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9.91 5.0折 59.8 全新

库存16件

江苏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樊树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70533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88页

字数324千字

定价59.8元

货号SC:9787545570533

上书时间2024-10-31

漫步拾光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国史十六讲》《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万历传》《崇祯传》《国史概要》《晚明史(1573-1644年)》《明史讲稿》《明代文人的命运》和《晚明大变局》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荣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荣获2016年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史大家樊树志先生专门为大众读者撰写的一部明史普及之作。本书以人为核心,系事于人,讲述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下,皇帝、权臣、佞幸、太监、君子、小人等各色人物的际遇和悲欢,揭示专制政治的某些侧面;同时通过这些独立个体相互交织,勾连起明朝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出近三百年的兴衰演变。

书中所述有九五之尊的皇帝,如朱元璋、朱棣;有权倾一时的大臣,如胡惟庸、张居正;有佞幸,如江彬、钱宁;也有巨阉,如刘瑾、魏忠贤;有正人君子,如海瑞、杨涟;有宵小之徒,如焦芳、阮大铖……虽然他们的时代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体现出与专制政治密切相关的命运。通过他们的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了解明朝兴亡的原因,窥探历史规律的奥秘。

摘要:
        朱元璋祖籍金陵(今江苏南京)句容朱家巷,其祖父朱初一带领其伯父朱五一、其父朱五四逃荒到江北泗州盱眙县,不久父亲朱五四来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朱元璋就出生在这里,小名为重八(两房中排行第八)。凤阳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故乡,对于研究明史的人来说,它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钟离县的太平乡孤庄村是朱元璋的出生地,今属于凤阳县城西乡二十营村。村南有一座寺庙,即朱元璋少年时出家为僧的“於皇寺”(当地人把“於”读作wu),后来才改称为“皇觉寺”。该寺庙在战乱中被焚毁后,并未再建。洪武十六年(1383),在旧址东北十六里的地面,重新修建寺庙,名为“龙兴寺”,为的是纪念这个“龙兴”之地。龙兴寺几经修缮,较前更为宏伟,有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龙兴寺碑、大悲殿、明太祖殿、地藏殿、方丈室、藏经楼等,依稀可见当年皇家寺院的气派。
    这里曾经是明朝的中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后,其地面建筑大多已经消失,仅存皇城的颓垣断壁与鼓楼,隐约可以窥见当年的恢弘气势。如今鼓楼已经修缮一新,破败的皇城如欲恢复原貌,恐非易事。与此遥相辉映的是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墓园),经过多次修缮与扩建,规模更加宏大,长长的神道,两旁肃立的石像生,显示着皇家陵园的架势,丝毫不亚于明孝陵或十三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碑文的“皇陵碑”,至今仍然高高耸立在那里,碑文还清晰可辨。
    在凤阳,朱元璋留下的痕迹,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浓烈了。
    我曾经去过两次,在当地所见所闻,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凤阳人浓厚的朱元璋情结。
    第一次是1995年8月,我从上海去凤阳参加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会里会外给人强烈的印象,凤阳人似乎对朱元璋情有独钟,推崇备至。凤阳县委书记在开幕式上用强调的语气,告诉来自各地的中外学者:凤阳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事情影响优选,一是出了个皇帝朱元璋,二是1978年的“大包干”(包产到户)。
    四十多年前凤阳的“大包干”,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其意义无可估量。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居然把它和“出了个皇帝朱元璋”相提并论,着实令与会的学者们吃惊不小。
    凤阳人心目中,朱元璋不仅为乡梓带来了无上光荣,而且他本身就有浓厚的乡土观念,特别厚爱家乡。为了开发家乡,他运用皇帝的权力,把江南富户大批迁徙到凤阳。这些人对凤阳并无好感,每年都要千里迢迢回乡祭祖上坟,沿途唱着凤阳花鼓,有一首名气优选的这样唱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所谓十年九荒,固然有天灾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祸——皇陵官署的赋税徭役。明末时的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向皇帝报告凤阳皇陵令他吃惊的衰败景象,“土地多荒,庐舍寥落,冈陵灌莽,一望萧然”。根本原因是凤阳土地贫瘠,在江北各府中列千下下等(最末一等),一遇灾荒,人们挈妻担子乞活四方。
    P2-3
目录:
第一章 奠基:洪武开国与勋臣凋落 / 1

凤阳的朱元璋情结 / 2

朱元璋的文笔 / 9

刘基的悲剧 / 18

“积疑成狱”的胡惟庸党案 / 27

李善长的灭门之祸 / 36

大将军蓝玉的冤案 / 43

朱升为何归隐 / 48

太祖高皇帝的“免死铁券” / 53

第二章 承业:永乐窃国与冷血杀戮 / 61

酷似乃父的朱棣 / 62

建文帝下落之谜 / 70

朱棣的智囊——道衍和尚 / 78

“读书种子”方孝孺的气节 / 82

“瓜蔓抄”及其他:建文旧臣景清与铁铉 / 89

打着“锦衣卫”的幌子 / 93

才子解缙的政治生涯 / 101

第三章 中衰:正统失国与夺门复辟 / 111

“弄冲主于股掌”的王振 / 112

英宗被俘与获释 / 119

贪位的景帝 / 125

“夺门之变”的台前幕后 / 131

复辟功臣的下场:徐有贞、石亨、曹吉祥 / 137

第四章 腐败:宪武昏庸与群奸乱政 / 145

宪宗与方术佞幸 / 146

宪宗擅宠的万贵妃 / 151

汪直与西厂 / 156

明君孝宗和他的诤臣们 / 162

“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刘瑾弄权 / 175

且看刘瑾的垮台 / 180

告密者焦芳 / 185

“甘心颐指”的李东阳 / 191

武宗与豹房政治 / 198

第五章 陵夷:嘉靖积弊与居正秉政 / 203

杨廷和拨乱反正 / 204

“大礼议”与张璁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