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儒商同仁堂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儒商同仁堂上下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21.6 2.2折 98 全新

库存26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连丽如,贾建国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9592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E9787506099592

上书时间2024-06-03

三言正版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儒商同仁堂(上下)(精)》是连丽如的收山之作,且有阎崇年作为历史顾问,在进行过程中对此进行指导,讲述同仁堂百年兴衰史。
评书《儒商同仁堂》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乐家传人的回忆和当代人的口述,从创建同仁堂的乐氏家族始祖乐良才说起,播讲了同仁堂历经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却能代代传承、屹立不倒,并发展成为传统中医药一块金字招牌的发展史。情节描摹生动传神,人物刻画丰满形象,于潜移默化中大话同仁堂历数代而不衰的传奇史。

作者简介
连丽如,1942年3月18日生,满族,北京市人。中国煤矿文工团评书演员,有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联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随父亲有名评书艺术大师连阔如学艺,连派评书的继承人,1994年至今,多次到新加坡为“丽的呼声”电台和靠前广播电台录制评书,1998年6月应邀在马来西亚五个大城市演说评书《三国演义》引起轰动,其有影响的代表作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大隋唐》《康熙私访》等。
贾建国,北京人,满族,1942年生。1959年加入宣武说唱团,1961年入伍,服役三年,1985年由宣武说唱团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曾跟随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连阔如学习评书艺术,继承了其台风潇洒,神完气足的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深厚的表演功力。现在仍活跃在当今曲坛,致力于评书传承教学工作。2007年收义子王玥波、李菁。王玥波表演的《隋唐》和李菁表演的《史更新刀劈二寇》等评书书目都是由贾建国传授的。除此二人外,连丽如其他四个徒弟也多由其授艺。此外,贾建国还对相声、快板、三弦演奏等其他曲艺艺术颇有研究。

目录
回神农能把百草尝,走遍山川属药王,济世救人遵古训,中华国宝同仁堂。

第二回 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辖黎民;僧家一块讲佛法,道家一块论玄门;儒家一块谈今古,天师一块敬鬼神;一块落在江湖手,海走天涯论家门。

第三回 名将提笔字生花,一幅楹联尽潇洒,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第四回宁波良医进北京,口碑赞誉满京城,乐家老铺药品正,代代相传救济生。

第五回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

第六回恐为肾之志,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悲,恐吓则胜喜。

第七回王焕匆匆奔天津,恐惧心情难形容,不知是福还是祸,水能克火心绪平。

第八回乐氏良医闯北京,祖训牢牢记心中,医药救人药品正,太医院中留美名。

第九回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第十回民间谚语天下传,简单道理在里边,桃三杏四梨五年,枣儿当年就还钱。

第十一回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国家安定民心定,国之强大平天下。

第十二回淡淡桃花面,青青杨柳腰,朱唇一点貌多娇,杏眼一瞟把人的真魂勾掉。

第十三回多年故友喜相逢,人生道路各不同,皆因缘分今还在,儿女婚事来玉成。

第十四回大清名医乐显扬,继承传统留良方,心愿未了人辞世,立下名号同仁堂。

第十五回凤鸣灯下思慈父,人到不惑如虚度,想起家训似神助,重新规划人生路。

第十六回书法大家孙岳颁,笔下生辉挂堂前,传世之宝称老匾,就在康熙乙酉年。

第十七回陈抟老祖游大川,巧遇民间打老丸,口口相传皆神话,同仁制成延寿丹。

第十八回东阳买白芍,不差半分毫,远志弃芯用,理当负其劳。

第十九回前厂后店制药忙,千古一诺历沧桑,品味虽贵物不减,炮制虽繁理应当。

第二十回北宋名医杨子建,十产论述是文献。日本医林全惊动,早于北欧五百年。

第二十一回乐家敬业得回报,雍正钦定供御药,整整供奉清八帝,安全可靠信誉高。

第二十二回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读书千万卷,随朝伴君王。

第二十三回晋人北京开饭庄,门前幌旗随风荡,三个大字杏花村,店东老板本姓张。

第二十四回掌柜钱靖方,急忙离饭庄,夫人要流产,乐氏施妙方。

第二十五回供奉御药众家争,京城之内选一名,品味纯正人称赞,同仁老店功自成。

第二十六回精读医典学识长,一语惊醒乐梧岗。梁朝名医陶弘景,金箔入药安心房。

第二十七回宫中传来单,药商急忙到堂前,各种御药码放好,鲜亮品正样样全。

第二十八回雍正要见乐家人,李大总管乐在心,只要乐家人一到,囊中又增添一笔银。

第二十九回进宫见皇上,从容不慌张,坦然有气度,刚直禀君王。

第三十回养生济人最为先,天知修合神灵看,同仁制药在功力,品味至高留人间。

第三十一回中国草药数不清,贵重药材有鹿茸,皇后传药茄包鹿,传单出自乾清宫。

第三十二回祁州去买药,沿途授技巧,好善用**,靖方仔细教。

第三十三回祁州有药王,药王不寻常,本是云台将,何故立庙堂?

第三十四回人生无预兆,去处不可挑,岁数没大小,来世找不着。

第三十五回中国地大物博,药圣名医甚多,祁州供奉邳彤,药王自有传说。

第三十六回乐家人讲亲情,遗腹子有人疼,同仁堂虽有难,伸援手同根生。

第三十七回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三十八回牛黄清心丸,疗效不一般,宫廷御用药,信誉天下传。

第三十九回皇上为命来炼丹,百姓为了吃和穿,乐家为民做良药,看家牛黄清心丸。

第四十回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第四十一回百粒清心丸,友情记心间,乐氏为百姓,才能代代传。

第四十二回供奉御药是与非,只有凤鸣明是非,虽说身价抬百倍,心中之苦说与谁?

第四十三回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气是无烟火炮,财是惹祸根苗。

第四十四回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今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第四十五回稀里糊涂过一生,表面装憨心内明,看破红尘人自在,世外逍遥更轻松。

第四十六回皇家之恩真难得,层层人情费琢磨,风云变化难猜测,最后结果不好说。

第四十七回先药后银急煞人,借银后药转乾坤,乐礼交友通天路,乐家老铺又逢春。

第四十八回好事刚到遇小人,购买药材把钱吞,逼得乐礼无活路,寻找子轩求府门。

第四十九回乾隆皇帝一明君,为了治国避丑闻,查清平安吞银案,惩治贪官共七人。

第五十回大火吞噬同仁堂,东家立刻倒路旁,指望后代承祖业,乐礼长子急中亡。

第五十九回 再造中心同仁堂,乐氏平泉敢担当 结束典当九十载,负债累累心不慌

第六十回 宛城闺秀许叶芬,誓嫁平生有志人 亲自相看未来婿,一生一世伴夫君

第六十一回 徐氏闺秀心明亮,进京相看如意郎 耳听平权道理讲,当面求医不慌张

第六十二回 中医掌握四诊,谁是创始之人 传承已有千载,唯有扁鹊独尊

第六十三回 假药害人又害己,印川愤怒告官邸 夫人提醒警示人,扛枷示众来平息

第六十四回 伙计提灯指路忙,灯笼来自同仁堂 良药送到众会馆,自有举子来宣扬

第六十五回 印川送药到会馆,良药救人美名传 叶芬教子有妙智,小方广告留人间

第六十六回 制作良药白凤丸,工艺流程不简单 传承修合无人见,原料品种必齐全

第六十七回 山楂丸,山楂丸,忆母救苦出仙丹 平泉爱做百姓药,小孩喜欢焦三仙

内容摘要
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同仁堂280年(1669年-1949年)的发展史,从创立之初的千古承诺,到“供奉御药”的吉凶莫测,从再造中兴的艰难曲折,到强虏入侵的国恨家仇,揭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品牌为何会历久弥坚,成为质量与信誉的象征;一个百年老店如何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在同仁堂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深层的思考、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同仁堂的历史面貌和当代风采。由北京评书的传承人连丽如演播,情节描摹生动传神,人物刻画丰满形象,其中尤以评讲见长,有理有据的评点解说穿插其中,尽显“连派评书”的风范,必定会对评书艺术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评书也是连丽如的收山之作,且有阎崇年作为历史顾问,在进行过程中对此进行指导。

精彩内容
 第一回神农能把百草尝,走遍山川属药王,济世救人遵古训,中华国宝同仁堂。
观众朋友们,今天就开始,我给大家说一部长篇评书——《同仁堂》。
公元1702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由打西口往里走,按现在说,就是一百多米,有一家药店开张了,匾额上清清楚楚地写着
三个大字:同仁堂。还没到吉时呢,门前的人可就站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岁数大的,岁数小的,什么模样的人都有。大家就看着这个新开张的买卖,普普通通三间平房。北京人有个习惯,爱看热闹,不但爱看热闹,还爱聊天,您哪我哪都挺客气。
“哎哟,二哥您来了。”“哎……您来得早啊。”“嘿,瞧瞧,买卖新开张。”大家议论纷纷,就在正对着同仁堂的大门,人群的后头,站着这么爷俩,一老一少。这岁数大的有五十开外了,估计这身量得够一米八三一米八四,老爷子长得挺刷利,穿着藏蓝色的长袍,青裤子,两只千层底的家做鞋;看模样老爷子长得也不错,挺精神,黄白净子长方脸,眉毛挺长,眉梢往下耷拉着,刚五十开外,这寿眉就挺长的,两只眼睛虽然不大,但是眼睛长,从他的目光里就看这位老
爷子精于世故,高鼻梁,四字口,大耳相称;五十
开外了,不但精神,这头发一根白的都没有,大辫子蓄着辫帘子。老爷子往这儿一站,两只眼睛盯着
同仁堂,就在他的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的。这个年轻人比这位岁数大的老爷子稍微矮这么一点,按现在说也得够一米八、一米八一这样,胖,上秤约起码
得二百八十斤,长得细皮白肉的,那皮肤就跟那豆腐似的,真好,可不是北豆腐,是南豆腐,肉皮特别地细发儿。头发比老爷子还少,您别瞧他年轻,也就是十七八岁,稀稀拉拉的头发,后边梳着一个小辫,穿着黑色的长袍,外边罩着一个坎肩,也是两只家做鞋;眼睛不大,您别瞧十七八岁的一个男孩子,但是眼睛里透出这个孩子特别狡黠,非常聪明。
这个年轻人是这位老爷子的干儿子,老爷子姓贾,就在打磨厂西口这儿,正在把口开了一个茶楼
。因为他爷爷在北京茶叶店学徒,后来他父亲离开
了平房老家,扛着一袋子老玉米进北京了,就在打磨厂口这儿,一间房开了个小茶馆。买卖好,人缘好,时间长了,这买卖越做越大,到了贾掌柜这一
代,五间门脸的一个大茶楼,三间到底,十五间,后院就是住宅。老爷子娶妻毕氏,生了一个闺女,闺女嫁人了,三十多了,姑爷姓郑,离着娘家不远,两口子常来。膝下无儿啊,老爷子收了一个干儿子,这干儿子也是蘑菇上来的。干儿子姓王叫王仲

媒体评论
北京评书传承人连丽如收山之作 历史学者阎崇年指导

说书传承是历史使命。
——连丽如
有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  收山之作。

讲述百年老店同仁堂
创立之初 千古承诺  “供奉御药”吉凶莫测
再造中兴 艰难曲折    强虏入侵  国恨家仇  
饱经沧桑 百年传承     锐意改革 凤凰涅槃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祖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