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NET:车载网技术及应用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VANET:车载网技术及应用

23.19 3.4折 69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哈尔滕施泰因、[美]拉贝尔托尼斯 编;孙利民、何云华、周新运 译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12

文人墨客书香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哈尔滕施泰因、[美]拉贝尔托尼斯 编;孙利民、何云华、周新运 译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2313267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2页
  • 字数 50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VANET:车载网技术及应用》详细阐述了车载网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协作安全应用、信息分发机制、车辆移动建模、物理层通信、mac层协议及其扩展性、应用层信息编码、车载网的数据安全、标准及规章等方面,对近十多年车载网的应用、技术和标准化的研究成果给出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vanet:车载网技术及应用》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移动通信和智能交通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对车载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Hannes Hartenstein,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mheInstitute ofTechnology,KIT;由Karlsruhe大学和Karlsruhe研究中心组成)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服务方向的教授,KIT计算研究中心的主任;在进入Karlsmhe大学之前,他是欧洲NEC公司高级研究员。他是德国教育研究部(BMBF)部分资助的“FleetNet-公路互联网”项目(2001—03)的负责人;还参与了BMBF资助的“NOW:轮上网络”项目(2004-08):现在积极参与欧盟科研架构第七期(EU-FP7)项目PRE-DRIVE-C2X。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基本概念和挑战
1.2vanet的背景和现状
1.2.1从起步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1.2.2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
1.2.3现有项目成果举例
1.3各章概述
参考文献

第2章车辆协作式安全应用
2.1引言
2.1.1动机
2.1.2本章概览
2.2支撑技术
2.2.1通信要求
2.2.2车辆定位
2.2.3车辆传感器
2.2.4车载计算平台
2.3协作式系统架构
2.4安全应用的映射
2.4.1非参数化路径预测
2.4.2参数化路径预测
2.4.3随机路径预测
2.5vanet可支持的主动安全应用.
2.5.1基础设施-车的应用
2.5.2车-车的应用
2.5.3行人-车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vanet的信息分发机制
3.1引言
3.2局部测量数据的获取
3.3信息传输
3.3.1信息传输协议
3.3.2提高网络连通性
3.3.3需要传输的信息
3.4汇总测量数据
3.5地理数据融合
3.6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vanet的便捷与高效应用
4.1引言
4.2局限性
4.2.1容量
4.2.2连通性
4.2.3竞争
4.3应用
4.4通信模式
4.4.1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4.4.2基于基础设施的点对点通信
4.4.3vanet通信
4.5基于概率的区域融合
4.5.1fm概略图
4.5.2在vanet中使用概略图融合数据.
4.5.3软状态概略图
4.5.4形成大范围融合值
4.5.5应用研究
4.6行程时间融合
4.6.1基于地标的数据融合
4.6.2信息质量判定
4.6.3分层地标融合
4.6.4评价
4.7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vanet的车辆移动建模
5.1引言
5.2符号定义
5.3随机模型
5.4车流模型
5.4.1微观车流模型
5.4.2宏观车流模型
5.4.3介观车流模型
5.4.4并线模型
5.4.5交叉路口管理
5.4.6车流模型对车辆移动性的影响
5.5交通模型
5.5.1旅途规划
5.5.2路径规划
5.5.3时间的影响
5.5.4交通模型对车辆移动性的影响
5.6行为模型
5.7轨迹和基于调查的模型
5.8移动模型与网络仿真器的融合
5.8.1网络仿真器
5.8.2孤立的移动模型
5.8.3嵌入式移动模型
5.8.4融合移动模型
5.8.5面向应用与面向网络的仿真器
5.8.6讨论
5.9实际车辆移动模型的设计架构
5.9.1运动约束
5.9.2交通生成器
5.9.3基于应用的真实度
5.10探讨与展望
5.11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车载通信的物理层要求
6.1标准概述
6.1.1历史简介
6.1.2技术改动与运算
6.2前期工作
6.3无线电波传播理论
6.3.1确定性多径模型
6.3.2统计多径模型
6.3.3路径损耗模型
6.4信道性能指标
6.4.1时延扩展
6.4.2相干带宽
6.4.3多普勒扩展
6.4.4相干时间
6.4.5对ofdm系统的影响
6.5测量理论
6.6ghz的经验信道特征
6.6.1公路环境
6.6.2城区环境
6.6.3郊区los环境
6.6.4结果总结
6.6.5分析
6.7未来的发展方向
6.8总结
6.9附录:确定性多径信道推导
6.9.1复数基带信道表示--连续时间
6.9.2复数基带信道表示--离散时间
6.10附录:ltv信道响应
6.11附录:测量理论的细节
6.11.1pn序列位
6.11.2lti信道估计的产生
6.11.3莱斯k系数估计的产生
参考文献

第7章车载通信网络的mac层及其可扩展性
7.1引言:挑战与需求
7.2vanet中mac方法的研究
7.2.1时分多址方法
7.2.2空分多址方法
7.2.3码分多址方法
7.3基于ieee802.11p的通信
7.3.1ieee802.11标准
7.3.2ieee802.11p:面向车辆环境的无线接入
7.3.3基于ieee802.11p网络的建模与仿真
7.4性能评估和建模
7.4.1基于ieee802.11p的主动安全通信性能结果
7.4.2仿真的计算代价
7.4.3ieee802.11网络性能的分析模型
7.4.4分析ieee802.11p网络性能的经验模型
7.4.5总结
7.5拥塞控制问题
7.5.1拥塞控制的必要性
7.5.2传输功率拥塞控制方法
7.5.3基于速率控制的拥塞控制
7.6开放式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高效应用层信息编码与构成
8.1应用环境介绍
8.1.1安全应用和数据需求
8.1.2系统所需的架构特征
8.1.3广播特性
8.2消息调度器
8.2.1数据元素字典
8.2.2消息结构
8.2.3发送的内容以及发送时间
8.3应用举例
8.3.1紧急制动警告
8.3.2路口违规警告
8.3.3消息构成
8.3.4实现
8.3.5分析
8.4数据集合
8.5预测编码
8.5.1线性预测编码
8.5.2系统模型
8.5.3可容忍的误差
8.5.4预测编码传输策略
8.5.5预测编码的结果
8.6架构分析
8.7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车辆通信网络的数据安全
9.1引言
9.1.1本章概览
9.1.2发展现状
9.2vanet中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
9.3网络、应用与攻击者模型
9.3.1网络模型
9.3.2应用模型
9.3.3攻击者模型
9.4安全基础设施
9.4.1加密服务
9.4.2密钥管理
9.5密码协议
9.5.1证书验证
9.5.2加密
9.5.3密钥管理
9.5.4认证
9.5.5安全定位
9.5.6恶意节点识别
9.5.7总结
9.6隐私保护机制
9.6.1隐私的性质
9.6.2密钥分配
9.6.3车辆追踪
9.6.4评价
9.7实现方面
9.7.1加密方案和密钥长度
9.7.2物理安全
9.7.3管理方面
9.7.4软件更新和证书续订
9.8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0章标准和规章
10.1引言
10.2vanet的分层架构
10.2.1一般的概念与定义
10.2.2dsrc协议栈
10.3dsrc规章
10.3.1美国的dsrc
10.3.2欧洲的dsrc
10.4dsrc物理层标准
10.4.1ofdm协议的物理介质关联(pmd)功能
10.4.2ofdm协议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功能
10.5dsrc数据链路层标准(mac层和llc层)
10.5.1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10.5.2逻辑链路控制(mac)子层
10.6dsrc中间层
10.6.1mac扩展多信道操作:ieee1609.4
10.6.2dsrc的网络服务:网络层和传输层,ieee1609.3
10.6.3wsa长度综述
10.6.4中间层安全标准:ieee1609.2
10.7dsrc消息子层
10.7.1saej2735dsrc消息集
10.7.2案例学习:基本安全消息
10.7.3案例学习:探测车辆数据消息
10.7.4案例学习:路边警告消息
10.8结语
10.9缩写词与缩略语
参考文献
常用术语英汉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