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哈佛教子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哈佛教子课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7.6 2.7折 28 全新

库存48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瑾筱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02311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8元

货号E9787513902311

上书时间2024-06-09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哈佛大学是美国历史最长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它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位普利策奖得主和美国500家大财团中的三分之二的决策者,更在于哈佛创立了很多教育法则成为传世宝典,被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父母们奉为圭臬。
父母必读,好儿子教养圣经!No.1全球销量第一的男孩教养经典,在英国被誉为“培养绅士的教科书”,在日本出版后曾刮起一鼓家庭教育旋风,在欧美被称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道德和礼仪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将其列入该社最重要的《世界经典》之一。
为了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为了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父母,悉心阅读孙瑾筱编著的《哈佛教子课》,借鉴这些经典的教育方法,你会发现——天才就在你的身边!

作者简介
    孙瑾筱
    女,儿童教育专家,热爱自由和旅游。学生时代就成立儿童升学补习班,坚持*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养”,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些孩子不太能够理解的大道理,她认为教养比学习任何才艺都要重要。至今已有数千名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成绩突飞猛进。数次赴欧美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多个家庭建立帮教关系,深受多国父母和孩子的喜爱,被称为“Smile
Mama
”。

目录
木桶理论: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木桶理论
  长处和短处都要看到
  过于偏科就如同瘸腿走路
  斯特娜夫人的全面教育
  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管理法则: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饱老鼠与饿老鼠的实验
  娇惯的后果
  懂得自制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驾驭人生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让孩子吃点苦是对孩子更好的关爱
  在关爱和管束之间把握好度
  管束不能流于形式
  面对孩子家长要学会拒绝
  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批评与安慰
  掌握批评的艺术
  声音法则:倾听孩子的声音
  霍桑效应中的倾听法则
  孩子喜欢和父母说话
  要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懂得与孩子交流
  对待孩子的问题要耐心
二十码法则:与孩子保持合适的距离
  刺猬距离
  尊重孩子的独立的人格
  孩子应有的权利
  父母要和孩子成为朋友
  亲子之间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心锁
  放开双手教会孩子自立
  鼓励孩子去冒险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看法
  没有选择的选择
  孩子也是有尊严的
  孩子的想像力去了哪里
  尊重孩子的人格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
  尊重孩子的选择
  允许孩子进行合理的争辩
  与孩子做个约定
  用兴趣来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南风的力量
  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别用粗暴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更需要尊重
  永远不要和孩子斗强
归属法则: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破窗理论
  适应环境是孩子的本能
  家庭环境的教育意义
  学校环境的归属法则
  多找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与孩子共同游戏
  坏孩子与好孩子
  让孩子有归属感
  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印刻效应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
  家长要以身作则
希望法则:要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罗森塔尔效应
  有希望才能成就事业
  孩子的成长需要希望的指引
  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在心理上打击孩子
  不要粉碎孩子的希望
  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呵护好孩子的希望
惩罚法则: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
  从热炉规则中看惩罚法则
  —个关于惩罚的实验
  惩罚法则的应用
  做赏罚分明的家长
  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源自过分惩罚
  在过失事件之后进行良好的沟通
  精神惩罚是可怕的
  爱撒谎的小凯里
  心灵和物质到底哪个重要
  永远不要嫌弃孩子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外学会承扭后果
  后果法则
  承担责任
  为错误付出代价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父母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责任
  学会负责4
  忘带午饭的男孩
  撒谎的结果
  破碎的窗户
四W法则:who,where,what和when
  蝴蝶效应与四W法则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
  孩子最在意不被重视
  尊重孩子的朋友
  关注孩子的活动
  不要把希望全寄托在老师身上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内容摘要
 孙瑾筱编著的《哈佛教子课》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哈佛教子课》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精彩内容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家长一般不再供给长到18岁的孩子,而是要求他们自己要独立去生活,只是在学习和工作上,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但是绝对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家长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这关系到他未来的生存。家长首先从独睡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做事的习惯,不轻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培养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与美国相比,中国培养孩子的方式就有了很大区别。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呵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很少给孩子独立面对挑战的机会,使得大多数的孩子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这样在他们长大以后,由于自理能力很差,意志力薄弱,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和竞争会有压力,甚至是胆怯。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却什么都不会做,生活不能独立。母亲迫不得已去找心理方面的专家咨询。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个死结,你以后会选择给他买没有鞋带的鞋子,是这样吗?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
次洗碗的时候,不经意弄湿了衣服,你会选择以后也不让他走进洗碗池了,对吗?母亲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你认为他笨手笨脚,以后什么也不让他做,对吗?这位母亲惊讶地看着专家。
专家又说道,大学毕业孩子去找工作,你认为不放心,你又动用了自己的权力和关系。这位母亲更惊讶了,对专家说:“你怎么知道的?”专家说,其实这一切都是从那根鞋带开始的。母亲问,以后我该如何做呢?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带他去医院看病;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提前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送给他钱。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应该适当给孩子一定空间,如果一味对孩子呵护,最终只会给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在她看来,父母和教师都是孩子的教育者,都应该是一个观察者、
引导者和援助者,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命体,自己是能够自长的。教育者应该只是给他环境,给他条件,让他们独立成长。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自立愿望就很强烈,总是希望自己尝试着去做,但由于太小,独立活动的能力还很弱,常常不能把事情办好。这时,家长应当鼓励他们试一试:“你自己去倒水喝。”孩子把水泼在沙发上了,不要责怪他,毕竟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沙发重要。对他们来说,这只是犯了个小小的“可爱”的错误。这样的失误,随着他们长大就自然会避免了。孩子做好时,家长学会表扬他们,比如经常说“真好,真棒”,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只有通过独立做事,才能亲身体验到各种感情,这种感情与别人强迫他们做或代替他们做是完全不一样的。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儿童为了浇花,提了一小桶水,接着又提第2桶、第3桶、第4桶,他累得满头大汗。你不必担心,对他来说,这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喜悦都不能比拟的真正的喜悦。在这样的劳动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也
了解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正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这种自我了解是愉快的,也是印象深刻的。一个6岁的小孩种了一棵玫瑰,绽开了美丽的花苞,他不仅会惊讶地观看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还会赞扬自己力量的强大。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像这样,儿童在体验劳动的乐趣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真正的帮助是指导他们去克服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这种帮助是为了使他们早日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孩子学着踩缝纫机,父母不必担心他会搞坏,只要教他方法,在旁边监护着,让他练习,孩子很容易就能学会。你可以教孩子自己整理书桌、书架,自己布置房间。你还可以教孩子把零用钱存起来,如何管理经济费用。总之,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
让他自己去尝试,父母退在后面。当孩子学会了照顾自己,具备了自理能力,他就摆脱了成人的照顾,向自主迈出了一大步。
美国教育专家把独立性作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的第一目标,足见独立性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然而,缺乏独立性是我们国家儿童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一次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51,9%的学生是由家长替他整理生活用品
和学习用品的;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
如果孩子连这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我们如何指望孩子将来去搏击风浪、去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不如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做起,父母在旁边监督,适当给予意见,孩子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P17-2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