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图解儿童行为心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图解儿童行为心理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6.6 1.7折 39.8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忠纯,杨灿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89883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E9787538898835

上书时间2024-06-20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刘忠纯、杨灿主编的《图解儿童行为心理》从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讲起,引导父母读懂孩子的多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化解“熊孩子”的重重难题,辅助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育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

作者简介
刘忠纯,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曾于2010~2012年在美国WashingtonUniversity in St.Louis访问研究。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靠前交流促进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目录
CHAPTER 1  好父母须知:儿童心理学入门知识
  儿童心理知多少
    透视儿童行为心理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健康自测
  与孩子密切相关的八大心理效应
    不听话——禁果效应
    不耐烦——超限效应
    忘性大——遗忘曲线规律
    人来疯——选择性缄默
    爱说谎——心理畸变
    爱撒娇——安全效应
    坐不住——多动障碍
    怕黑——睡眠障碍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
    0~3个月
    4个月~3岁
    4~6岁
    7~12岁
    13~18岁
  健康儿童心理培养十准则
    言传身教
    因材施教
    适度关注
    学会倾听
    平等
    细心
    尊重
    正确表扬
    正确表达爱
    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父母不可不知的心理教育误区
    随意行使否决权
    一味溺爱孩子
    习惯用物质“贿赂”孩子
    反复唠叨
    对孩子许“空头支票”
    “棍棒”教育
    对孩子期望过高
    专制与占有欲
    父母总吵架
    家庭冷暴力
CHAPTER 2  走进小宇宙: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
  哭声,孩子从出生就有的特殊语言
    哭声抑扬顿挫——宝宝在做运动
    陌生人一抱就哭——宝宝开始认生
    一旦和妈妈分开就号啕大哭——分离焦虑
    跌倒后,越哄哭得越厉害——紧张害怕性啼哭

内容摘要
 能带孩子,不等于会带孩子。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
跟随我们,走进刘忠纯、杨灿主编的《图解儿童行为心理》,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轻松改变熊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父母的育儿疑惑迎刃而解!

精彩内容
 “棍棒”教育中国自古对孩子的教育就奉行着“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这些传统观念流传至今,不仅形成了中国父母管教子女的不成文规则,而且演变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教育方法,即所谓的“棍棒”教育。棍棒教育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恨、期望与失望、悔与怨等多种复杂情感,而形式上也并不局限于“棍棒”,打、骂、讽刺、挖苦等都可以归结为“棍棒”教育。
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棍棒”教育并不是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很多父母只看到了“打一顿”之后的表面有效,却忽视了这种教育带给孩子一生的巨大负面影响。经常挨打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比如性格怯弱、胆小怕事、怨恨、逆反、畏惧、自卑、逃避、无助、
粗暴、说谎等。
教育孩子,父母更应倾洒孩子成长期必需的“阳光”和“雨露”,而不是“严刑逼供”。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其间,还有很多更有效、更民主的教育方式,比如“赏识教育”,通过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变得更好。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最好先反问自己:让孩子“听”的“话”有什么问题,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应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循循善诱地引导,加上对行为的强化训练,就一定能使孩子于点滴之中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自身的习惯。如此,孩子将获得嵌于心灵深处的做人感悟,而非皮肉之苦带来的消极被动的警醒。
对孩子期望过高期望,是指为孩子定下标准,并以此来衡量他们的行为。父母对孩子有高的期望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与要求,且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条件及其本身愿望,那么孩子很容易丧失积极性,这个期望也将很难实现。当孩子不能实现目标时,父母就会失望,孩子也会因为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惭形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丧失自信心。
解决这个冲突的方法就是既要对孩子有高的期
望,也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父母就不要一味地去鼓励孩子并要求他考上一流的学校。孩子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太远,就会丧失自信,产生自卑。父母可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求孩子在毕业考试中拿到合格的成绩。孩子觉得这个目标不是太远,就会努力去实现。这在一定的范围内会成为一种刺激的动因,促使孩子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作为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寻找别的长处,多鼓励孩子,表明他并不是时时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