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大国博弈下的**秩序新格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45(大国博弈下的**秩序新格局)

9787513920681

48.3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迈克尔·内伯格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0681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货号631241415767

上书时间2024-02-21

呦呦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开本:16开 作者:(美)迈克尔·内伯格|译者:宋世锋页数:280定价:52.0出版时间:2019-01-01ISBN号:9787513920681 印刷时间:2019-01-01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版次:1印次:1   内容提要:        1945年7月,“二战”接近尾声,哈里·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约瑟夫·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的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和平。赴会代表们下决心要吸取教训,避免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前辈们所犯的错误。然而,在如何结束眼前的战争、如何处理战败国、欧洲重建方案、战后各国利益划分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和暗箱博弈,撕裂了代表们的愿望,使他们黯然认识到,这场谈判所塑造的世界新秩序,注定会支配战后世界一百年的走向。
    迈克尔·内伯格著的《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聚焦“二战”后期的一个历史细节——波茨坦会议,用精到而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苏、美、英三国之间矛盾重重的利益诉求,也对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等政治人物做了生动的素描,是世界格局变迁、地缘政治划分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精 彩 页:    1945年的春天,美国、欧洲和世界历史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中像纳粹德国最终失败这类转变是人们早已预料到的,其他一些转变,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去世,使世人感到震惊。还有一些转变,如同恐怖的先兆一样,表明世界上的问题可能还没终结。这几个关键性的月份改变了那年夏天到波茨坦参加会议的领袖们面对的全球战略环境。由于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集中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仅仅数星期之前的理解和设想显然已过时。战争结束在欧洲终于变成现实,领袖们开始面对重建的巨大挑战。然而,他们着手这些工作时所处的环境与他们曾经期望的已经不一样了。
    德国即将战败,这一事实构成随后发生的一切事件的背景,但是,重建欧洲和世界的进程早已经开始启动。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开幕,为期两个月的议程就此启动。50多个国家派出代表,制定新的《联合国宪章》的细节。与之前的国际联盟不同,联合国起步非常坚实,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倾力相助,盛大的开幕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召开就是象征。这一次,美国领袖们一再许诺,美国不会重陷孤立主义,而要在制定世界性问题的国际解决方案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和平与重建是最优先考虑的议程。此外,世界各国在战争结束之前举行会议,希望能够从战争平稳过渡到和平,而1918年和1919年间的过渡太过混乱了。
    同一天在数千英里外的东方,苏联军队集结了有史以来可能最为强大的兵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德国首都已经消耗掉了最后的配给,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对国家被占领后的前景感到绝望而自杀。尽管极为艰苦的战争还在持续,但对德国首都进行的围攻开始收紧了。所存在的疑问只是纳粹政权何时投降,而不是会不会投降,还有一个疑问是苏联军队在战斗中会对这座城市造成多大的破坏。
    与此同时,在莱比锡东北部的易北河小镇托尔高(Torgau)附近,美军和苏军终于会师,这一重大事件成为世界各地媒体的头条,它似乎象征着战争就要结束。军人们进行欢庆,一位美国军官描述场面就像艾奥瓦(Iowa)野餐会,人们享用美食,互相拥抱,甚至有人开枪庆祝。军人们笑着握手的照片登上报纸的头版,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一天标志着老欧洲彻底终结,新欧洲正式诞生——在新的欧洲,德国人已被击败,权力的中心转移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照片和与它们有关的报道中没有法国人和英国人。1914年时期的大国不再掌握欧洲的命运,如今主要得看两个新的超级大国了。
    但是,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似乎终于指日可待(至少在欧洲是这样),塑造新欧洲却不那么容易。虽然雅尔塔会议刚刚在两个月之前结束,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急剧转变。此外,对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大国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共识。而且那次会议是在战争期间召开的,目的主要是商讨最终摧毁德国,而非重建欧洲。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协议是占领德国、划定新波兰的边界和关于战败国的赔偿政策等,而随着地缘形势的转变,它们变得不再适宜。
    雅尔塔会议之后最重要的变化或许不是在德国,而是来自大西洋对岸的佐治亚州的平静小镇沃姆斯普林斯(Warm Springs),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在那里与世长辞。罗斯福是美国和同盟国的战时决策及战后设想的灵魂人物,他的死为4月底的乐观进展蒙上了阴影。
    罗斯福在39岁染上脊髓灰质炎,自从1921年就瘫痪了。他和他的幕僚极力向公众隐瞒瘫痪的事实,尽管这在华盛顿根本称不上秘密。罗斯福与国会的摩擦越来越多,不过他已掌权12年,因此能够集中权力,能够对行政部门进行有效管理,而且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他成功向公众隐瞒了自己的瘫痪问题,美国人眼中的罗斯福依然是强壮有力的。然而,夺走他生命的不是脊髓灰质炎,而是心脏病。
    对于那些留心的人来说,罗斯福之死并非完全是意料之外。罗斯福当年是62岁,但看上去要老得多。他迟迟没有正式宣布在1944年参加第四次总统竞选,更加让人担心他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担任4年的行政领导。在1944年的竞选过程中,罗斯福的健康越来越成为周围人关心的问题。8月,他在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Bremerton)发表演讲时,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胸痛。但他还是完成了讲话,事后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有什么不正常之处。
    P16-18 作者简介:    迈克尔·内伯格(Michael Neiberg),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历史系教授,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协会首任主席。从事现代军事史、战争与社会、美国史、世界文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出版过多部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著作,尤其是关于英、美、苏等大国博弈的专著。代表作有《自由人之血:1944年的巴黎解放》《复仇之舞: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之路:一战如何创造了现代美国》等,多次获得军事史和历史学方面的奖项。 目录:引子
第一章    走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阴影
第二章    打出一个二连击,直中俄国人下颚
第三章    和俄国打交道,“一匹马你得买两回”
第四章    这场战争的结束,可能会比上一次还要令人失望
第五章    走向波茨坦
第六章    柏林街道,有一种死亡的味道
第七章    大国并不想恢复战前世界
第八章    两天的休会,成为巨大的转折点
第九章    自利的仁慈与复仇的欲望
第十章    波兰的命运
第十一章    东亚的前途问题
结论
致谢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