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自我的征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建自我的征程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30.88 5.3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危明星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75189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L9787503975189

上书时间2024-06-01

博轩一书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危明星,女,云南大理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近年来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主持并完成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目录
绪论 身份建构与现代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一章 现代文学史中的新旧身份转换

第一节 “旧文人”的生前身后名

——后五四语境下新文学家对林纾的再评价

第二节 五四新文学的激情与幻灭:丁西林独幕剧《酒后》主题新解

第三节 新古体诗与革命诗抄的当代赓续

——论贺敬之的新古体诗《访日杂咏》

第二章 边缘女性身份的现代建构

第一节 异国空间与《孽海花》中的傅彩云形象构型

第二节 三代知识分子眼中的赛金花

第三节 边缘女性构型的政治规约与身体美学的衍化

第三章 革命身份的炼成

第一节 “身处艰难气若虹”:陈独秀的革命人生

第二节 上海体验与丁玲的“左转”

第三节 延安青年贺敬之的成长之路

第四章 教堂空间视角下的中西身份冲突及重建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异质文化体验

第二节 作为西方文化符号的教堂与自我身份的建构

第三节 现代文学中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第四节 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

——以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为中心

结语

附录 现代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重建自我的征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身份冲突与建构》四章的分析在某种意义上也深化了我们对身份问题的看法。首先,身份认同的重建并不是接近摒弃“旧我”,毋宁说它是通过一种自我批判来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自我。“我”的身份在其中遭受挑战,但也得到延续。其次,个体身份与群体身份的相互影响。我们在正文的几个章节中以个案分析的形式探讨了个人或单部作品在文学、性别、革命及文化等方面的身份认同与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个体是对社会变迁的再现,比如三代知识分子笔下赛金花形象的演变,就生动地展示了现代中国的边缘女性身份建构与时代律动之间的紧密关系。然而,这些个案同时表明它们本身拥有一种更加积极的创造力量:它们参与了对社会文化的重建。比如“小同志艾末”的成长之路只是贺敬之个人参与革命的记录,但通过贺敬之在建构革命身份时对“小我”与“大我”辩证关系的处理,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革命身份的正面启示。现代文学中的延安教堂书写同样如此,丁玲以性别话语改造教堂空间,贺敬之则以阶级话语改造教堂,最终作为异质空间的教堂成为现代中国“在地化”的别有意味的空间。在这种意义上,自我身份与群体身份就处在相互塑造的过程中,最终推动了历史巨轮的前行。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方面,该书的研究采用的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文学史写作模式,而是基于身份认同的理论视角,选取研究界较为薄弱或颇有建设性意义的个案,从现代身份、性别身份、革命身份、文化身份四个面向横向展开现代中国文学的身份认同研究;另一方面,该书在每个子话题的论述中大体上按照时间的线索,以晚清一现代的线性脉络,完整展开现代中国身份认同的历史图景,力图呈现现代中国文学重建自我主体性的完整历程。

主编推荐
本书选取现代身份、性别身份、革命身份和文化身份这四个最为突出的身份认同问题,分别从文学史传统的古典与现代身份转换、边缘女性身份的觉醒与抗争、现代作家革命身份的炼成、空间书写中的中西文化身份冲突与改造四个面向,在晚清–现代的历史脉络中探讨现代中国文学的身份冲突与重建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