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9787522730769

66.3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克里斯·皮尔逊(Chris?Pearson) 著;邹赜韬 林青青 译/校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30769

出版时间2000-01

装帧平装

页数401页

货号789894329608

上书时间2024-05-09

呦呦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名称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作者
(英)克里斯·皮尔逊

责编
肖小蕾//朱悠然

译者
邹赜韬//林青青

定价
96.00

ISBN号
978752273076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印次
1版 1次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401

出版时间
2024-03

印刷时间
2024-03

如令,当你漫步在任何一座城市,可能不需要走多远,都能看见有市民在遛狗。悦这些经过驯化的犬科动物轻松自如地穿梭在街头以及各类建筑中。现代都市得以形成今天的模样,经历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一番曲折变迁。

 人与狗的关系演变历程,折射出一部人与动物、与环境的文化史。本书以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伦敦和巴黎为例,研究了人与狗关系的变迁如何极大地重塑了这三座城市及同时期的其他西方城市。曾经的西方城市中,那些肮脏、好斗,有时颇令人反感的犬只四处奔窜,带来许多无法规避的难题。而随着狗在19世纪中产阶级生活中日益普遍,城市不得不采取措施,克服这些难题。同时,人类喜爱宠物与同情流浪动物的人道主义情感,也进一步改造了现代城市与都市生活方式。

致中国读者

前言

 中产阶级养狗行为的出现

 不同城市间的犬类文化交流

 狗与西方城市的现代化

第一章 流浪

 “危险的阶级”与危险的狗

 打击流浪狗

 巴黎的流浪狗收容所

 纽约的流浪狗收容所

 伦敦的流浪狗之家

 对流浪狗的辩护

 纯种狗与流浪狗之间的较量

 其他地区的流浪狗

 对宠物狗的爱

 流浪汉与流浪狗

 小结

第二章 咬人

 对咬伤的恐惧

 因狂犬病而起的情绪

 辨别染病狗

 磨平狗牙,佩戴嘴套

 对嘴套的支持

 反对狗嘴套的声音

 狂犬病的“巴氏灭菌”

 跨国接种巴斯德狂犬疫苗

 挑战巴斯德

 “后巴斯德时代”巴黎狗嘴套的发展

 消灭狂犬病

 纽约的嘴套政令及其他措施

 小结

第三章 受虐

 街头杀戮

 在收容所中扑杀流浪狗:巴黎

 在收容所中扑杀流浪狗:纽约

 巴特西流浪狗之家里的杀戮

 具有情感的狗

 反对虐待

 公共卫生学家呼吁部分扑杀

 寻求人道屠宰方法

 人道扑杀法的普及

 质疑“人道扑杀”

 遍布的屠宰之地

 小结

第四章 思考

 了解犯罪

 人类本性与“天生”罪犯

 会思考的狗

 有关狗狗“智力”的争论

 和寻血猎犬并肩侦查

 推广“多用途警犬”

 警犬品种

 训练警犬“新兵”

 警犬在行动

 质疑警犬

 小结

第五章 排便

 厌恶、粪便和狗

 犬只、消化及排泄

 定点排便

 越发干净的街道

 发现狗粪

 潜藏在狗粪中的威胁

 厌恶与无感之间的较量

 抗击狗粪

 小结

结论

附录 对动物、历史和情感的思考

译后记

克里斯·皮尔逊,历史学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历史系“二十世纪历史”方向高级讲师。早年曾供职于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动物史、环境史与文化史,并逐渐扩展至情感史、医学史、城市史和全球史领域,是相关领域的新生代代表性学者。

邹赜韬,浙江宁波人。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成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食可语”丛书联合策划人。

林青青,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社科译者。

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在伦敦、巴黎和纽约这三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狗的日常处境,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那些日子里,落魄可怜的街头流浪狗,成了被驱赶、扑杀(“人道毁灭”)的目标。得益于各方共同努力,骇人听闻的恶疾——狂犬病,在这三座城市里相继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警犬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负责巡逻护卫。狗粪污染,则成了继狂犬病流行之后,市政当局管理“城市狗”的又一个棘手难题。借助海量精彩档案、报刊文献、影像资料,在您手捧的这部《狗狗都市观》里,我追溯了这个被抽象作“人犬关系”的漫长、有趣的故事。本书集中展示的,是“狗狗都市”的出现缘由及过程。而“狗狗都市”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城市中产阶级居民,对于人与狗在现代城市中应怎样和谐共生的一份跨物种“协定”。

“狗狗都市”,完全是一个不拘于国界的人类城市“共通”现象。除影响纽约、伦敦、巴黎的城市历史进程之外,“狗狗都市”亦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现代人犬关系更广泛、更深刻变革的一种内在逻辑。在中国城市历史发展上,也有很多地方性(相对于“全球”)的要素在涌动,缔造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狗狗都市景观。比如,贩卖狗肉的“狗市”,曾经是部分中国城市作为“狗狗都市”演进的、不可忽视的“特殊空间”。而庞大的宠物市场催生了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宠物狗短视频产业,也造就了“狗狗都市”文化、经济景观。我希望这本《狗狗都市观》,能为有兴趣探寻中国历史上微妙的“人犬关系”的读者,提供一个或许有所裨益的比较“支点”。

感谢邹赜韬先生和林青青女士的精心翻译和审校,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我的这部作品,尤其感谢责任编辑肖小蕾女士和朱悠然女士的辛勤工作。当然,我*为由衷感激的,是手捧《狗狗都市观》的您。谢谢您对“狗狗都市”的复杂历史产生了兴趣。若您喜欢这本书,我将感到莫大的荣幸。

克里斯·皮尔逊

2022年10月16日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