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从传统走向现代
  • 【正版新书】从传统走向现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从传统走向现代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45.7 5.2折 88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晓春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81332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E9787201181332

上书时间2024-07-16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约束、规范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过程,在根本上决定了政治生活的质量。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可以与其文化传统相割裂,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不是其全部思想文化传统的延续。

 

本书运用现代的价值尺度和历史主义的方法,发掘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恒久关心的思想主题。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角入手,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联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实际,讨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的差别与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孙晓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讲座教授。2008年被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建设首席专家。现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现代转型的价值重构研究”,作为首席专家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已出版《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政治社会学》等专著、译著十余部。



目录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1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环境/3

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11

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16

四、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28

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价值及其局限/3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转型的历史逻辑/39

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41

二、中学、西学之争: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突/ 53三、在比较的视野下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59

四、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的必然性及其含义/62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自由观的建构/73

一、缺少自由要素的传统儒家思想/75

二、庄子自由观的政治哲学解读/ 104

三、西学东渐背景下严复的自由观/116

四、清末民初梁启超的自由观/142

五、传统政治思想转型与现代自由观的建构/156

中国传统平等观念的现代转换/163一、庄子“万物等齐”的平等观/165二、庄子平等观的价值与局限/170

三、儒家的等级观念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180

四、在近代平等观念影响下的儒家思想:康有为的平等观及其局限/196

五、走出无差别平等的理论误区,建构现代的平等理念/207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211

一、民本观念的思想渊源及其历史发展/213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实质/222

三、中国近代民权观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29

四、建构现代中国的民主理念,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64

从传统的道义观念走向现代社会正义/277

一、先秦儒家道义论的内涵及其逻辑进路/279

二、两汉以后儒家思想的哲理化进程与韩愈的道统学说/292三、儒家道义论的完备形式:宋代理学家的天理论/306四、传统儒家道义观念的局限及其现代转换/318

后记/322



内容摘要

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环境

在思想的历史上,决定思想进程及其内涵的主要因素,一是人们的思想方式,一是思想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历史环境。与前者相比,后者显然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定了人们思想的视野,决定了人们感受生活的方式,也决定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于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就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思想成果,每一个民族也就有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政治观念。在东西方的历史上,思想的突破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希腊哲学家所关心的道德问题,也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的主题。然而,在他们的身后,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传统。中西方政治思想所以走上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所以成为相互有别的思想传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决定于中西方古代社会特定的历史环境。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内涵与发展进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时期,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受苏联学术界的影响,理论界大多认为,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主要来自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斯大林认为,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其理由是:“社会的变化比地理环境的变化发展快得不可比拟,欧洲在三千年内已经更换过三种不同的

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便是变化极小,连地理学也不愿提到它。”斯大林这一说法是有问题的。当然,决定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因素在于人类社会内部,但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的远古时代,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最初都是依赖于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活的,一定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气候、物产等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活在这些区域里的人们可能的生活方式,最终使得生活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人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及历史上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的文明形态和历史发展状况时,尤其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影响,冯友兰先生曾经说: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从孔子的时代到上个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他们的生活经历完全不同于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代中国人面对的是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当时的技术手段与交通条件下,北方的大漠、西部的天山和帕米尔高原东方和南方浩瀚的海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是人们无法跨越的地理屏障。直到西汉中期张骞出使西域,古代中国人才跨越了葱岭(帕米尔高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了联系。相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

中国古典文明是在黄河流域生长起来的,在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下,古代中国人所感觉到的世界与希腊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战国时期的荀子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王制》)。荀子所说的这个“四海之内”,是以想象中的东海、南海、北海和西海为边界的广袤陆地,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感觉到的“世界”的范围,这是古希腊思想家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想象。除去“四海之内”,中国古代思想家还常常使用“天下”的概念,“天下”也是古代思想家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冯友兰先生认为,“天下”这个概念可以直接翻译为“世界”,这个说法……



主编推荐

本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挖掘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自由”“道义”等恒久的思想主题,以比较的视野,总结、梳理了世界性近代化浪潮中,中国政治思想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演进脉络,并深刻剖析这一进程中发生的诸多误读。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并不是回到以往思想家的认识中去,而是要把这些观念从传统中唤醒,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属于我们时代的价值观。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专著。本书从历史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置于更厂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加以认识,运用现代的价值尺度对传统政治思想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加以解读,发掘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们恒久关心的思想主题,认为中国政治思想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都体现着古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演进。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过程,就是古代中国人的观念演进的过程。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