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梯级公开课
  • 国学梯级公开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学梯级公开课

正版书籍,放心下单。绝大部分是新书,个别品相折痕的,我们会主动联系哦

21.9 5.8折 38 全新

库存13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帆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

ISBN9787559432940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线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L9787559432940

上书时间2024-02-17

博轩一书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壹  集部
  第一课  猫相乳说
    赏析与写作指导  人兽感应
    延伸知识  马燧资助韩愈
    副课文  北方试种水稻议
  第二课  义虎记
    赏析与写作指导  由恐惧到信赖
    延伸知识  黄耳传书信使犬
    副课文  但求民间有倍入之收
  第三课  同学一首别子固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三人朋友圈章程
    延伸知识  立志与履志
    副课文  左光斗三因之明效
  第四课  乙亥北行日记
    赏析与写作指导  国有史记人有日记
    延伸知识  干支纪年与六十甲子
    副课文  沟洫沃田议
  第五课  人君之道
    赏析与写作指导  哄着君王好好干
    延伸知识  周代孩子必须背诵的书
    副课文  北方理学第一家
贰  经部
  第六课  受难时刻
    赏析与写作指导  经纬天地曰文
    延伸知识  陈蔡之困与固守大道
    副课文  我为搭救生灵而来
  第七课  邂逅隐士
    赏析与写作指导  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
    延伸知识  若隐若现的隐士
    副课文  姚枢劝忽必烈不杀人
  第八课  四心四端
    赏析与写作指导  四端与仁政
    延伸知识  古代十二时辰
    副课文  赵孟頫智灭宰相桑哥
  第九课  禅让与民授
    赏析与写作指导  君权民授狮子吼
    延伸知识  四柱与八字
    副课文  临川大才吴草庐
  第十课  邾文公迁都
    赏析与写作指导  邾文公为民赴死
    延伸知识  颛顼苗裔建邾国
    副课文  丘处机劝仁劝孝
叁  史部
  第十一课  李同献策
    赏析与写作指导  草民忠勇胜王侯
    延伸知识  邯郸大胜靠合纵
    副课文  大才常在草野间
  第十二课  卜式报国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万古流芳报国志
    延伸知识  千年边患何时休
    副课文  虞集二策皆落空
  第十三课  娄敬远谋
    赏析与写作指导  布衣大谋建奇勋
    延伸知识  汉初六大谋臣排座次
    副课文  甲胄父子
  第十四课  阿斗降魏
    赏析与写作指导  谯周论降
    延伸知识  殉国与投降
    副课文  道士吴全节有侠气
  第十五课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失去朝鲜加速清朝灭亡
    延伸知识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副课文  五岁孩儿替父死
肆  子部
  第十六课  涉务篇
    赏析与写作指导  一剂良药香千年
    延伸知识  《颜氏家训》的历史地位
    副课文  烈女柔情
  第十七课  生员额数
    赏析与写作指导  如何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广内容?
    延伸知识  读书必须有恒心
    副课文  废生员论
  第十八课  战国论
    赏析与写作指导  王道与霸道
    延伸知识  何谓五代十国?
    副课文  奸夷违禁频来
  第十九课  公工
    赏析与写作指导  继往开来大同书
    延伸知识  清末精神领袖康有为
    副课文  违禁夷船应该枪击炮轰
  第二十课  人口与土地制度
    赏析与写作指导  天下为公与地权问题
    延伸知识  谭嗣同与马尔萨新人口观异同
    副课文  英吉利最称强悍

内容摘要
《国学梯级公开课4》由著名国学专家摩罗结合12年一线教学经验倾力编著而成,收录韩愈、王安石、戴名世、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马迁、颜之推、顾炎武、康有为、谭嗣同等名家经典,囊括寓言、小品文、日记、传记、史书、议论文、家训等文体,涉及经学、史学、水利、历法、近代史等学科。其中史部选了李同、卜式、娄敬三位地位卑微者忠心报国的故事。《副课文》主要选自《元史》和林则徐著作,这些文字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材料。

精彩内容
第一课?猫相乳说〔唐〕韩愈“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猫相乳是一件事,为这件事作出解释,总结出道理,就成为一篇“说”。从事件中发现动物的善根,并把其善根与人类的仁义教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文眼。
人物故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史称“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之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课文司徒[1]北平王[2]家,猫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母死焉。有二子饮于死母,母且死,其鸣咿咿。其一方乳其子[3],若闻之,起而听之,走而救之。衔其一置于其栖[4],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其子然。噫,亦异之大者也。
夫猫,人畜[5]也,非性于仁义[6]者也。其感于所畜者[7]乎哉!北平王牧人[8]以康,罚罪以平,理阴阳以得其宜[9]。国事既毕,家道乃行,父父子子,兄兄弟弟,雍雍[10]如也,愉愉[11]如也。视外犹视中,一家犹一人。夫如是,其所感应召致[12],其亦可知矣。《易》曰:“信及豚鱼[13]。”非此类也夫!
愈时获幸于北平王,客有问王之德者,愈以是对。客曰:“夫禄位贵富,人之所大欲也。得之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得之于功,或失于德;得之于身,或失于子孙。今夫功德如是,祥祉[14]如是,其善持之也可知已。”既已,因叙之为《猫相乳说》云尔[15]。
(选自《韩愈文集》)注释[1]司徒:官名。此处指唐代名将马燧。他剿平安史之乱有功,与李晟、浑瑊并称唐德宗时期三大名将。晚年因应对吐蕃入侵不得力,被剥夺兵权,改任司徒兼侍中。
[2]北平王:唐建中三年(782),马燧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为北平王。
[3]方乳其子:正给自己的猫崽喂奶。
[4]栖:窝。
[5]人畜:人所蓄养。
[6]非性于仁义:本性非仁义。
[7]感于所畜者:受到蓄养者(人)的感染熏陶。
[8]牧人:治民。
[9]理阴阳以得其宜:遵循天地阴阳和合之理,协调人间事务,恰到好处。
[10]雍雍:和顺。
[11]愉愉:欣悦。
[12]召致:招致。
[13]信及豚鱼:猪和鱼均卑微,但也能受感动。
[14]祥祉:吉祥福祉。
[15]云尔:语气助词,无实义。
参考译文司徒北平王马燧家里,有两只母猫在同一天产子,其中一只母猫产子后死去。它的两只幼崽在吃母猫的奶,可是母猫已死,无奶可吃,幼崽咿咿呀呀叫得悲切。另一只母猫正在给自己的幼崽喂奶,好像听到了那两只幼崽的悲鸣。它站起来倾听,跑过去救它们。母猫叼来一只幼崽,放在自己的窝里,又去叼另一只。返回来后又给这两只幼崽喂奶,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呀,这事儿真是特别奇异。
猫是人养的畜生,本性非通仁义,此猫应该是被蓄养者熏染所致吧。北平王治理人民,意在康乐,惩罚罪犯,秉持公平。遵循天地阴阳和合之理,协调人间事务,用之理政,也用之治家,父子兄弟各得其宜,融洽和谐。待外人如待家人,一家人犹如一人。既如此,家猫仁义之举,乃是家风感化所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周易》中说:“对小猪和鱼这样的东西也要讲信用。”也是这样的道理啊!
我当时正有幸蒙北平王关爱,与之有所接触。有客人问我北平王的德行,我就对他讲了这个母猫的故事。客人说:“俸禄、官位、富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得到它难,保持它更难。靠功勋得到的,可能因道德败坏而失去;本人得到的,可能被子孙丢失。如今北平王功德圆满,福禄隆盛,可见他能很好地持守。”就这样,我据此撰写了《猫相乳说》。
赏析与写作指导 人兽感应猫相乳,不过是一则奇闻轶事,但年轻的韩愈却从中发现了动物的善根,甚为赞赏。人们每每从动物身上发现思维、意识与感情时,总是会惊讶不已,这是人之常情,韩愈亦不例外。
韩愈走得比别人更远一步,他结合母猫的生活环境,把其善行义举解释为受猫主家里人文气息感化所致,进而以此盛赞北平王的仁义慈爱。董仲舒大讲“天人感应”,而韩愈此文似在讲“人兽感应”。兽者亦天也。
由小及大,由物及人,这是写作者的惯用“伎俩”,值得学者细心揣摩。
延伸知识马燧资助韩愈马燧(726—795),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唐代中期名将。近人郑观应将他与历史上的孙膑、吴起、白起并论,称之为才将。
马燧比韩愈年长42岁。韩愈19岁那年进京备考,花光盘缠,无法生存,乃去找在京任职的堂哥韩弇。没想到韩弇在出使吐蕃时被吐蕃杀害,乃去找堂哥生前的长官马燧。因无人引荐,他只能到北平王府附近去拦截马燧的马队。马燧遭其拦截,并没有怪罪他,而是把他带回家,热情叙谈,并答应资助他。韩愈科场不顺,流落多年,那时全靠马燧的支持和资助。《猫相乳说》就是那几年写的。
古代中国,这种长者资助幼者、尊者提携卑者的故事,遍地都是,充满竹帛。韩愈的成功之路,在脱颖而出的贫寒子弟中,颇有代表性。
副课文北方试种水稻议臣则徐谨案:稻,水谷也。《禹谟》(见《尚书》)六府始水而终谷,故天下有水之地无不宜稻之田。近在内地者无论已,迪化在沙漠之境,而有泉可引宜禾,锡以嘉名;台湾悬闽海之中,而有潮可通,产米甲于诸郡。此皆从古天荒,开自本朝,而一经耕治,遂成乐土。
况神京雄据上游,负崇山而襟沧海,来源之盛势若建瓴,归壑之流形如聚扇。而又有淀泊以大其潴(zh$,积聚)蓄,有潮汐以资其润泽,水脉之播流于全省,若气血之周贯于一身。奥衍(地势深回广衍)之资,天造地设,是有一水即当收一水之用,有一水即当享一水之利者也。
然非深明乎因地制宜之用,化瘠为沃之方,恐狃(ni^,因袭)于成见,必将以水土异性为疑。今且不敢远征,断自元、明建都以来敷陈诸策,固已言之凿凿,试之有效,而我朝怡贤亲王周历经度,叠次疏陈。参之诸臣奏议、三辅志乘,凡土之宜稻,地之可田,悉经逐段指出,则昀昀畿甸(jīdiàn,京城地区),实具天地自然之利,尤为万无可疑。今即水道之通塞分合,不无小殊,而土性依然,地利自在,可知稻田之广,良由人事之未修。而所以物土宜兴水利者,可以考求遗迹,实力举行矣!
——〔清〕林则徐《畿辅水利议》宋代学者司马光,也写过一篇与韩愈《猫相乳说》相类似的文章《猫虪传》,他对猫的义举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而且对韩愈此文提出了严厉批评。请认真阅读司马光这篇文章,辨析一下哪篇文章的解释比较合理,再分析一下司马光对韩愈此文的批评是不是中肯。
猫?传司马光仁义,天德也。天不独施之于人,凡物之有性识者咸有之,顾所赋有厚薄也。余家有猫曰虪(shū,黑虎),每与众猫食,常退处于后,俟众猫饱,尽去,然后进食之。有复还者,又退避之。
他猫生子多者,虪乃分置其栖,与己子并乳之。有顽猫不知其德于己,乃食虪之子,虪亦不与较。
家人见虪在旁,以为共食之,以畜自食其子不祥而痛笞之,弃于僧舍。僧饲之,不食。匿笼中,近旬日,饿且死。家人怜且返之,至家然后食。家人每得幼猫,辄令虪母之。尝为他猫子搏犬,犬噬之几死,人救获免。
及死,余命贮篦中,于西园。昔韩文公作《猫相乳说》,以为北平王之德感应召致,及余家有虪,乃知物性各于其类,自有善恶。韩子之说,几于谄耳。嗟乎!人有不知仁义,贪冒争夺,病人以利己者,闻虪所为,得无愧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