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正版全新图书 书友可以放心购买!!

19.66 7.9折 25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连根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10866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511310866

上书时间2024-11-28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郑连根编著的《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一书将告诉我们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如何跨越传统中国与先进欧美国家的隔阂,与近代中国一起经历剧变。

目录
前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互动
第一辑  趣闻与正事
 彼得·伯驾与林则徐的疝气
 罗孝全与洪秀全:从师生到敌人
 徐继畲和雅裨理之间的友谊
 布朗与容闳:开启中国留学之门
 传教士给予王韬的启示
第二辑  西学与东方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丁韪良的中国传奇
 李佳白:从传教士到社会活动家
 傅兰雅:从传教士到翻译家
第三辑  传教与汉学
 传教士倪维思与烟台苹果
 理雅各:从传教士到汉学家
 带枪传教的狄考文
 卫礼贤和他的《中国心灵》
 明恩溥的中国研究
第四辑  报刊与传播
 马礼逊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郭士立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报刊的非宗教化倾向
 互动与转换:“洋报人”林乐知在中国
第五辑  教育与社会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
 司徒雷登的若干个前缀词
 教会女校与中国的女子教育
 昨夜西风——教会学校在中国
附录一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之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由郑连根编著的《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
《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的内容提要如下:他们是一个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群;他们在给中国带来基督教的同时,也
带来了新文化、新科技乃至新思想。
他们不是慈善家,却改变了许多疾苦民众的生活。
他们在中国办学校、建医院、救济灾民、结交政要,甚至参与维新变法。这些行为对衰败、落后、贫穷的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长期生活在中国,最后竟变成了汉学家,成为向西方传播汉学的使者……在华传教士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另一个历史侧面,他们是大时代变迁下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有助于看到更真实更全面的历史。

精彩内容
 彼得·伯驾(PeterParker)是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于1834年10月来到中国澳门和广州,于1835年11月在广州创办了新豆栏医局,这是外国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开设的第一所
西医医院。由于医院的经费由英、美商人捐助,伯驾在1839年以前一直免费为中国百姓治病。正因如此,在开设的第一年,新豆栏医局就诊治病人2152人次,赢得了中国百姓的信任。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清朝的官员也慕名请伯驾看病,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林则徐。
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州着手禁烟。林则徐本来就有疝气病,来广州后劳累过度,旧病复发。这一年的7月,林则徐托人与伯驾取得联系,讨教了两件事:其一,西方有无戒鸦片瘾的特效药;其二,能否治疗疝气病。前者为公,后者为私。伯驾答复,没有戒鸦片瘾的特效药,但治疝气病有办法,不过要病人亲自来,因为他要给病人量身定制一个疝气带。这时,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林则徐以为,身为钦差大臣,自己的身体不能轻易地给外国人看,如果再把身体的隐私部位暴露给传教士,那实在是有失“官体”的事。所以,就找了个身材和自己相仿的人作替身,派他去见伯驾。伯驾虽然对林则徐的做法难于理解,但还是给林则徐建了一
个编号为6565的病历,为其诊断了病情,托人带去了药物和疝气带。经伯驾的治疗后,林则徐的病情明显好转。为表感谢,林则徐派人给伯驾送去了水果。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人们可能就把它仅仅当成一段历史趣闻了。可是,问题没这么简单。林则徐在治疗疝气时的表现,可以说是当时中国人思想局
限性的一个象征。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普遍的观念是:大清国是“天朝上国”,大清国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大清国的皇帝是永远圣明的,而英吉利不过是“蕞尔岛夷”!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不了解人家西方的工业革命与思想启蒙,更不了解所谓的“西学”和国际法则。
林则徐是道光年间最伟大的政治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可是即便如此,他的思想观念仍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看疝气上,也体现在他呕心沥血
所领导的禁烟运动中。林则徐和他领导的禁烟运动的历史功勋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可是,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所采取的一些“严切手段”在今天看来却大有检讨的必要。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一书中,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剑农先生就指出:“他(林则徐)那恳切至诚的精神,我们至今还应该敬仰佩服。但他对外的思想知识,为时代所拘,因之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不能不错误,我们不能为他讳饰。他的注意点,专在鸦片一件毒物上面:第一要
消灭已经到了广东的鸦片,第二要断绝以后鸦片的来源。凡他认为可以达此目的的一切手段,尽量采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李剑农先生的话,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1839年3月18日,刚到广州八天的林则徐就下了两道“谕帖”,命令中外所有商人必须将现存所有鸦片一律上缴,不许有丝毫隐匿;同时要出具保证书,声明“嗣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夹带,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第二天,林则徐又下令,在广州的所有外商,在鸦片未缴清之前一概不许离开广州。随即,在外国人的商馆周围布置卫兵,“稽查出入”,商馆与黄埔、澳门之间的船舶往来也一并截断,不许私通信息。接着,又将外国人所雇佣的中国仆役从英国商馆撤离,于是,所有的英国人均被围困于商馆之内,“形若狱囚”。林则徐以为,把外国商人围禁在商馆之中,他们没有办法,就只能将鸦片交出来了。果然,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迫于形势,通令英商将所有鸦片交出,共20,283箱。这些鸦片后来在虎门销毁。
如此一来,林则徐的第一个目的——消灭已经到广东的鸦片——已然达到。只要英商再写下日后“永不夹带鸦片”的保证,整个禁烟运动就可大功
告成了。可是,义律坚决不让英商出具这样的保证书。他认为,查出商人夹带鸦片,不经过正常的审判程序,就“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是一种非常粗暴的不法行为,与现代的法制观念万万不相容,遂命令英国商人退出广州,移住澳门。然后他在澳门致函林则徐,希望在他没有接到英国政府的训令之前,林则徐能够准许英国商船在澳门起卸货物。这一要求也遭到了林则徐的拒绝,中英关系日趋紧张。
随后发生了林维喜事件,此事成了战争的导火线。1839年7月7日,英国水兵多人到香港附近的尖沙咀买酒,因买酒不成,遂对当地百姓施暴,居民林维喜被殴打致死。事情发生后,中英两国为争夺裁判权再次发生争执。中方以犯罪地点在中国领土为由,要求义律将凶犯交给中国,而义律不肯。林则徐遂沿用嘉庆时期的旧例,对英国人“禁绝柴米”,“不准买办食物”,以此“压服”英国人。此后不久,战争爆发。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