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正版新书,可开发票。

73.3 7.4折 99 全新

库存17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韬奋纪念馆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9622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W9787101159622

上书时间2024-02-26

致知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由邹韬奋、徐伯昕等人创办的生活书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2年7月,民族危难之时,生活书店在当时全国的出版中心——上海成立,其前身是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由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曾创下15.5万份全国书刊发行量纪录。生活书店对内为生活出版合作社,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书店的主人。由胡愈之起草的“合作社章程”中有三项原则规定: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生活书店以“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为主旨,致力于进步书刊的出版。全面抗战爆发后,它成为战时文化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供应战时文化之所需,先后建立了遍布全国的55家分支店及办事处,大量出版宣传马列主义进步思想的书刊,对宣传抗日救国、推动进步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当局的双重摧残下,进行了顽强抗争和不屈“苦斗”,启蒙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走向进步与革命的道路。生活书店与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一同积极投入到宣传抗日、普及革命理论、号召和教育群众的工作中,成为进步文化的坚强堡垒。1948年10月,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开启新的书业征程。

 

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韬奋纪念馆流淌着生活书店的血脉,馆藏“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原件是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它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以及国民党的扣押、查抄、封店等迫害,随生活书店同人颠沛流离,能保存下来殊为不易。建馆时,这批珍贵档案由老三联人移交韬奋纪念馆入藏。这批档案信息量大、自成体系,且保存相对完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为此,韬奋纪念馆自2018年建馆60周年之际启动馆藏文献影印出版计划,相继出版了“韬奋纪念馆馆藏文献丛书”之《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8—1939》《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9—1940》《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40—1945》四册影印本。第一册的起止时间为1933年至1937年,自生活书店在沪创立后第一次社员大会召开起,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生活书店总店迁至汉口止,记载了生活书店初创时期民主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完善,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讨论社务情况及人事变动等细节;第二册的起止时间为1938年1月3日生活书店总店迁至汉口,到1939年4月临时委员会结束,记载了替代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三个机构职权并由张仲实担任主席的临时委员会,在战争动荡的特殊时期处理社务、业务和人事等情况;第三册的起止时间为1939年2月24日至1940年5月8日,记载了生活出版合作社新社章的通过、新领导机构的选举产生、“组织系统大纲”的确立等事项,展现了书店在遭受日机轰炸,国民党禁书、封店、捕人种种摧残下,多措并举努力完成“促进大众文化、供应抗战需要、发展服务精神”的工作目标;第四册的起止时间为1940年5月29日至1945年3月24日,记载了执行书店之最高职权的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常务委员会及1945年1月成立的内地区管理委员会及内地区管理处,在面临战事及国民党当局迫害、摧残的双重压力下,处理社务、业务和人事等情况。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艰辛创业、历经播迁、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等诸多层面的不凡历史,同时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不仅对韬奋及同人、生活书店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同一时期出版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补充。同时,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笔迹各异的记录,我们能看到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身影,一批批风尘仆仆的书店同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艰难的时势中,仍斗志昂扬地高呼:“愈艰苦愈兴奋愈努力!”这种精神被韬奋总结为“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即“生活精神”,它是生活书店的魂魄,更是一种品格,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值得当代出版人学习、继承与发扬。

 

值此生活书店成立90周年之际,上海韬奋纪念馆在已出版的四册《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影印本的基础上,为便于进一步阅读、研究,推出《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以飨读者。愿我们循着这些带有战火印记的文字穿越时空,体悟邹韬奋、徐伯昕、胡愈之、张仲实等引领者与同人们为生活书店的创办、发展呕心沥血,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笔为枪”不懈奋斗的精神!

 

感谢陈达凯、刘大立、周祯伟为排印本辨识付出的辛劳,感谢中华书局上海公司贾雪飞、胡正娟和吴艳红为本书的编辑、出版和宣传做出的努力。愿排印本的出版,能带动更多人走近韬奋,走近生活书店,激发对韬奋及生活书店史料研究、对出版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新热潮!


【书摘与插画】

生活出版合作社渝地社员大会记录

 

 

 

日 期:廿八年二月廿四日下午七时

 

地 点:重庆分店二楼

 

出席者:张锡荣 邵公文 黄宝珣 顾冀然 孙洁人 金汝楫 张志民 邹韬奋 徐伯昕 

 

莫志恒 范广桢 李济安 吴全衡 徐植璧 王志万 陈 元 邵峻甫 沈俊元 

 

沈 敢 黄洪年 华风夏 方学武 董文椿 艾逖生

 

主席团:邹韬奋 徐伯昕 艾寒松

 

记 录:张锡荣

 

 

 

议事日程

 

一、主席团报告;

 

二、临时委员会工作简略报告;

 

三、表决社章;

 

四、通过名誉社员;

 

五、选举理事、人事及监察委员;

 

六、主席团致闭会词;

 

七、散会。

 

 

 

一、主席团邹韬奋先生报告 

 

本届选举和修改社章的两件重要工作,将在本次大会结束。因为在战争时期,社员分散各地,不能举行全体社员大会,除渝地以外,系采用通信的办法进行的。依照社章的规定,下届的选举应由上届的理事会主持办理。现在的临时委员会,已推定主席团、秘书,并已拟定议事日程,以进行本次大会的工作。

 

临时委员会是在廿五年八月卅一日由临时全体社员大会推举的,系依照当时的紧急环境,暂时代替理事、人事、监察委员会的职权,主持本店社务及业务的机构,并进行修改社章。后因战事发生,由上海、汉口而重庆,经过许多变化。这次为筹备进行选举及通过社章,曾于廿七年四月间开始发动修改社章的讨论,直到今天才告完成。本次的大会有非常的重要性,因为其他各地不能用会议讨论的方式,只能用通信的方式,而渝地社员能举行会议的方式,民主的精神在会议中可以有充分的表现,而社员名额较多,对于选举的结果作用很大。

 

中国出版界的老前辈王云五先生对本店事业表示好意,曾对我说:“全中国出版家有成绩者仅尔我两家。”且欣羡本店云:“我馆里干部老了,你店却全是青年干部,真是了不起。”并且很诚意的声明这并非当面恭维,他在香港对学生演讲亦如此说。由此知道我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已占中国文化界的重要地位,这是可以自慰的。当此抗战时期,我们应愈努力向上,力谋改进,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本届的选举,意义甚为重要,应非常审慎的进行。因为第一,选举的结果关系全国文化事业很大;第二,我们组织是民主集中制的,选举出来的代表管理我们的全部工作。

 

我们选举出来的代表虽然今后管理我们的全部工作,但是参加管理者实际上并不仅仅限于被选者数人,所有全体社员,均应提高对于事业的积极性,担负起管理全部的责任。因为选额有限,不能包含全部,但不在选举之内者并不是没有责任。以后,除理事会、人事委员会及监察委员会之外,尚有群众性的组织,即职务系统、同人自治系统和社的系统,使各个工作人员均担负起对于事业的责任,就是不在理、人、监范围之内的同人,都可贡献力量参加组织工作。

 

 

 

二、临时委员会徐伯昕先生工作报告 

 

临时委员会系由二十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第二次临时社员大会通过组成,于同年九月三日正式成立,讫本届(第五届)理事会成立日止,计二年七月有二十五日,临时委员会在此时期内之工作,兹择要报告如下: 

 

第一,关于社务方面者: 

 

临时委员会系由理事会、人事委员会及监察三个机构合组而成,委员人数为十一人(王志莘、杜重远、邹韬奋、张仲实、陈锡麟、李济安、周积涵、张锡荣、孙梦旦、孙明心、徐伯昕)共举行会议五十八次,议案达二百七件,其中执行者一百九十三件,因困难而未执行者十四件。兹分别摘述如下: 

 

一、理事会部分

 

有筹设粤、汉、陕、渝、蓉、港、桂等分支店,呈报增加资金十万元,组织编审委员会,决定重心迁汉、由汉迁渝、设总区管理处,修改社章进行选举,购置卡车,组织社员小组等十二件。

 

二、人事委员会部分

 

有订定员工试用办法,分店服务规程,职工疾病死亡津贴办法,职工训练办法,职工穿着制服办法,举办同人储金,有眷属同人住外津贴办法,提高最低薪额标准,组织同人自治会等二十件。

 

三、监察委员会部分

 

有审核二十五年下期决算,二十六年上期决算,二十六年下期决算。查本社会计年度,过去系自每年七月一日起至次年六月卅日止为一年度,现已改自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年度。临委会开始时之第一届半年(即二十五年七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各项账册,均按期送交潘序伦会计师查核证明。惟自抗战开始,总店重心分散后,因账册短期内不能集中,故尚未交由会计师查核,但此项结算报告,均曾按期在本会报告。兹将历届营业情况,分列如下: 

 

1. 营业总额

 

二十五年下期 二八二,八三七.四六

 

二十六年上期 三三四,五九八.〇九

 

二十六年下期 二七五,八四三.〇五

 

二十七年上期 四三五,二三七.一〇

 

二十七年下期 四六〇,〇五九.七〇

 

(说明)二十六年下期因上海重心分散,生产减少,营业亦因之低落。

 

2. 销货成本

 

二十五年下期 二一九,一七九.六九

 

二十六年上期 二六七,七一一.二〇

 

二十六年下期 一九一,五八六.八三

 

二十七年上期 三〇一,九一四.九〇

 

3. 各项开支

 

二十五年下期 三九,九六九.一二

 

二十六年上期 四四,一二八.〇五

 

二十六年下期 五六,一二四.一二

 

二十七年上期 七九,八九八.三二

 

二十七年下期 九八,六三一.六八

 

4. 历届盈亏

 

二十五年下期 盈一,〇〇三.五四

 

二十六年上期 盈一,一〇三.一四

 

5. 捐助生活周刊社创办者中华职业教育社公益金百分之二十: 

 

二十五年下期 二〇〇.七〇

 

二十六年上期 二〇〇.六二

 

第二,关于业务方面者: 

 

本店业务方面,在临委会成立之初,环境重重压迫,《大众生活》停刊,邮局路局严扣书刊,因之各种工作,未能如预期之进行顺利。此后抗战开始,我军西移,本店重心迁汉,以迄移渝,经济渐较困难,造货运输等工作,尤为艰苦。兹分别摘述其变迁情形如下: 

 

一、关于组织之变迁

 

本店原设总店于上海,分总务、编辑、出版、营业四部,后为谋业务上便利计,曾将编辑、出版合并为出版部。迨至廿七年七月一日起,在汉口组织总管理处,增设主计部。本年一月又将主计部并入总务部,出版部改为生产部,而增添服务一部,另设秘书处,并组织编审委员会,及成立东南、西南区管理处,同时建立社员小组、同人自治会小组,及业务小组三系统,使组织逐渐改进,更臻完善。

 

二、关于业务之发展

 

1. 增设各地分支店,使发行网遍布全国

 

本店在抗战以前,除上海总店外,仅成立汉口、广州两分店,及香港之安生书店,安生后以营业不振而收缩,归并粤店办理。自抗战开始后,陆续增设西安、重庆、成都、桂林、长沙、梧州、昆明、贵阳、兰州、香港等分店,同时增设万县、衡阳、宜昌、南郑、立煌、吉安、南城、金华、丽水、天水、沅陵、常德、柳州、南宁、桂平、乐山、南平、於潜等支店及办事处,总计达二十八处。当沪重心移至内地时,曾与南京中央书店、杭州之江书店、开封北新书局、芜湖科学图书社等四处成立办事处,嗣以战局变化,先后收缩,其他如广州、汉口、长沙、南昌、遂川、恩施、巴东、海门、余姚、百色、六安、酆都、开江等十二处,或因战局推移,或因试办流动,亦已先后迁移,总计本店直接到达之处,已在四十处以上。

 

2. 扩展各地批发户,增进同业之好感

 

本店以人力、财力有限,不得不与各处内地同业发生良好关系,使文化工作网能普遍深入内地。临委会成立前,内地批发户计四百六十余户,截至最近止,扩展至二千三百五十余户,增加数达五倍以上。

 

3. 邮购户激增,发扬本店服务精神

 

邮购读者,原有三万余户,经在手续上之改进,办理之迅速、选书之审慎,以及服务之周到等,同时又特约中国、交通、上海、新华、江苏省农民、华侨、浙江兴业、富滇新、聚兴诚、大陆等十大银行,免费收受购书汇款,使读者更便利而省费,以致在二十六年三四月间激增至五万余户,较过去增加一倍有半。

 

4. 本版书营业额超过外版书

 

本店最初侧重代办书报工作,此后本版书逐渐加紧生产,致营业额亦逐渐增高。在临委会以前,本版书营业额仅及外版书二分之一强,迨至二十七年度结算,本版书营业额已超过外版书五分之一而有余。

 

三、关于生产力之增强

 

1. 出版各种性质之定期刊

 

本店出版之杂志,变动最多,除《世界知识》与《妇女生活》历史最久外,在临委会前共出版杂志十三种,以后继续新出者有《中华公论》、《国民》周刊、《新学识》《生活教育》、《抗战》三日刊、《战时儿童》《抗战画报》、《集纳》周报、《全民》周刊、《文艺阵地》《战时教育》《读书月报》等十二种,其中停刊者有八种,《全民》与《抗战》合并出版《全民抗战》一种。现在出版者有七种,其中销行最广者之一种达五万余份。

 

2. 单行本丛书

 

单行本在临委会前出版者计一百三十余种,至最近止共有六百三十八种,较前增加四倍。其中销数最多者为《战时读本》。丛书原有七套,新出达二十套之多,其中以“青年自学丛书”及大众读物销行最广。

 

四、关于工作人员之增加

 

在临委会前沪汉两店工作人员共八十四人,现已增加至二百六十八人,尤以抗战开始后扩展尤速,约较前增加至三倍半以上。

 

 

 

 
 
 
 

商品简介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是上海韬奋纪念馆馆藏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时间跨度自1933年至1945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保存至今。这批档案信息量大、自成体系,且保存相对完整,已采用全部影印的方式公开,不修饰、不删节、不遮蔽。本册以排印本形式完整呈现。

 

全部会议记录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艰辛创业、历经播迁、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等诸多层面的不凡历史,同时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不仅对韬奋及同人、生活书店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同一时期出版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补充。

 

 



作者简介
为纪念和学习韬奋同志,国家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于1956年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沈钧儒题词。1959年以来,韬奋纪念馆先后被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录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37

 生活出版合作社社员大会会议记录

 生活出版合作社第一届理事会会议记录

 生活出版合作社第二届理事会会议记录

 生活出版合作社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

 生活出版合作社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第二册)

 生活出版合作社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第三册)

 生活出版合作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一)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8—1939

 生活出版合作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一)

 生活出版合作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二)

 生活出版合作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三)

 生活出版合作社临时委员会会议记录(四)

 生活出版合作社业务会会议记录

 生活书店理事会记录(1939.1)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9—1940

 第五届渝地社员大会记录

 第五届理事会会议记录(一)

 第五届理事会会议记录(二)

 第五届理事会会议记录(三)

 第五届常务理事会记录

 第五届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第一册)

 第五届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二册)

 第五届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三册)

 第五届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第四册)

 第五届监察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五届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记录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40—1945

 第六届理事会会议记录

 第六届人事委员会会议记录

 第六届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联席会会议记录

 理、人、监联席会议常务委员会记录(第一册)

 理、人、监联席会议常务委员会记录(第二册)

 内地区管理处会议记录

 附录

 1937年“生活书店员工集体怠工事件”中两份员工联名函

 报告材料

 临时委员会工作报告

 临时委员会为通过社章进行选举事告社友书

 二十九年度工作计划大纲

 总管理处通告八通

 邹韬奋与徐伯昕关于生活书店遭受当局诬陷与摧残二文

主编推荐

1.生活书店长达12年的保存相对完整的会议记录首次以排印本形式面世,以个案展现了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时期的一家出版机构承担传承文化和唤醒民智使命的历史面貌。

2.生活书店会议记录时间跨度自1933年至1945年,共分5册出版:第1册至第4册为影印本,按年代彩印呈现会议记录原貌;第5册为全部会议记录的录文排印本。阅读收藏两相宜。

3.排印本层级清晰,版式舒朗,印刷精美,阅读体验舒适。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生活书店会议记录是上海韬奋纪念馆馆藏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时间跨度自1933年至1945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保存至今。这批档案信息量大、自成体系,且保存相对完整,已采用全部影印的方式公开,不修饰、不删节、不遮蔽。本册以排印本形式完整呈现。

 全部会议记录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艰辛创业、历经播迁、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等诸多层面的不凡历史,同时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不仅对韬奋及同人、生活书店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同一时期出版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补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