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 45.41 6.1折 ¥ 7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鲍宗豪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3800
出版时间2019-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7887469
上书时间2025-01-05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5ZDC007)成果。从文明论研究新领域、文明城市的本质、精髓、秩序意蕴、社会现代化的文明追求等十多个方面,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关于文明与文明城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客观,科学合理,旨在建立文明与文明城市领域的理论制高点,深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鲍宗豪,1949年生,浙江奉化人。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2008、2011、2015版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文明与社会现代化。 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5项。主持完成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6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已出版《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科学发展论》、《当代中国城市文明新模式》等论著40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世界经济评论》(英国)、《欧洲经济伦理》等发表论文(文章)400余篇。
2015年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苏联部长会议前主席雷日科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等16人聘为黑龙江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2017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评论研究中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中国社会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章 “文明论”研究的新视域
一、“文明论”研究的哲学基础
二、“文明实践”与中国城市文明研究
三、“文明城市”创建与可持续城市化的新模式
第二章 中西方城市文明的比较
二、西方“城市”文明的发端与发展
三、中西方文明城市的历史向度
第三章 文明城市的本质
一、文明城市的涵义
二、文明城市的特质
三、文明城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四、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建设
五、文明城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章 文明城市的精髓
一、文明城市的精神文化
二、城市形态与城市的精神文化
三、城市风格与城市精神文化
四、城市制度与城市精神文化
第五章 文明城市的秩序意蕴
一、文明城市的内在秩序
二、文明城市秩序的现实起点
三、文明城市秩序的三维路径
第六章 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
一、市民素质研究的文明视域
二、市民文明素质的本质及其价值
三、构建市民文明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四、市民文明素质评价体系模型
五、市民文明素质评价体系的新探索
第七章 文明城市:和谐社会的理想范式
一、文明城市:人类城市的理想范式
二、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三、创建文明城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
第八章 文明城市:一种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新模式
一、文明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城市化
二、文明城市:可持续城市化模式的历史选择
三、文明城市:可持续城市化模式的现实选择
四、文明城市:走向可持续城市化实践的新模式
第九章 以“文明发展”解构“增长主义”
第十章 “文明发展”奠定人民幸福基石
第十一章 社会现代化的文明追求
一、社会现代化:全球时代的世界性难题
二、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本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5ZDC007)成果。从文明论研究新领域、文明城市的本质、精髓、秩序意蕴、社会现代化的文明追求等十多个方面,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关于文明与文明城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客观,科学合理,旨在建立文明与文明城市领域的理论制高点,深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鲍宗豪,1949年生,浙江奉化人。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奥克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2008、2011、2015版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文化、文明与社会现代化。 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5项。主持完成特别委托项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6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已出版《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科学发展论》、《当代中国城市文明新模式》等论著40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世界经济评论》(英国)、《欧洲经济伦理》等发表论文(文章)400余篇。
2015年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苏联部长会议前主席雷日科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等16人聘为黑龙江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2017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评论研究中心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中国社会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文明城市的理论界定表明,我国创建文明城市(城区)的国内背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文明城市(城区)的创建必须体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此我们将在下面进一步阐述。这里先阐释“文明城市”自身所具有的特质。
文明城市的基本特点有三个: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城市的形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则是文明城市的内在本质特征,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文明城市的风采。
文明城市不能没有文明的形象,文明的形象是文明城市的首要形象。有人认为,文明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形”和“象”在公众心目中的感受与反映;有的认为,城市的文明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整体感知和综合评价”;有的认为,城市的文明形象仅是个人对城市的感受,任何人不能全部感受城市的形象,因为城市形象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整体性和流动性;有的认为,城市的文明形象是一个多棱镜,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形象,并非每一形象都是文明的;有的还认为,城市的文明形象体现在城市的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等,软件包括城市人的行为、市民时尚、市民素质和政府形象等。我们认为,文明城市的形象是公众在感受、体验城市功能与素质的过程中对城市形态文明的一种认知、判断,其认知与判断虽是主观的,但它是对城市形态文明的一种客观反映。例如,凡到过新加坡的人都会赞美新加坡的干净、绿化、礼仪与管理,都公认新加坡是城市花园国家。然而新加坡从形成“花园城市”的理念到建成“花园城市国家”,经历了30多年的努力。1965年新加坡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城市国家,城市花园国家的大规模重建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花园城市”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从而使新加坡给世人留下了“花园城市”的美好形象。[1]
任何城市都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功能。本书所说的城市的功能文明,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服务、管理和创新三个方面。城市应成为适合人居的场所,不仅要有合理的空间布局,美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要给“人居”提供能满足“人居”需要的种种服务;城市“人居”的需要也具有层次性的和历史性;古代与近现代的城市“人居”不可能有“智能楼宇”的需求,而城市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之后,必然会有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以前只是帝王的美食现已进入普通市民家,市民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不仅要享受通俗的文化,而且对古典经品、世界精品文化的需求也日益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