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学前比较教育978756217935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学前比较教育9787562179351

5 1.7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咸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家琼,刘小红主编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79351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9787562179351

上书时间2024-08-05

墨语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前史”时代
第二节 专门化学前教育机构的形成
第三节 儿童中心思潮与世界学前教育改革运动

第二章 学前教育立法比较
第一节 学前教育立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背景与进程
第三节 国际学前教育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学前教育体制比较
第一节 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比较
第二节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第三节 学前教育投入体制的比较

第四章 学前教育师资比较
第一节 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师资概况
第二节 学前教育教师培养体系
第三节 学前教育教师资质认证与准入制度
第四节 国际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比较
第一节 学前课程发展历程与变革取向
第二节 学前课程经典模式
第三节 各国学前课程标准

第六章 幼小衔接比较
第一节 幼小衔接的内涵与早期研究
第二节 关于幼小衔接的理论
第三节 各国在幼小衔接上采取的措施

第七章 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合作比较
第一节 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合作概述
第二节 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合作的国际视野
第三节 瑞吉欧——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合作的典范

第八章 世界学前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节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前史”时代在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之前,人类历史上即存在不同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和朴素丰富的幼儿教育理论。正是这漫长的原生实践与朴素理论的日益推进,促生了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我们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前史”时代。一、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世界学前教育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未来生产者的要求也不同,造成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学前教育内容简单化,主要以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为主;学前教育形式靠口头传授和机械模仿。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前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内容扩大了,除了生活照料和身体养护外,还比较重视品行教育和训练。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随着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和生产工序的分解,妇女、儿童、失去土地的农民加入到工厂,工人不能离开机器,为此出现了专门看管学前儿童的机构或场所,这是最早出现的幼教机构。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文艺复兴之前的学前教育特点主要体现为原始社会的不成体系和中世纪的严苛压抑。(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文明社会的前身,也是人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原始社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目前,人类主要依据3个途径来了解这一社会的概况:考古学、人类学的科研成果;民族学的资料;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由于年代久远且无文字记载等原因,对原始社会幼儿的教育只能采取类比或推论的方式去进行研究。1.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尚未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原始部落或公社内实行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在原始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情况则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幼儿的养育及教育与社会分工、婚姻形式、男女的社会地位等有密切联系。前氏族时期距今400多万年至1.5万年。此时期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使用旧(1)前氏族时期石器或中石器,他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婚姻上实行群婚制,即一个群体中的女子与另一个群体中的男子互为共同的妻和互为共同的夫,儿童只知其母不由于这一时期的劳动尚无男女两性的分工,成年男女白天都须出外猎捕野兽,老人知其父,属于整个部落所有。体弱不能胜任捕猎,于是便留下来照顾儿童,并成为儿童的教养者。有苏联人种学者在1951年克鲁霍一玛克拉伊报告中指出:“在前氏族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在老人、儿童和少年群中度过他一生最初的几年,然后,达到一定年龄时,就转入猎人群,老了的时候又回到老人、儿童和少年群中。”由此可见,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2)母系氏族时期进入母系氏族时期以后,人们使用新石器,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成为氏族公社成员的主要生活依靠。男女两性分工加强,开始产生对偶婚制。在这种社会中,女子处于主导地位,幼小儿童主要在妇女身边受教育。男女儿童在8岁之前,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统一由妇女负责照管。据民族学者对中亚原始部落的考察,发现在这种部落中,“一个婴孩属于共同喂奶并一起照护所有儿童的、该群的所有母亲们,不管他们同婴孩的个人关系如何”①。8岁以后,男孩由成年男子指导,学习男子应做的事;女孩由妇女教导,学习女子应尽的职责。(3)父系氏族时期进入父系氏族时期后,人们发明了金属工具,实行金、石、木工具并用,并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的分化)。男子的劳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取代妇女,在公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时,对偶婚制继续发展,并开始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在许多部落中,儿童的教育由以父系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所谓“大家庭”,是指具有独立生产能力的父权维系的若干代近亲构成的家庭形式。儿童在幼儿时期一般全是由大家庭中的成年妇女教导的,但在施行某些严格训练时,生母的弟兄予以协助,祖父和外祖父有时也来帮助。在这种制度下,儿童感到全家男女成人都是可以依靠的,必须服从他们的教导。这种情况在近代美洲印第安人中时常可以看到。“大家庭”与现代家庭不同,由它负责儿童教育的任务,仍然具有公育的意味。2.幼儿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和劳动浑然一体,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从事生产劳动,才能取得氏族必需的生活物质,故每个儿童自幼年起就要向年长一代学习劳动技能。根据人种学者的报告,在美洲印第安以及非洲和大洋洲的土著居民中可以看到这一现象:每当成年人制造器具、设陷阱捕兽、养育动物、播种、收割或建造房屋时,儿童就从旁观察并模仿这些生产劳动。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由观察模仿者成长为帮手,再成长为独立的劳动者。(2)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幼儿生活在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氏族部落中。从孩提时代开始,他们就必须接受一般的社会方面的训练。以美洲印第安人为例,他们的这项教育内容包括:第一,认识各种亲属和血缘关系,如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姐弟、兄妹等,第一代就有8种关系,第二代发展到33种,到第三代这种血缘、亲属关系更增加到151种,这是一种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血缘关系;第二,接受部族的传统,恪守部族的惯例。具体而言,诸如氏族部落的成训礼法、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禁忌、图腾崇拜等均构成教育内容。总之,适应这密密层层……

精彩内容
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法,从学前教育立法、学前教育体制、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课程、幼小衔接、校社合作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对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