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生的智慧

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11.27 3.2折 35 全新

库存1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叔本华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971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26922894

上书时间2025-01-05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无智慧,不青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都涌现过很多思想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质空前充沛而精神极度贫乏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空前泛滥而智慧极度稀缺的时代,是一个个性极尽张扬而内心孤独迷茫的时代,也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而信仰极度匮乏的时代。

当我们离开课堂步入社会,开始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江湖打拼之时,如何能够保证自己不会迷失在欲望里,沉醉在浅薄中,漂浮于喧嚣上?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有幸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偶遇,这必然是上帝的馈赠。编者希望这套“西方经典文库·典藏版”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现在,摆在你眼前的这本《人生的智慧》,是“西方经典文库”的第二本书,其作者是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影响极深。

叔本华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去世后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使他一生衣食无忧。尽管如此,叔本华的一生却很不得志:他曾有过几次恋爱,但却终身未婚,也没有子女,只有一条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独终老;他虽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专心从事著述,但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出奇一致地对他的思想绝口不提,以致其学术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才获得承认。换言之,如叔本华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

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叔本华的不同之处在于——早在青年时期便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说:“真理是我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排除在外。叔本华也是一个强烈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早岁之时,便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1 8 1 3年,叔本华发表著作《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年方二十五岁。1 8 1 8年,叔本华发表了核心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三十岁。该书层层深入、系统论述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其哲学大厦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五百册几乎无人问津。接下来,毫不气馁的叔本华陆续发表《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年)《论意志的自由》(1839年)《论道德的基础》(1 8 4 0年)等著作,从而完成了对其哲学大厦的局部扩充和装修。毫无例外地,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在这之后,叔本华又花了六年时间,对之前积累的散论文稿进行了梳理和增删,并冠以《附录和补遗》之名,于1851年出版,时年已六十三岁。鉴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滞销,出版商对叔本华这部封笔之作只印了区区七百五十册,且只支付十册赠书,稿酬为零。然而,正是这部著作得到了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赞赏,叔本华的哲学才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此一举成名,并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叔本华的话也终于得以应验:“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叔本华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为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而且,叔本华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人情世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乎穷尽矣。

 

 

叔本华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思想一贯以冷峻、简明、流畅著称,他的著作中每个字、词的使用都相当精确考究,但又不失自然;遣词造句莫不具备鲜明的思想特征和人格魅力。叔本华在进行思想推论时,其缜密的思维在细节之处一一显现,推理环节相互呼应、丝丝入扣,加上辛辣的讽刺和黑色幽默,往往都是浑然天成,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

我们认为,译著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重新定义——尤其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我们坚信,无论多么艰深的理论或者思想,如果不能在当下找到回应,将终变为故纸堆。为了让年轻的读者朋友阅读到原汁原味的叔本华的思想,我们特意在德文原版的基础上重新翻译,并将英文版作为适当参考。

为保持译著的完整性,本书在出版时没有作大的删改,敬请读者朋友们体谅。



导语摘要
《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为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作者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影响极深。


大叔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保证了他一生衣食无忧。尽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却很不得志:他曾有过几次爱恋,但却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只有一条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独终老;他虽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专心从事著述,但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出奇一致地对他的思想绝口不提,以致其学术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才获得承认。换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


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处在于——早在青年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说:“真理是我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个强烈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早岁之时,便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发表著作《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年方25岁。1818年,大叔发表了核心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30岁。该书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地系统论述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学大厦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册几乎无人问津。接下来,毫不气馁的大叔陆续发表《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论意志的自由》(1839年)、《论道德的基础》(1840年)等著作,从而完成了对其哲学大厦的局部扩充和装修之功。毫无意外地,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没有引起什么回应。在这之后,大叔又花了六年时间,把之前积累的散论文稿进行了梳理和增删,并冠以《附录和补遗》之名,于1851年出版,时年已63岁。鉴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滞销,出版商对大叔这部封笔之作只印了区区750册,且只支付10册赠书,稿酬为零。然而,正是这部著作得到了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赞赏,大叔的哲学才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此一举成名,并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大叔的话也终于得以应验:“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目录


言 001


Chapter01 | 基本的划分 003


Chapter02 | 人的自我 015


Chapter03 | 人的所有 045


Chapter04 | 人在他人眼中的样子 055


Chapter05 | 建议和格言 127


Chapter06 | 人生的不同阶段 239


叔本华生平年表 270



内容摘要
《人生的智慧》一书即取自《附录与补遗》,它其实也独立成书。在此书中,大叔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也与我们世俗的生活*为接近:比如财富、名声、荣誉、健康、养生,以及为人处世所应遵守的原则等等。而且,大叔罕见地放弃了其一贯的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态度,而是尽可能地从世俗、实用的角度展开表述和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普通大众阅读——尽管这世界如此错综复杂、众说纷纭,各类世俗话题、南北人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经过这位思想大师深刻而通透的讨论之后,无不变得清晰明了,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主编推荐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的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影响极深。

大叔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今波兰格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逝世后留下了一笔不菲的遗产,保证了他一生衣食无忧。尽管如此,大叔的一生却很不得志:他曾有过几次爱恋,但却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只有一条卷毛狗伴其左右,并就此孤独终老;他虽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专心从事著述,但却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出奇一致地对他的思想绝口不提,以致其学术思想直到他去世的前几年才获得承认。换言之,如大叔般睿智之人,也忍受了长达六十多年的沉寂,才得以奠定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

与其他哲学家相比,大叔的不同之处在于——早在青年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说:“真理是我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大叔也是一个强烈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他曾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早岁之时,便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1813年,大叔发表著作《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迄今仍是认识论的名篇,年方25岁。1818年,大叔发表了核心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时年才30岁。该书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地系统论述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构成了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直接奠定了哲学大厦之基。但很不幸的是,首版印刷的500册几乎无人问津。接下来,毫不气馁的大叔陆续发表《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年)、《论意志的自由》(1839年)、《论道德的基础》(1840年)等著作,从而完成了对其哲学大厦的局部扩充和装修之功。毫无意外地,这些著作出版后也都一一遇冷,没有引起什么回应。在这之后,大叔又花了六年时间,把之前积累的散论文稿进行了梳理和增删,并冠以《附录和补遗》之名,于1851年出版,时年已63岁。鉴于之前那些作品的滞销,出版商对大叔这部封笔之作只印了区区750册,且只支付10册赠书,稿酬为零。然而,正是这部著作得到了英国评论家约翰·奥森弗德的赞赏,大叔的哲学才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此一举成名,并给他带来了世界性声誉——大叔的话也终于得以应验:“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精彩内容

引言

 

幸福并非易事。

若非经历一番酸甜苦辣,我们绝不可能在我们自身中找到它。而求之于外更不可能。

——尚福尔

 

关于“人生的智慧”这一概念,我完全采用了它所包含的内在含义:在这种“人生的智慧”中,它教诲人们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此生。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可称为“幸福学”,这门学问也因此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从纯粹客观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这样定义幸福的生存:它比非生存更为可取。由于这种考虑涉及主观的判断,所以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冷静、缜密的思考。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依靠这一生存,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期望这一生存能够万古长青。在此有一个问题:人生是否与这种生存相吻合,或者仅仅是这样:是否有人生与这种生存相吻合的可能性。

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哲学已清楚地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按照幸福学的假设,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做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这显然基于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我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二卷第四十九章已经对之进行批判。

但要完成诸如幸福学这一类著作,我就只能放弃更高的、道德形而上学的立场;而我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导人们拥有这种立场。因而,关于人生智慧在此的全部讨论是基于一种折中的处理之上的,所以,这种讨论就停留在日常的、以经验为准的立场,并且保留着与此立场相关的谬误。因此,它们的价值仅仅是有限的,而幸福学这个词本身就只是一种委婉说辞。另外,这些讨论还说不上完备,部分是因为,我所涉及的主题难以面面俱到;部分是因为,我只有鹦鹉学舌才能达到完备。

在我的记忆中,卡丹奴斯的那本《论逆境》颇值一读,它带有和我这本箴言书同样的目的,可以使我这本书变得完整。虽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部第五章里插入了简短的幸福学,但那些只是老调重弹。我并没有利用这些前辈的著作,因为拾人牙慧并非我的事业。况且,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我的书就失去了观点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是这类著作的灵魂。当然,一般来说,各个时代的智者当然都说过同样的话,而愚人——那些各个时代数不胜数的平庸之徒——一直做着恰恰相反的事情。因此,伏尔泰说:“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跟我们刚来到的时候所发现的一样,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

 

 

 

Chapter01 基本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福分划分为三类:外在的、灵魂的和身体的。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法,但我认为三项基本内容决定人类命运的差别,它们是:

一、人的自我,即在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人格的东西。因此,它包括人的健康、能力、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及其教养。

二、人的所有,亦即财产和其他意义上的占有物。

三、人的显现,这显然可以理解为:人在他人眼中所显现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他的看法。由此他人对这个人的认识产生了,并且这种认识是通过荣誉、地位和名声来体现的。

在项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大自然所设定的,由此可推断:就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而言,这些差别比起第二、三项的差别产生更根本、更彻底的影响,因为后两项内容的差别纯粹是出自个人自己做出的判断和决定。人自身拥有的优势,比如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心灵,与人的地位、出身、财富等诸优势(即使这个人是王公贵族)相比,就犹如拿现实中的国王与戏剧中的国王相提并论一样。伊壁鸠鲁的个门徒门采多鲁斯就曾在他的著作里,为他的一篇文章冠以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

诚然,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生存的全部方式而言,在他自身所拥有的或已失去的东西显然才是重要的。在此就直接有了他的内在快乐或不快乐,它们主要是他的感受、意愿和思想结果;而所有外在之物对他的快乐或不快的影响则只是间接的。因此,同样外在的事物或者关系,以及同样的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仅仅是这个人自己的看法、感受以及意志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引起他的看法和感受和意志活动时,才会影响到他。

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世界的表象也因人而异。因此,一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空乏和肤浅的,或是丰富、有趣和充满意义的,都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当一些人羡慕他人生活中所发生的趣事时,他们其实更应该羡慕那些人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天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意义深远、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理解事物的天赋。因为同样的事件,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但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就只不过是平庸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

在歌德和拜伦创作的、取材于真人真事的许多诗篇中,这些情形昭然若揭。愚蠢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拥有那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羡慕诗人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成伟大。同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所看到的一场悲剧,在一个乐天派的眼里则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冲突,可在一个冷漠的人那里又被视为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现实事物亦即每个已完成了的当下之物,都由这两半——主体和客体——所组成,它们彼此……如此必然、紧密的关联,乃至像水中的氧和氢一样。当客体这一半保持完整不变时,主体那一半的改变就不可避免地使现实事物完全不同,好像客观的因素本来就不一样似的。反之亦然。由此可知,美、好的客体和呆滞、低劣的主体互相结合只能呈现糟糕的现实。这种情形就像在恶劣的天气下观赏美丽风景,又像用低劣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

简而言之,每个人囿于自己的意识,正如囿于自己这身臭皮囊一样,并且只能在其中自力更生。因此,外界对他帮助不大。在舞台上,有人演王侯,有人演宰相,有人演奴仆、士兵或者将军,如此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区别只是外在的、无关痛痒的,这些表面现象的实质莫不相同:一个又苦又累的穷戏子。

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各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各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与素质,并不会因此而产生相应的差别;相反,这些人同样是整日奔波却仍欲壑难填的蠢物。忧虑和欲望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但它们的形式,亦即其本质,却大同小异;痛苦和忧虑的程度会有所差别,但这些差别却并不取决于人们地位、财富的不同,换言之,并不由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决定。

因为对人而言,现在的和过去的一切事情,向来就直接是他的意识中现有的和曾经有的一切,所以,很明显,意识本身的特性才是首要的、关键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意识本身比呈现在意识中的具体事物更重要。一切美妙有趣的事物,经过一个蠢蛋笨拙意识的反映,都会变得枯燥乏味;与之相反,在一个简陋的牢房里,塞万提斯却创作了他的《堂吉诃德》。

当下现实的客体这一半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可以改变的;而主体这一半是我们自身,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尽管在人的一生中,世间的一切千变万化,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一首曲子,虽然变奏接连不断,但主旋律却保持不变。没有任何人能够摆脱自己的个性。正如那些动物,不管人们把它们放在何种环境里,它们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为它们所设定的、不可更改的狭小圈子。这解释了诸如这件事:我们在努力使自己所宠爱的动物快活的时候,必须把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这是由动物的本性和意识的局限所决定的。

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能力尤其决定了他领悟高级快乐的能力。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么,所有来自外在的努力,别人或者运气所为他做的一切,都不会使他超越对平庸无奇、像动物一样的快乐的迷恋。他只能享受感官的乐趣、舒适快活的家庭生活、低级的社交和庸俗的消遣。即使是教育,如果说它确实有什么用处,大体而言却也无法很好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因为、丰富多彩并为长久的乐趣,无疑是精神上的乐趣。

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一问题尽是做一些掩耳盗铃的蠢事,但这无济于事,能否领悟这些高贵的乐趣,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却只是考虑运气、自己拥有的财产,或者他人的看法。当然,我们的运气也许会有好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有充实的内在财富的话,甚至就不会太强调运气。相反,一个蠢蛋始终是一个蠢蛋,一个呆笨的木头人至死都是呆笨的木头人,哪怕他身处天堂,被仙女簇拥着。因此,歌德说:

平民杂役至主人,

时刻谨记不能忘:

芸芸众生之大幸,

莫非自身之个性。

                               ——《西东诗集》

 

对于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而言,主体比客体重要得多,这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得到证实。诚如我们所说:饥饿是好的调味品,白发老人对少年眼中的绝色佳人坐怀不乱,乃至天才和圣徒不因俗世而舍弃他们的属灵生活,等等。毋庸置疑,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了一切外在的财富,就连一个无病无痛的乞丐,也比一个重病缠身的君王更为幸运。一个完全健康、出色的体魄,能够使人的性情温和、开朗,他的认识既清晰而活跃、深刻而合理,他的意志不但节制,而且温柔,还有,他的良知发乎内心:所有这些福分都是财富、地位所不能取代的。

如此看来,在一个人那里,他本身就比他所拥有的全部身外之物更为重要。他的自身是在他孤独时须臾不离的东西,是别人无从给予、也无从夺走的东西,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别人对他的评议。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在他独特的思想和创见中,怡然自得;但对于一个冥顽不灵的人而言,哪怕永无休止的聚会、看戏、游玩、寻欢作乐,都无法摆脱那折煞人的无聊。一个宅心仁厚、温和可亲、节制有度的人,虽身陷绝境却享颜回之乐;但一个贪婪好色、嫉妒成性、卑劣无耻的人,即使富甲一方也难知足。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尔不凡、出类拔萃的精神人格所带来的乐趣,那么,对于他来说,芸芸众生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不足挂齿,甚至俨然成为一种烦恼和累赘。因此,贺拉斯在谈论自己时说: 

镶花宝石、大理石、象牙、伊特鲁里亚雕像、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