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12.48 3.1折 ¥ 3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童书业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11346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7933953
上书时间2025-01-05
这部《春秋史》,原稿本是顾颉刚师在北平燕京、北京两大学所用的讲义,当时虽由我着笔,然宗旨完全是秉承顾师的(所以书中议论有与本人不合处)。事变之后,我带着这部讲义避地到安庆,又由安庆带到上海,虽在十分为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开它。去年夏间,接着顾师从成都来的信,命我替齐鲁大学撰写《春秋史》,我当时回信说:《春秋史阱义》的体裁尚好,当年写的时候也曾用过一番力,如把它就此废弃,未免可惜;不如就讲义修改,另撰考证,这样可兼收普及和专门之效。顾师复信同意这一点,不过他说:这书本是你所写,现在我们分处遥远的两地,无从仔细商讨,就用你一人名义出版罢!我即遵命于去冬开始着手修撰,因人事的牵缠,直到今年六月才得勉强竣事;凡原稿缺略处,已大致补充;错误处,也已大致修正;体例次序等也略有变更。虽不能说十分惬意,但总算尽过一番心了(原稿文字有稍嫌繁赘处,因曾经顾师阅定,除必须修改处外,一概仍旧)。
本书分“正文”、“考证”两部分,正文部分约十六万言,考证部分预定三十万言;正文用叙述体(必要处也参考证),文字以浅显为上,除必不得已处,不引原文。考证部分拟仿崔东壁《考信录》的体例,定名《春秋考信录》(可作为《考信录》的续编看),与正文可分可合。这考证部分的材料已大致搜集完备,正拟着笔,而时局人事都不允许我在短期内完功,只好暂时搁置了。好在正文本是独立成书的,先行出版,亦无不可。
正文中只有章有附注,这因第二章以下都另有考证,为免除重复起见,所以从略(考证部分既定名为《春秋考信录》作为崔氏《考信录》的续编,则春秋以上便不必追述,所以只得把这部分的考证附在正文中作注。因本是考证而不是注,故稍嫌繁琐;其用文言文写,也因此故)。我向来主张:凡著通史,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详其来龙去脉;每一个时代的前后关系,不可割断。为贯彻这个原则,所以本书以春秋的历史为中心,而附带述及太古至西周(愈前愈略)的历史(章定名为“西周史略”者,以西周史事较详之故)。我本另撰有“战国史略”一章附正文的后,因友人杨宽正先生 (宽)也正在替齐鲁大学撰写《战国史》,体裁完全和这部《春秋史》相同,可以合成一书,故我把已写成的“战国史略”和附注约二万余言统统删去,以免重复。
本书纪年除重要的大事外,不用公历纪年,这因战国以前的年代颇不易确实考定,不如仍用中国史上的纪年比较稳妥而易查检原书。好在现在年表一类的书很多,较小的事情读者如想知道人们所假定的公历年月,一查便得,本书尽可免注以省麻烦。至于本书中地名重要而大致可以推定的,均注今地于下;其不甚重要和旧说未安的,大致从略。
正文与考证的内容议论亦有许多不同处,这因正文注重普及,凡一家私见而未能成定论的,除必不得已者外,一概不入。至旧说太嫌不安,必须用新假定者,不在此例。考证中新说较多,因为这本是发表个人的见解的。
以上数点需要解释,略述凡例,用代序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童书业记于上海
本书系童书业的代表作,中国断代史名著。写作于童书业担任顾颉刚私人研究助理期间,成书于1941年,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讲义。
作者严谨细致地梳理异常纷繁复杂的史料,完整地呈现了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的面貌,富有趣味地描述了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清晰地勾勒了各诸侯国的纷争和关系,脉络清晰,征必有据,受到学术界一致推崇。
本书行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给人以听书般的阅读快感。
童书业(1908 -1968),字丕绳,号庸安。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弟子,古史辨派代表之一,曾任《禹贡》编辑,光华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童先生专于先秦史,兼治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和历史地理。著有《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先秦七子思想》《春秋左传考证》《春秋左传札记》等14部专著和129篇论文。
本书系童书业的代表作,中国断代史名著。写作于童书业担任顾颉刚私人研究助理期间,成书于1941年,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讲义。
作者严谨细致地梳理异常纷繁复杂的史料,完整地呈现了春秋时期中国历史的面貌,富有趣味地描述了主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清晰地勾勒了各诸侯国的纷争和关系,脉络清晰,征必有据,受到学术界一致推崇。
本书行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给人以听书般的阅读快感。
童书业(1908 -1968),字丕绳,号庸安。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弟子,古史辨派代表之一,曾任《禹贡》编辑,光华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童先生专于先秦史,兼治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和历史地理。著有《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先秦七子思想》《春秋左传考证》《春秋左传札记》等14部专著和129篇论文。
第十六章 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当中原各国正在闹着政局改变的当儿,南方也走入了混战的局面,这一下就把从前晋、楚、吴三鼎足的形势改成楚、吴、越三鼎足的形势。
南方三大国鼎立的形势 吴、越两国所在的江苏、浙江,在春秋时还是蛮荒之区,人口稀少,土地未辟;其人民文化程度虽低,但勇敢善战,更处于天赋极优的环境;当两国尚未兴起前,其国邻近又无强敌;楚人的势力也不能完全控制他们,所以他们就很容易地兴起来了。吴、越兴起之后,南方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楚在吴、越之西,吴在越北楚东,越在楚、吴的东南,三国就地形论,以楚为优,据上游之势。但吴、越是新兴的国家,锐气较盛,所以在春秋末期,楚国的势力反而较逊。然吴、越的国基究欠稳固,不过一时达到极盛的情形,不久就衰微下去,真是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了。
楚灵王的霸业 楚康王去世,子麇即位,是为郏敖。那时楚国的令尹是王子围(康王弟),他是个极有野心的人,他见郏敖懦弱无用,便渐渐树立党羽,把政权拢归自己。他先杀死大司马【艹 为】掩,兼并了他的家,势力越发雄厚,就僭用王礼起来。鲁昭公元年,王子围聘郑,顺便迎娶郑国公孙氏的女儿,与诸侯在虢地相会修盟。各国大夫看见他所设的仪卫,都已知道他有篡位的野心。果然他回国以后,便调遣开郏敖的亲信,自己假装再聘郑国,在国内先设下了阴谋。他还未出境,就听得郏敖有病,赶快回去进宫问病,顺便把郏敖缢死,他自己即位,是为灵王。
楚灵王的骄侈是有名的,诸侯都害怕他,他即位的第四年上 (鲁昭公四年),诸侯朝楚,灵王合诸侯于申,拘了服吴的徐子,起兵伐吴,攻破吴邑朱方(在今江苏丹徒县?),把齐国逃去的亡臣庆封捉来杀死,算是执行霸主的权柄,代齐国讨了乱贼。顺便用诸侯的兵攻灭赖国(约在今河南东部,与安徽接界处),把赖民迁到鄢地。他又想把许国迁到赖地,先派人修筑赖城。这年冬天,吴人就伐楚报仇,攻入棘,栎,麻三邑。楚将带兵守御的守御,筑城的筑城,忙得不亦乐乎。次年,楚灵王又合诸侯和东夷的兵去伐吴,越人也来会兵,这是楚、越勾结的开始(楚、越同姓,又曾为婚姻之国)。晋人用吴制楚的方略得到相当的便宜之后,楚人也来模仿晋人的榜样,引动越国去牵制吴人。吴人出兵抵御,把楚的偏师在鹊岸(约在今安徽无为县附近)地方打败。灵王亲统大兵渡过罗水,直到汝清地方,吴人处处没下防备,楚兵无法进攻,灵王就在坻箕山校阅了一次军队,班师回国。楚人为怕吴人再来报复,急派大将沈尹射驻在巢邑,蓬启强驻在雩娄,以防吴寇。不久,楚人伐徐,吴人来救,楚令尹子荡带领大兵直捣吴国,却被吴人打败了。
这时陈国起了内乱,楚灵王乘机灭陈,就在陈国邀会鲁、宋、卫、郑的大夫;把许国迁到陈邑城父(约在今安徽毫县),把城父的人迁到陈都,又把方城外面的人迁到原来的许国(鲁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这个许国就是叶邑)。不久他更诱杀了蔡君,灭掉蔡国;在陈、蔡、不羹(约在今河南西南境)几处地方筑了大城,以逼北方。鲁昭公十二年,楚灵王在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狩猎阅军,派兵围徐,借以威胁吴国,灵王亲自驻在乾溪(在今安徽亳县)以为援应。只因灵王得国不正,他又暴虐臣下,穷兵黩武,所以弄得内外交怨,大乱立即起来。
楚国的内乱与中衰 明年,楚国薳、斗二氏之族和在楚的许、蔡的人联合徒党引导越兵作乱(当申地会合时,灵王曾戮辱了越大夫,因此越人也恨灵王),召了灵王篡位时所赶走的公子比(子干)和公子黑肱(子皙),又耸动了陈、蔡、不羹,许、叶诸邑的军队,攻入楚都,杀死灵王的大子禄等,奉公子比为王,公子黑肱为令尹,公子弃疾(共王子蔡公)为司马。灵王这时方在乾谿,闻警回国,在半路上手下军队一齐溃散,逼得灵王孤零零地自己吊死。但是灵王虽死,楚国内部仍未安定。司马蔡公弃疾散布谣言,说灵王未死,已来讨罪,竞把无用的公子比和公子黑肱生生逼死;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名熊居)。这时攻徐的楚军闻耗班师,也被吴人在豫章截击,杀得大败,吴人获了楚军的五个将帅。平王即位以后,重封陈、蔡,迁复各地的人民,楚国方才稍稍平定。
楚国大乱之后,势力更衰,吴人乘机灭掉州来(州来是吴、楚争锋的要塞)。隔了四年(鲁昭公十七年),吴人又起兵伐楚,在长岸开战,楚兵先胜,抢得吴国有名的大船余皇。吴人用计乘夜扰乱楚营,又把楚兵打败,抢回了余皇。明年,楚人把许国又从叶邑迁到白羽(在今河南内乡县),次年又迁阴地之戎于下阴(在今湖北光化县?),令尹子瑕修筑郏城(在今河南郏县),这是防备晋、郑的侵逼。楚国这样兢兢自守,当时人已知他无能为了。
楚平王对外既不能振兴国威,对内又不善治家。他替儿子太子建聘娶秦国的女儿,听说秦女长得美丽,他就学了卫宣公的样,抢来立为自己的夫人。不久,他又大城城父(在今河南宝丰县,与陈邑城父为二地),派太子建驻守在那里以通北方;派兵修复州来的城池,以御东方、后来他终竟听信了谗言,把太子建赶走,杀死他的师傅伍奢,奢的儿子伍员奔吴,这就惹下了泼天大祸。
鲁昭公二十三年,吴人起兵攻州来;楚人兴动了陈、蔡、许、顿、胡、沈诸国的兵去援救,令尹子瑕恰巧在这时去世,使得楚兵先受了一个挫折。两方在鸡父(在今河南固始县)地方开战,吴人用了公子光的计策,先派刑徒三千人去捣乱胡、沈、陈三国的军队,大兵跟随过去,一阵厮杀,三国的兵大败,吴人斩获胡、沈两国的君主和陈大夫夏啮。再释放胡,沈两军的俘虏去扰乱蔡、许、顿三国的军队,大兵跟着呼噪,三国的兵惊溃,楚军也止不住脚,大溃而走,同时楚太子建的母亲住在郧邑(在今河南新蔡县),怨恨平王废逐她的儿子,也引导吴兵入郹,把她带去又把藏在郧邑的楚国宝器一齐掳了。楚司马蘧越追赶吴兵不及,自缢而死。楚人这时惧怕吴人到了极点,竟至修筑国都郢城。次年,楚王造了舟师去侵略吴疆,越人又来会兵。楚兵进到圉阳(约在今安徽巢县)回去,吴兵从后追来,攻破楚邑巢和钟离。楚人又连连筑城迁民,把全国闹得鸡犬不安。
吴人的扰楚 鲁昭公二十六年,楚平王去世,秦女所生的儿子壬即位,是为昭王。吴人想乘楚国国丧去捣乱,派兵围困潜邑(在今安徽霍山县),楚兵救潜,前后夹攻,吴兵不能退回。吴公子光 (诸樊子)乘此机会,起来弑了国君王僚(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余祭死,弟余昧嗣位。昭公十五年,余昧死,子王僚嗣位),自立为君,是为阖庐。楚国国内在这时也发生事故,奸臣费无极等在令尹子常面前竭力说大臣却宛的坏话,子常攻杀却宛,尽灭却氏的族党。国人大大不服,群起谤毁令尹。子常又把费无极等杀死,以向国人解说。吴前王僚的母弟公子掩余与公子烛庸从徐国和钟吾国奔楚,楚人把他们安置在养邑(在今河南沈丘县附近),替他们修筑城池,用来对付吴人。吴王阖庐大怒,起兵先拘了钟吾子,顺道伐灭徐国,徐君奔楚。楚兵救徐不及,就修筑了夷(城父)城,给徐君居住。
徐国既入吴人之手,楚国大震。逃亡在吴国的楚将伍员就教吴王分派三支军队,更番侵扰楚边,声东击西,以疲乏楚人的兵力;然后以大军合力进攻。吴王听了他的话,于是楚国大受其害(这与晋人疲楚的方略一样)。鲁昭公三十一年,吴人两次围攻楚邑,楚兵一来,吴兵即回。定公二年,吴人又教舒鸠人引诱楚兵出来伐吴,设下计策,在豫章击败楚兵,再破巢邑。这就是运用了伍员的计谋。
柏举之战 楚国在“日蹙国百里”的情势之下,执政子常仍是非常贪暴,向各小国要索无厌。甚至把蔡、唐两国的君主拘了好几年,硬逼取了贿赂,才把他们释放。蔡侯回国就朝晋请兵伐楚,不料晋国的当权者也同楚国一样,只知财帛,不顾信义,竟不肯实践伐楚的约言,于是蔡侯转向吴国请兵。这时楚国正因蔡国替晋灭了他的属国沈,起兵围蔡。吴、蔡、唐三国就联军伐楚,在淮汭(当在蔡国附近)舍舟登陆,从豫章一带与楚兵夹汉水相持。楚左司马戌向令尹子常献分兵夹攻之计,两人已经商议好了;不料左司马去后,子常又听了别人的话,独自与吴开战。渡过汉水列阵,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小别山、大别山均在汉水附近)接仗三次,楚兵已是不利。等到两军正式在柏举(约在今湖北麻城县附近)交锋,吴王的弟弟夫槩王统领属军五千先攻子常的兵,子常的兵败退,楚全军扰乱,吴军乘势掩击,楚军大败。令尹子常奔郑。左司马戌后在雍澨 (在今湖北京山县附近?)战死。吴兵接连追败楚军数次,一直打到郢都,楚昭王带了妹妹季芈等逃出城去。吴人破了郢都,把楚国君臣上下的家室按着本国的班次都占据了。楚亡臣伍员又把楚平王的坟掘开,取出尸首,鞭打了三百下,报复杀他的父亲和哥哥的深仇。
楚王逃入江南的云梦泽中,又被盗贼所攻而奔郧邑,转从郧邑奔到随国。吴兵追来,直迫随都,向随人要索楚王,愿把汉阳的田送给随人做报酬。随人想把楚王献出。只因问卜不吉,就辞谢吴人道:“随国褊小,与楚邻近,靠着楚人的保护而立国,世世订有盟誓;现在如乘难弃好,似乎说不过去。”吴人见随人说话有理,便退了兵。楚王又与随人结盟,就暂时托庇在随国。
先是,楚臣申包胥与伍员交好,当伍员出亡的时候,曾对申包胥说道:“我必要报复楚王杀我父兄的仇恨!”申包胥也对伍员说道:“好!你如能破楚报仇,我便能兴复楚国。”到了这时候,吴兵入郢,申包胥奉了楚王的命到秦国去讨救兵(因为秦、楚是婚姻之国,楚王是秦国的外甥)。秦哀公起先不肯答应,申包胥靠在庭墙上痛哭,哭声尽夜不绝。如此七天功夫,勺水不肯入口。哀公被他的真诚感动,立即发兵援楚。
这时越人乘吴王远出,起兵攻入吴都,在楚的吴兵已大受震动 (这可以说是楚人联越政策的胜利)。申包胥引了秦兵前来,与楚残军夹攻吴兵,大败吴夫槩王于沂(在今河南正阳县附近)。楚将子西也把吴兵在军祥(当在今湖北随县附近)打败。楚、秦联军又灭了唐国,以绝吴人的援应。吴兵在雍邀地方又打败楚军,却经不起秦国生力军的攻击,败退麋邑。楚兵焚毁麇邑,吴兵再败。又战于公婿之谿,吴军大败。吴王方才回去。那时夫槩王已回国,自立为君;与吴王开战,失败奔楚。据说,吴人这次的失败,也因夫槩王作乱之故。
楚王回到郢都,大赏功臣,申包胥却辞赏赐不受。不久吴兵又把楚的舟师打败,俘获楚将甚多。楚子期所带的陆军又败于繁扬 (在今河南新蔡县附近)。楚人深怕亡国,栗栗危惧。令尹子西喜道:“能够这样就会好厂于是迁都于都(在今湖北宜城县?),修整政治,楚国渐渐安定。
楚国的复兴与白公之乱 隔了些时候,楚人的元气恢复,就起兵灭顿,灭胡,围蔡。吴人把蔡迁到州来,以避楚焰。不久楚人又攻克夷虎(蛮夷的一种。在鲁昭公十六年,楚人已曾诱杀戎蛮子嘉,这是楚人开辟中原戎地的先声),开始经营北方,袭破周畿的梁邑和霍邑,进围蛮氏(约在今河南许昌县一带)。蛮君逃奔晋的阴地(在今河南卢氏县一带)。楚人兴兵临迫上雒,左军驻在菟和,右军驻在仓野,派人向晋阴地的大夫士蔑要索蛮君。那时晋国正在闹着内乱,只得赶快拘了蛮君献给楚军;楚人把蛮民统统俘虏回去。
这时陈国服楚,吴兵屡伐陈国。楚人起兵救陈,昭王死在行间,子章即位,是为惠王。陈人叛楚降吴,楚兵伐陈,吴兵也来相救。楚、吴的争陈,正与晋、楚的争郑差不多。先是,楚太子建被郑人所杀(太子建从未奔郑,又与晋人勾结,图谋袭郑,遂被郑人杀死),他的儿子胜逃在吴国,楚人把他召回,命他驻守边境白邑(约在今安徽巢县附近),是为白公。白公向执政子西请求伐郑以报父仇,子西未允;晋人伐郑,子西反去援救,与郑结盟。白公大怒,就起来作乱,杀死执政子西和子期,劫了惠王。幸而叶公、沈诸梁起兵会合国人讨乱,白公失败奔山,自己吊死。当白公乱时,陈兵侵楚;楚乱定后,就派兵略取陈国的麦子,打败陈兵,顺势又把陈国攻灭。巴人也来伐楚,楚人又把他们打败。隔了些时,楚人更征服了从越的东夷,从此国势就复振了。
吴越斗争的开始 当鲁襄公时,吴人开始伐越,俘获越人,砍了他的脚,派他看守船只。有一天吴王余祭去看船,越俘一刀把他杀死——这是吴人早吃到越人的亏。鲁昭公三十二年,吴人又曾伐越。当吴人破楚郢都的时候,越王允常也乘机来捣乱。鲁定公十四年,允常去世,子勾践嗣位。吴人乘机伐越报仇,勾践起兵抵御,两国在携李(在今浙江嘉兴县?)开战,越人派死士冲锋,吴阵不受动摇。他们想出一条妙计:陈列罪人三行,教他们各自把剑勒在颈上,向着吴军自刎。吴兵奇怪起来,一齐注目,越兵乘势攻击,吴军大败,吴王阖庐受了重伤去世。子夫差即位,派人每天站在庭中,叫他候自己进出的时候,向着自己提醒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恨吗?”他自己敬谨地答道:“唉!我决不敢忘。”这样过了三年,预备充足,动手报仇。
夫椒之战 鲁哀公元年,吴王夫差带兵伐越,把越兵在夫椒 (在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地方打败,顺势攻破越都。越王勾践带了五千甲楯之士退守会稽山,派有名的大夫文种勾通了吴太宰嚭向吴王委屈请和。吴王忘了父仇,将要答应,伍员赶快谏止道:“勾践这人很有才干,万万不可轻易放纵!况且越国和我们邻近,世为仇敌,不乘这次打胜的机会把它灭掉,将来你懊悔也来不及了!”吴王哪里肯听,竟答应了越人的和议,班师回国。
吴国的衰亡 吴王夫差打胜越人之后,北上经营中原,侵伐陈国,服属鲁、末,破败齐军,又邀晋为黄池之会。越人乘机休养生聚,伺吴王在黄池的机会,起来伐吴,分兵两路而进,大败吴军,斩获吴太子友等,攻入了吴都。吴人向王告警,吴王生怕消息泄漏,自己杀死七个亲信,勉强向晋争得盟主的虚号;急忙回国,与越讲和。
鲁哀公十五年,楚人也乘吴衰伐吴报仇,打到桐油(即今安徽广德县桐水?)。次年,吴兵伐楚,却被楚将白公杀败。鲁哀公十七年,越人又乘吴国荒年伐吴,吴王起兵抵御,在笠泽(即今江苏吴江县平望湖?)夹水列阵。越王创制“左右句卒”,在夜间或左或右,鼓噪着进扰吴营。吴人分兵抵敌,越王暗领大军渡水,突犯吴的中军,吴兵大乱,越兵乘势又把他们打得大败。鲁哀公十九年,越人有意去侵楚,借以安稳吴人的心,使他们不防备。次年,越王突然大举攻吴,把吴都围困了三年,终把吴国灭掉,吴王夫差自缢而死。这才结束了吴、越寻仇的公案。
越勾践的霸业 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也学吴人的样,开始经营北方,起兵渡过淮水,和齐、晋等诸侯会于徐州(在今山东滕县)。据说他曾向周室进贡,周元王(敬王子仁,嗣敬王位)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诸侯之伯。勾践把淮上的地送给楚国,把吴国所侵略的宋地还给宋国,又把泗东方百里的地送给鲁国,威德并行。又据史书的记载,那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间,东方的诸侯都向越王庆贺,上勾践的尊号为“霸王”。当勾践称霸的时候,春秋时代早告终了。
楚吴越斗争结论 我们应该明白,春秋末年南方混战的局面,对于整个的中国史是很有关系的。因为当时北方诸国的政局不定,倘若南方形势稍为安稳,楚、吴必乘晋霸衰微,起来并吞中原。这样一来,或许为中国文化基础的战国文化便会大变换个样子。幸亏当中原各国政局变动的当儿,南方同时也在大斫大杀,这种局面就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种子,使得它到数十年之后开花结果!
就专著而言,迄今为止还没有代替建国前出版的童书业《春秋史》这一部书。——李学勤
以余所见,言春秋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盖未有逾于此书者矣。——吕思勉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