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陈晋 著 北三联)
  •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陈晋 著 北三联)
  •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陈晋 著 北三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陈晋 著 北三联)

9787108067210

52.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晋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7210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货号622427482058

上书时间2024-04-18

呦呦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名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ISBN 
9787108067210 
条码 
9787108067210 

定价 
49.00 
作者 
陈晋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6-01 

版次 

开本 
16开 

目录 
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代序) 
要找路,先画图 
各去所偏,归于一是” 
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 
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 
“愚公移山”情结 
推荐一部话剧,营造一代风气 
从毛泽东支稿费看延安知识分子待遇 
毛泽东和党内领导层的诗性之风 
大秀才与小秀オ 
我想搞这个事 
——准备骑马考察黄河、长江的来龙去脉 
失之交臂的国情大考察 
“两河”情结与西部梦想 
“美化全中国” 
毛泽东看少数民族文化 
毛泽东和罗稷南“秘密对话”质疑 
“鲁迅活着会怎样” 
不在同一条河流两次失足 
——毛泽东反思“大跃进 
文章千古事 
——毛泽东建国后对自己著述的评价 
有那么一场“文仗” 
为何写起“读报诗” 
“突围”路上的心声 
文革”几支笔,何以升沉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文革秀才” 
后浪推前浪,希望到失望 
一一晚年毛泽东眼里的“新人” 
瓦釜”既鸣,更待“黄钟”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老干部 
毛泽东的“语言地图”与话风文风 
口头讲话为什么会成为经典文献 
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五句名言 
毛泽东与“西学” 
为什么喜谈拿破仑和法国近代史 
读天下奇书,新胸中日月 
与毛泽东相关的“二十七个书目” 
从《毛泽东年谱(1949-1976)》,看中国道路 
读《毛泽东传》,读什么 
后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呈现毛泽东读书做人的内修之道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之书。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他是怎样看待鲁迅如果活着会怎么样的问题?他深厚的主观素养和非凡的历史功绩有什么联系?怎样看毛泽东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从前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他是怎样知人善任、重视人才的? 他怎样评点党内一些重要领导干部?这本传记评论,对于毛一生关键时刻,他是如何面对和处理,从各篇文章所谈及的话题中可见一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毛泽东个人及思想在历史上的评价与立场。 

作者简介 
陈晋,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共党史文献和当代理论研究以及电视文献片撰稿。主要著述有《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阅读史》《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国道路与文化自信》《陈晋自选集》等十余部。担纲《毛泽东》《走近毛泽东》《周恩来》《邓 xiao平》《新中国》《大国崛起》《筑梦路上》等十余部大型电视文献片和电影纪录片的总撰稿。著述和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等。 

在线试读 
后浪推前浪,希望到失望 
——晚年毛泽东眼里的“新人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这是“文革”前夕毛泽东在一首诗中传达的心声。察识和选用新人,是晚年毛泽东心中位居前列的大事。在他看来,面对新事物、有的老干部已经跟不上形势,跟不上自己的思路、有的因接触实际少而出现脱离群众的危险。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使比毛泽东小十岁左右的那批革命家,也已步入花甲之年。培养接班人成为当务之急,很需要把一批思路跟得上形势,符合未来期望的人提上来使用和观察。 
他当时比较注意从三类人群中发现和培养新人。一是工人农民中的代表性人物,特别是劳动模范和下乡知识青年。1964年生日那天,他专门请在北京开人代会的劳动模范和部分领导干部起吃饭,大体有这方面的考虑。二是理论秀才。三是青年学生。这后两种人群在“文革”发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造舆论推波助澜的是一些理论秀才,在前面冲锋陷阵的是青年学生中的红卫兵造反派。这些人中出现了一批当时影响很大的人物,他们联手成势,借势而兴,成“后浪推前浪”之景,大体属于毛泽东心目中“江草江花”类的“新人”群体。 
“文革”全面爆发前后,毛泽东对红卫兵怀有莫大期待,希望满怀激情和憧憬的年轻人把现实冲一冲,也设想从中发现和锻炼一些可托未来的人。他在1966年3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得很明确:“我们的政策是不要压制青年人,让他们冒出来。接班要那些年纪小的,学问少的,立场稳的、坚决的有政治经验的。学生要造反,不起来不行。”这年6月10日,在杭州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时又说,“关于文化大革命,要放手,不怕乱”,“要在运动中把左派领导核心建立起来使这些人掌握领导权。不要论什么资格、级别、名望,不然这个文化阵地我们还是占领不了的”。这年8月7日,毛泽东审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提出将原稿中“一批无名小卒成了勇敢的闯将”一句中的“无名小卒改为“无名青少年”。 
这些,在新近出版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里,都有明确记载,透露出毛泽东当时借“文革”发现和培养新人,期待新人们像他说的那样,“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大致在1966年年底以前,毛泽东对各种新人多以好话期许。 
早期红卫兵组织成员,有的基于青春叛逆的冲动,有的为改变现状的责任,有的为释放积郁已久的不满,有的则缘于从小接受的理想激发和对未来的憧憬,总之是情况各异。其中有得风气之先的干部子弟和头脑冷静、站位较高的人,发现造反的势头偏离了原本的理解,或因冲击到了自己的家庭或自小崇拜的父辈英雄,于是主动急流勇退,或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个别的甚至成为了激进分子的对立面。奋勇直前的激进分子很快推着局面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他们多多少少在想象中把自己定位成打碎旧世界的革命家角色,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张目,大行过激之举,把局势弄得越来越乱。毛泽东毕竟是有经验的大政治家,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也已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毛泽东发动“文革”固然是为了防修反修,甚至不怕“天下大乱”,但并不是要推垮他自己创建和领导的党,何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全面肩负国家治理和建设使命的执政党,怎么能够推倒一切从头再来呢 
各色造反“新人”掀起的“大风大浪”,开始触及毛泽东心里的底线。他后来明确把“文革”的错误归为两条,一条是打倒切,另一条是全面内战。这两种情况,盛行于1967年和1968年。所谓打倒一切,老干部首当其冲,被打倒的实际上是党的历史传统和现行的各种秩序;所谓全面内战,就是各派之间斗得厉害,比着谁更革命、谁更正统。这两点错误表面上是搞无政府主义,背后是一些新人急于夺权、掌权。这是毛泽东难以接受的。他最直接的一个疑问是:靠这些“新人”掌权,行吗? 
比较早的一个材料,是毛泽东1966年10月24日在有中央政治局成员和各大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的讲话。他在会上放出一个风声:“把中央局、省市委都打倒,让他们学生来接班,行吗?不知工农业,只读一点书,行吗?”那时,上海工人造反派制造的以容权为目的的“一月风暴”还没有起来,毛泽东即已敏锐地看出苗头,担心“新人”造反之后会对各级党政机关取而代之。1967年2月12日,在夺权高潮兴起后,毛泽东又当面告诚支持夺权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把工人、学生提上来,掌握了权,没有经验,几个月就变了”,“光是红卫兵、工会、造反司令部不行。” 

媒体评论 
1.《读毛泽东札记二集》为陈晋继《读毛泽东札记》(三联书店出版,已有近10万的销售量)一书的继篇。书中中所披露毛泽东的细节是真实的,是来自第一手资料。因为陈晋长年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有查阅毛泽东档案资料的天时、地利。书中披露的史料都是真实的、有据可查的,绝无“据说”“戏说”之嫌。书中的这些史料,唯其真实性才显得可贵,才对我们认识毛泽东的性格和了解涉及的其他人物事件有重要帮助。
2.《读毛泽东札记二集》是一部深入研究之作。作者多年从事毛泽东和党史文献研究,出版过多部研究毛泽东的专著,为多部有关毛泽东的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是《毛泽东传》的执笔人之一。书中的每一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落笔的,颇见吹沙见金、拨灰见火之功,读来让人受到启迪。
3.《读毛泽东札记二集》是一部史论结合之作。作者采取了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最终达到了“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效果。比如《后浪推前浪,希望到失望》一文对晚年毛泽东心中的头等大事——察识与选用新人——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毛泽东从充满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