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社版宋金对峙·决战采石矶
  • 【正版新书】社版宋金对峙·决战采石矶
  • 【正版新书】社版宋金对峙·决战采石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社版宋金对峙·决战采石矶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26.6 4.8折 55 全新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戎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9458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E9787520519458

上书时间2024-06-05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代序:献给长江

 

我是在长江岸边长大的。

 

少年时代,我就读的中学离长江南岸的采石矶不远。闲暇,常和伙伴们结伴到江边玩耍,在沙滩上追逐,在矶石上登攀,在翠竹间穿行。记得一个秋天的黄昏,当我们登上采石翠螺山极顶的时候,眼前壮丽的景象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夕阳,一轮鲜亮的夕阳,那么圆,那么大,像一只通红的珊瑚球,把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水被映得通红通红。—片火烧的云,连着一片火烧的浪,成百上千只沙鸥,张着翅膀在火海中翻飞。

 

我默默地凝视着,一直到夜幕垂空。

 

以后,无论我走到何方,采石矶头的奇观总会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莫可名状的美常使我浮想联翩。

 

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踏上社会,看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方知采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

 

三国的东吴,因采石一战而得天下,后又因采石而失天下。

 

南北朝时,南朝陈代江山也是得之采石,又失于采石。

 

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从采石渡江,挥师宣歙,所向披靡。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这里的江面上架起中国历史上*座长江大桥,数十万大军从桥上通过,攻采石,灭南唐,一统大江南北,建立了大宋朝。

 

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持盾挺戈,一跃登上采石矶头,打得元军落荒而逃。从此,大明朝建立。

 

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朝代更替,竟然有两次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南宋政治家、诗人文天祥在广东抗金被俘,被押送元都燕京途中曾泊舟采石,写下了著名的《采石怀古》:

 

不上蛾眉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

 

今人不见虞允文,古人曾有樊若水。

 

文天祥二十年前曾来采石游览,二十年后为国身陷囹圄。故地重来,不禁为壮丽的河山沉沦而落泪。诗人所提及的,就是小说中描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正是那个精悍的西蜀文人,在金兵大军压境的危急关头,凭借长江天堑,以一万七千散兵战胜了三十万强敌,谱写了我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战歌。

 

这是正义者的胜利,是长江的胜利。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竟又出现儿时在采石矶头看到的那轮鲜亮鲜亮的夕阳、满天火烧的云。满江殷红的水,不正是千百万抗金军士的鲜血染红的吗!

 

我兴奋、激动,无数次徜徉在采石矶头,寻觅英雄的足迹。月夜,我曾静卧在渔船上,头枕大江浪花,聆听捕鱼老人娓娓地叙述着那场传奇式的战争。更深夜静,听着大江的呜咽,耳边仿佛回荡起八百年前长江的怒吼。如林的帆桅,刀枪的碰击,浴血的拼杀,常把我从梦幻中惊醒。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到底是什么?那就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懂得自己和国家的依存关系。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虞允文不正是这样一个鲜明的典型吗?国是*的家,家是*小的国。在国家危难关头,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一切,这正是当代我们需要的品质。

 

恨自己笔力笨拙,不能畅快淋漓地把这场战争表现出来。

 

直到30岁那年,我读到*主席在看宋史时的题字:“千古一人,伟哉虞公!”这八个字让我热血沸腾,激励我鼓足勇气,一边搜集史料,一边构思,不知不觉动起笔来。

 

这部小说出版后,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台湾天卫出版社竟然再版两次。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梁玉梅看中了这部书稿,希望再加工一次,扩充得厚实一些,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重新收集素材进行再创作,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这部二十多万字的长篇。

 

因为是文学创作,书中除了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一些人物和细节都进行了虚构。在这之前,我写过一本《神奇的采石》,我将收集到的不少传说融进书中,我想,这对增加作品的魅力也许有一定的裨益。

 

我知道,因时间仓促、知识有限,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盼能听到读者的意见,待再版时修改。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采石矶地形险要,扼守长江天险,是金陵门户,历来为锁钥东南、江山易主的必争之地。自东汉以来,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多达20余次。

 

公元1161年,金国暴君完颜亮亲自率领30万大军,破庐州,克昭关,一直打到和县,铁蹄真抵长江。此时,南宋皇帝赵构却龟缩临安。就在南宋眼看将要灭亡的危急关头,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凭着爱国热忱,凭着智慧和勇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率领一万七千将士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曲以少胜多的爱国主义赞歌。

 

小说格局宽广,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围绕着惨烈、纷繁的战争,塑造了一系列爱国忠臣名将以及金营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鲜明生动,呼之欲出。

 

 



作者简介

戎林,安徽阜阳人。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安徽省作协理事、《作家天地》主编。现为马鞍山市政府文化顾问。著有长篇小说《采石大战》《红红的罂粟花》《九龙闯三江》《明月醉李白》,短篇小说集《摇曳的烛光》《认识父亲》,儿童文学集《吃青草的老虎》《将军与强盗》等,荣获两岸征文一等奖、文化部优秀图书奖、人民文学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奖”、安徽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作品奖等。散文《认识父亲》选入《大学语文》,多篇作品选入中小学教材。


【媒体评论】

围绕着惨烈、纷繁的战争,戎林先生塑造了一系列爱国忠臣名将以及金营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个个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他能够自由地驾驭语言,让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感人,充满激情,而且能把传说和人性自然地融进故事,令人钦佩!

——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谭旭东

 

戎林先生的小说很会营构故事,刻画人物。在这部小说中,他不仅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发生在南宋年间那场著名的采石大战,而且,更为读者丰满而又立体地凸现了虞允文这个“文弱书生”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毅然挺身而出的那种舍生取义、舍我其谁的爱国情怀与献身精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所折射和洋溢的爱国情怀委实令人感动。应该说,这是近年来出版的历史小说中,一部可圈可点的佳作。

——作家 丁守卫



目录
代序:献给长江

01出使金都

02梦中的南国

03山寨遇险

04皇上,你醒醒吧

05属兔子的将军

06风雨飘摇的宫城

07报国时机就在眼前

08搬不来的救兵

09船,我要上千艘战船

10是谁走漏了消息

11军营里乱成了一锅粥

12圣旨从天而降

13好奇怪的面试

14摸鱼烧火吹喇叭

15虎穴探险

16洞中藏着海鳅船

17让我下吧,爹

18水妖,你往哪里逃

19渡江,渡江

20决战在波峰浪谷之中

21难以泯灭的仇恨

22隔岸观火

23大神指路

24铁流滚滚

25把口袋张起来

26龟山下的钟声

27老贼,你的末日到了

28舍人,你在哪里

附:历史宝典

内容摘要
公元1161年,金国完颜亮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破庐州,克昭关,一直打到和县,铁蹄直抵长江。而此时,南宋皇帝赵构却龟缩临安。在南宋眼看就要灭亡的危急关头,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凭着一颗爱国之心,凭着智慧和勇敢,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率领十七万将士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大败金兵,唱响了一曲中国历目前以少胜多的爱国主义战歌。小说格局宽广,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围绕着惨烈、纷繁的战争,塑造了一系列爱国忠臣名将以及金营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鲜明生动,呼之欲出。

主编推荐
“千古一人,伟哉虞公!”这是主席对本书主人公虞允文的赞誉。

公元1161年,金国暴君完颜亮亲自率领30万大军,破庐州,克昭关,一直打到和县,铁蹄真抵长江。此时,南宋皇帝赵构却龟缩临安。就在南宋眼看将要灭亡的危急关头,中书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凭着爱国热忱,凭着智慧和勇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率领一万七千将士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谱写了中国历目前一曲以少胜多的爱国主义赞歌。

小说格局宽广,文字优美,结构紧凑,大气磅礴,曾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并获各种奖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