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异与同(光启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的异与同(光启文库)

可开发票 欢迎书友选购 正版全新图书

40.2 6.7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9172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27850367

上书时间2024-12-2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辑录文章20余篇,分作三辑。*辑以中西文学交流为专题,涉及经典翻译中的底本来源和文化交流中的疑难之处。第二辑以钱锺书手稿研究为专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问题。第三辑主要围绕对学术史、文学史、翻译史内部脉络之研究而展开,绝大多数都与近年的书籍出版相关。

书题“文学的异与同”,力图体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研究的理想:一是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通观其变,再把握其中不变、固有的因素,由此揭示彼此间的互为启发和参照;二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史的梳理,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作者简介
张治,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译作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等,著作有《蜗耕集》《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蚁占集》等。

目录

自 序



中西文学交流琐谈之一:德理文译《唐诗》


中西文学交流琐谈之二:高一志的中文著作


中西文学交流琐谈之三:杨绛的《小癞子》与钱锺书的《小癞子》


中西文学交流琐谈之四:商务印书馆“说部丛书”里的原作


中西文学交流琐谈之五:商务印书馆“说部丛书”里的原作(续)


载泽在剑桥遇到的古典学家


张德彝西洋看戏补考


第二辑


钱锺书学案


钱锺书与吴兴华的骈体文学论


钱锺书西学视野中的古希腊罗马经典


“Novella”识小:钱锺书所读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短篇小说


钱锺书的佛典笔记及其修辞比较研究


钱锺书读奥维德


杨绛译《堂吉诃德》功过申辩


第三辑


为影印三卷本《古典学术史》及《古典学术简史》而作


清代小说关于“怪诞”风格的修辞试验


博尔赫斯研究翻译之名文的汉译指谬 


若干未收入《吴兴华全集》的佚作


“译述”与“译注”


书讯三则之一


书讯三则之二


书讯三则之三


长达四百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辑录文章20余篇,分作三辑。*辑以中西文学交流为专题,涉及经典翻译中的底本来源和文化交流中的疑难之处。第二辑以钱锺书手稿研究为专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问题。第三辑主要围绕对学术史、文学史、翻译史内部脉络之研究而展开,绝大多数都与近年的书籍出版相关。


书题“文学的异与同”,力图体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研究的理想:一是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通观其变,再把握其中不变、固有的因素,由此揭示彼此间的互为启发和参照;二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史的梳理,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主编推荐
张治,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译作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等,著作有《蜗耕集》《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蚁占集》等。

精彩内容

钱锺书早在20世纪80年代那次中意文化交流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断言,中西文学交流必然早就存在,只是找不到充分可靠的证据。《容安馆札记》第748则载,钱锺书读冯梦祯《快雪堂集》至卷五九日记部分时,注意到后者有和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接触的记载,于是提到多种集部文献、学问笔记乃至“兔园册子”里出现过的与利玛窦交游或评价其思想的资料“皆未见人称引”。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明季人于西教尚稍识,真远胜清季人之妄诞。”2006年年初,我还在北大中文系读博,准备的学位论文研究的就是“清季人”海外游记里五花八门的“新学”之表述,读到《容安馆札记》里这句话时激动不已。正好当时刚刚看到李奭学先生的新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提到晚明时候,来华的都是欧洲的高精尖人才,中国士大夫多能予以认可。可以说《管锥编》前言所标榜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作为源于陆象山心学思想的晚明精神,就是我在“异与同”之间分辨、取舍时终想要追求的。我想钱锺书拿这个来破20世纪中国文学里过于强烈的国族意识是有效的。正如本书后的那篇书评所强调的“近四百年”一说,我想我们在今天可以用这个大时段,来破除中国现代文学只是自救自强的一种定位。走向世界,并不是因为闭着眼不看世界会挨打,而是因为交流早就存在。

恰好是70年前,钱锺书的《谈艺录》问世。全书91则,具有首尾相扣的布局,实际上整体是一“圆”象。结尾所论“同时之异世、并在之歧出”,即关联开篇引席勒之言:“所谓古今之别,非谓时代,乃言体制(Manier)。”我们一方面可感受到钱锺书在行文间情怀涌起、接通中西而产生“同时性”的世界感,另一方面又当理解文学史的演进发展并不应该只是关注新的所谓“时代主题”,之所以存在“异世”,是因为选择“新”未必就一定取消“旧”的存在资格。从钱锺书读书笔记的手稿中,可以看出他对西方文学古典传统在现代文学中的延续问题极为关注。他笔记为详尽的德语书之一,即库尔提乌斯所著《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似乎也是《管锥编》有意效法的名著。众所周知的是,与《谈艺录》同年问世的《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寄寓着作者在“二战”前后对于“岌岌可危的德意志精神”的忧虑。库尔提乌斯在书中指出,一切现代文学的价值都在于将一部分古典传统复活,“过去的文学”并非死去,而是随时可以在当下活跃起来的内容,这揭示着文学的本质特征即“永恒的当下”。就此而论,钱锺书“同时之异世”说法,与之不谋而合。

我不能判断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理解程度是深是浅,甚至也不确定自己妄发的阐述是否有价值,一切都还有待诸位方家的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