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发票 欢迎书友选购 正版全新图书
¥ 30.97 4.6折 ¥ 6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赵振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39573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733590
上书时间2024-12-23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有哪些“质”的不同?其内涵、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此时着重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有哪些实现路径?我们需要在人才、政策、产业等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为回答上述问题,我们精选黄奇帆、贾康、赵振华、刘元春、程恩富、洪银兴、李晓华、周文等二十多位资深学者的重量级文章,分别就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以及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给予重点阐释和解析,相信对于读者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
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经济问题》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有《低效率劳动研究》《劳动价值新论》《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消费论》等专著。
|
第一篇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与重要特征 黄奇帆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新” 贾 康 新质生产力的点题与破局 魏崇辉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李晓华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全新赛道——兼论颠覆性创新的推动作用 孙 锐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引领支撑 王大树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 于凤霞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第二篇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强大动力和深刻影响 赵振华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与影响 杜传忠 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李晓华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 张 辉、唐 琦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 第三篇 以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体系与新优势 刘元春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赵振华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黄恒学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与政府作为 任保平 以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全方位推进新型工业化 涂永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避免的认知误区 第四篇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程恩富、陈 健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周 文、何雨晴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与新路径 洪银兴 新质生产力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蔡万焕、张晓芬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产业革命视角的分析
|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有哪些“质”的不同?其内涵、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此时着重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有哪些实现路径?我们需要在人才、政策、产业等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为回答上述问题,我们精选黄奇帆、贾康、赵振华、刘元春、程恩富、洪银兴、李晓华、周文等二十多位资深学者的重量级文章,分别就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以及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给予重点阐释和解析,相信对于读者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
赵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经济问题》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有《低效率劳动研究》《劳动价值新论》《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消费论》等专著。
|
黄奇帆: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新”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展望2024 年,谁能引领中国“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大致由三个“新”构成。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我个人理解的“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称得上“新质生产力”的,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这是“从0 到1”、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这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EUV 光刻机(极紫外光刻机)的出现让7 纳米、5 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进入千家万户的“四大件”“五大件”,近几十年是家电、手机、汽车等,未来可能是家用机器人、头戴式VR/AR(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设备、柔性显示器、3D 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 回到当下,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如今,我们看到全世界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科技进步,一批颠覆性的产品和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