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光暗度——高莽散文随笔精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飞光暗度——高莽散文随笔精选

全新正版图书 可以开电子发票 有需要的联系客服!

8.65 3.0折 29 全新

库存4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莽 著

出版社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0705166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22889224

上书时间2024-12-3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文学者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们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飞光暗度》是中俄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莽的散文作品集。《飞光暗度》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作者简介
高莽,1926年生于哈尔滨市,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从事口译、笔译,俄苏文学研究、翻译、编辑工作。是中俄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89年离休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职,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
曾获俄罗斯友谊勋章,乌克兰功勋勋章,以及俄中友谊奖、普希金奖、高尔基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等多种奖章。是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名誉博士、俄罗斯美术院荣誉院士。

目录


哈尔滨——我的摇篮
我心中的灯
学画
没有家园的民族
纪念会
初试译笔
口译——我的大学
她像一团火
笔名的故事
无声的交谈
对译诗的一点看法
我的家“老虎洞”
我画巴金先生
百岁青松
  ——记杨绛先生
丁聪和他的“凶”老伴
我一直在等他的电话
  ——忆作曲家刘炽(1921—1998)
苦海泅渡砚边乐
  ——记鲁光
走进普希金的世界
  ——俄罗斯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散记
在果戈理纪念碑前
若能听到中国人的演唱,该多好啊!
  ——忆米·伊萨科夫斯基
“肖洛霍夫年”
诗韵绵绵中国情
  ——记乌克兰女诗人斯吉尔达
情似长江水
  ——忆白俄罗斯诗人马·唐克
传奇的汉学家
  ——阿·罗加乔夫(1900—1981)
阿列克谢耶夫和《聊斋志异》
列·艾德林:唐诗大译家


内容摘要
"word-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人文学者的知性是向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敞开的,他们的目光是向全世界各种事物投射的。其散文随笔的题材,自是更为丰富多样,投射观察的目光自是更为开阔高远。
《飞光暗度》是中俄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莽的散文作品集。《飞光暗度》精选了他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




精彩内容
 哈尔滨——我的摇篮感谢苍天厚爱,让我在朔风凛冽,早冬飘雪的季节来到世间。我对自己的故乡和时令,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虽然从我记事时起,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十几年中,饱尝的是家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辛酸、民族的灾难和家庭的屈辱,但今天回忆起来,哈尔滨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更多的是美好的时光。
我记忆中的哈尔滨是一座情调迥异、充满诗境的畸形城市。道里、南岗和马家沟是半俄罗斯化的三个住宅区和商业区。街上来往的是些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到处响彻的是带“尔”声的俄罗斯语言,甚至连中国小商小贩也都能说上几句不伦不类的俄语。
雪花雾凇、白云晚霞、起伏的街道、绿荫的院落、满街的花香、浩浩荡荡的江水、傍晚远飞的雁群、节日教堂的钟
声、俏丽多姿的建筑物,特别是憨厚勤劳的居民和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我的人生意识与审美观念。
1926年我在这里出生,1933年进人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了十年书。同学中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孩子——波兰人、乌克兰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犹太人、朝鲜人、中国人等等,以俄罗斯人居多。大家通用的语言是俄语。老师主要是俄侨,用俄语讲课。他们教的英语都带有浓重的俄罗斯腔调,真正的英国人听起来直晃脑袋。
我的学习成绩平平。放学回家常常痛哭,因为听不懂老
师的话,经过几年的磨炼才慢慢熟悉了俄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逐渐爱上了俄罗斯文学与艺术。
我非常感谢语文老师,他们讲授的主要是俄罗斯19世纪作品。作品中充满对农奴制的反抗,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对民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语文老师授课时,总是声情并茂,把小说中的情节讲得活灵活现,如同亲身感受,我们被老师那磁性的声音深深地感染着。
我们的教务主任戈雷佐夫(笔名阿恰伊尔)是当地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发起组织的“丘拉耶夫卡”文学会,在俄罗斯侨民当中颇有影响。文学会团结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组织各种活动,活动的地点就在我们学校。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就是那个文学会的成员。
那时,我还不能理解俄罗斯文学艺术拷问人生的重大课题,但小说中的故事,诗歌中的音乐旋律,绘画中的感人场面,却把我带进一个梦幻的世界。
与外国同学交往、聊天、拌嘴——用的都是俄语,俄语成了我母语之外最常用的语言。俄语沟通了我和外国孩子们的关系,促进了相互理解与彼此信任。从小我就感受到语言
的力量,可惜那时年龄太小,不知道用功,没有真正的注意俄文的词义、语句、文法和变格等。以至到了成年,工作需
用俄语时,常常出现用词不当,变格不对的缺陷,悔恨学生
时代荒废了不少光阴。
俄罗斯是个爱读书的民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哈尔滨凡是俄罗斯侨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就有私营图书馆和旧书铺。
书铺一般规模不大,有的只是一两个房间,从地板到天棚,书架上上下下摆满旧书。
除了小书铺之外,在南岗秋林公司下坎处,有几栋楼房的大门洞,也被贩卖旧书的人所占据。他们在门洞左右两侧摆上一些简易的柜子,柜子上有护板,白天将护板卸下,晚上收工时再把护板装上,加上铁锁。
那时,我常到那些小书铺或门洞书店去转悠。记得我看中了一本很厚的油画画册,爱不释手,又买不起。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心疼儿子,给了我钱,让我买了回来。那是我少年时代花钱买过的最贵的一部书,可惜在社会大变动中没有保留下来,但书中的有些画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还买过一本当地俄罗斯画家洛巴诺夫的铅笔画集,画集中收有十几幅哈尔滨风景,有《霁虹桥》《圣索菲亚大教堂》《火车站》等。每幅画页衬着一张透明的薄纸,在当时来讲,这种装帧实属少见。我还买过一本日本研究俄苏文学艺术的学者升曙梦的《新露西亚文学史》,当时买它是因为喜欢书中众多俄罗斯作家画像。看到熟悉的作家肖像,或是漫画像,那么传神那么夸张,让我喜出望外。这些画册画集和插图,使我受益匪浅,我为其中的画作所感染,自己也
开始动笔作画。后来,我画一些风景画和俄罗斯作家们的肖像,正是少年时的爱好的发展。
几十年过去了,可是学生时代同俄罗斯文学与绘画结下的情缘,一直主宰着我的心。
2000年我心中的灯我的家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如果硬要找一点个性,那么只能说,我的母亲比较长寿,她活了102岁;我的妻子双目失明,这种悲剧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发生的;我女儿比较孝顺,为了照顾我们老两口,她放弃了国外的生活。
到了古稀之年,我才更清晰地意识到母亲在我生活中的地位。她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而且是个文盲。按理说,新中国成立后,凭她的智商,我完全可以帮助她摘掉文盲的帽子,她很渴望识字读书,但那时我整个身心都放在工作上,没有体会到她殷切的心愿,没能满足她扫盲的要求。临终前我才知道她为不能看书而长期悔恨。她告诉我:“葬我时,在我胸口上放一本书。我是那么想识字……”我母亲的遗体虽然是和一本字典同时火化的,但我的心怎么也释放不下悔恨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深地意识到,母亲在我一生中的作用。
P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