条款进行了分析。本书虽是与之同时开始撰写的,论述目的却大相径庭,旨在研究其他一些方面。不过,本书的核心仍然是阐述约翰王及其手下一帮男爵之间的挑战与纷争;后者曾经以“与神圣教会之师”(The Army of God and the Holy Church)的名义,对抗过约翰王一段时间。从此意义来看,本书带有一丝政治史和立宪史的色彩,故是我之前论述金雀花王朝的作品,即《金雀花王朝》(The Plantages)与《空王冠》(The Hollow Crown)两书的姊妹篇。但本书探究的内容,却不止于此。 1215 年是变革风起云涌、社会动荡不安的一年,其规模甚比当年 6 月那一桩桩事件导致的变革与动荡更大;而我希望探究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了少数伟人之间相互攻诘带来的暴风骤雨。在法国,金雀花诸王与对手卡佩王朝(Capetian)诸王之间为争夺统治地位而进行的漫长斗争,终具有决定地变得对后者有利,而英国人民也终于接受了失去诺曼底 1 带来的种种后果。这一事件的意义,与 1066 年的“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一样重大。与此同时,好战的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Ⅲ)让战争变得真正具有了量。若想要探究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和社会,我们必须考察一下教历这个异常强势之时代的生活。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不应忽视一个事实:英诺森三世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Fourth Lateran Council),也是 1215 年在罗马召开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给千百万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变,颁布了一系列的新谕旨,涵盖了从忏悔圣礼到表明犹太人和穆斯林身份的着装、教区教堂的清扫次数等各个方面。在 1215 年, 许多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认为,这次会议比兰尼美德举行的那场地方集会重要得多。因此,“第四次拉特兰会议”也须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如此,要想撰写一部作品,并恰如其分地描述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这一年——它在英国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上述各个方面只能让我们实现一部分目标。在本书中,我试图从的意义上描述 1215 年的情况,以便创造地将叙事历史与人们常常所谓的“社会”历史融合起来,后者虽称“社会”历史,但更地说,它其实是民众的历史,涵盖了民众的思想、世界和生活。因此,除了描述这一年的高层政治,我还逐渐构建了一幅图景,呈现了 1215 年在社会各阶层心目中的真实面貌,其和、骑士与商贾、牧师与农民。围绕这一年的“高层”叙事,是 1215 年民众的衣食住行、工作、言语、思想、抗争、信仰和贸易,以及他们的称谓、穿的是什么、如何生活与如何死去等方面的简单情况。对1215 年的这种记述,除了反、教皇与的事迹,同样涉及了一些往往为历史所忽视的人。为此,我还在本书各章中点缀了一些短文,说明了生活当中个别令我感兴趣的方面。因此,本书旨在提供一段既属“由下而上”也属“自上而下”的历史;它既是一部主题鲜明而又含有枝节小事的作品,也是一段具有前进动力的史话。后,我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1215 年改变了世界,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感受到这一年对大多数民众意味着什么:这一年,不过是中世纪英国民众生活中的又一年罢了。 我还应指出,这是一部旨在以同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知识和娱乐消遣的历史作品。我希望,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能获得。 丹·琼斯 15 年夏于伦敦巴特西区(Battersea)

媒体评论
"权威而富有洞察力……充满富有吸引力的内容。——《每日电讯报》年度图书 琼斯以华丽和性的方式讲述了他的故事, 他的作品值得被广泛阅读。——《BBC历史杂志》 琼斯熟练地引导我们度过了这个动荡的时期,并为英国金雀花时代的生活带来了迷人的光芒。——《爱尔兰时报》 丹·琼斯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他知道如何将学术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散文。——《泰晤士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