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正版全新图书 书友可以放心购买!!

17.72 3.6折 49.8 全新

库存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迟新丽 张沛超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9338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235853

上书时间2024-11-2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写于重大公共卫生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和缓和期间。这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交融着我们许多感受的时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同时,很多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搅扰着许多人。隔离在家,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彼此间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身心俱疲。为了帮助遭遇困境的人们能够找到方法安住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我们组织心理师及学者撰写了这本心理学读物。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 在逆境中,我们该如何安放自己的孤独、焦虑和抑郁?
  • 突发的事件给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 面对痛苦和创伤,我们该怎么办?
  • 有没有什么实用的办法来帮助自己?

关于这些问题,心理师和学者们在本书里分享了他们多年的经验。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自我情绪篇:在这一篇里我们学习如何陪伴、安放我们的情绪。第二部分是家庭关系篇:危机,也可以成为提升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转机。第三部分是创伤逆境篇:通过意象引导、自我关怀等方式重建与自己、他人和世界连接,穿越苦痛。后是自我提升篇:通过聚焦、绘画等技术来安顿自己,并学着重拾一夜好眠。许多章节会提供相关的练习,让你对所述的内容有亲身的体验。

本书的各章既彼此独立又相辅而成,读者可以从头开始,也可以从任意一章开始,选取自己所需的养分。此书适合在困境中情绪受搅扰的读者,也适合对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感兴趣的大众读者,还可作为心理学爱好者和专业助人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痛苦和意外是生活的一部分。幸运的是,心灵的伤口是可以被梳理和抚慰的。从而,我们可以从不自在中找回自在。那些我们所遭遇的挫折、痛苦和逆境,甚至可以转换成为我们人生觉醒和发展的巨大力量。

愿本书能助你收获一份启发。



导语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交融着我们许多感受的时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同时,很多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搅扰着许多人。隔离在家,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彼此间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身心俱疲。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沛超、迟新丽所编著的面对大众读者的心理学著作,分为自我情绪篇、家庭关系篇、创伤逆境篇、自我成长篇,主要围绕“如何走出人生的逆境”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心理咨询师结合个人不同的专业背景,细致入微地从多个角度剖析受创心理问题的形成,并系统性地提出意向引导练习、利用家庭关系从困境中复原等多种调节方法,让备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走出自我,重建连接,拥抱世界。阐释鞭辟入里,颇有治愈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苦痛,化逆境为顺缘,是一部有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心理学读本。



作者简介

迟新丽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方向博士后,现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参编读本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护航绚烂青春路——中学生心智发展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系列》《浇灌美丽的女人花——女性常见心理困惑及应对》。


 


张沛超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拥有跨学科综合型的学术背景。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现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与本土化、文化与精神病理学。在国际精神分析刊物《国际应用精神分析杂志》,以及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有《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我的内在无穷大》等。



目录

自我情绪篇



  • 如何安放我们的抑郁和焦虑

  • 论以幻觉为基础的安全感——复杂型创伤的哀悼与意义

  • 运用自由写作为自己充电


 


家庭关系篇



  • 家庭韧性:从灾难和困境中复原及超越

  • 多子女家庭的“苦”与“乐”

  • 我们应如何帮助自己和孩子处理应激反应

  • 居家环境中的“玩、乐、学”

  • 亲子游戏策略——温暖和爱的特别时光


 


创伤逆境篇



  • 灾难中的孤独与重建连接

  • 面对痛苦,你需要一点自我关怀

  • 重建连接——安住于动荡之中的意象引导练习


 


自我成长篇



  • 助人者的自我照顾方法——基于聚焦技术的身心安宁练习

  • 臻于化境,安心随处——绘画心理治疗的基础与实践

  • 道法自然醒——睡个好觉满血复活

  • 凤凰涅槃—在困境中加速早期创伤的疗愈和转化



内容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交融着我们许多感受的时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同时,很多的负面情绪,比如孤独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搅扰着许多人。隔离在家,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变多,彼此间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身心俱疲。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沛超、迟新丽所编著的面对大众读者的心理学著作,分为自我情绪篇、家庭关系篇、创伤逆境篇、自我成长篇,主要围绕“如何走出人生的逆境”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心理咨询师结合个人不同的专业背景,细致入微地从多个角度剖析受创心理问题的形成,并系统性地提出意向引导练习、利用家庭关系从困境中复原等多种调节方法,让备受心理疾病困扰的人走出自我,重建连接,拥抱世界。阐释鞭辟入里,颇有治愈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苦痛,化逆境为顺缘,是一部有实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心理学读本。



主编推荐

迟新丽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方向博士后,现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参编读本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护航绚烂青春路——中学生心智发展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系列》《浇灌美丽的女人花——女性常见心理困惑及应对》。

 

张沛超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拥有跨学科综合型的学术背景。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现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被誉为“国内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与本土化、文化与精神病理学。在国际精神分析刊物《国际应用精神分析杂志》,以及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有《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我的内在无穷大》等。



精彩内容

 

时下清明时节,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概是在说那些走在路上赶着去上班的人,多数是没睡好觉的。没睡好觉整个人没精神身体难受自不必说,长期失眠对身体的危害更是不小: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得不到恢复和调整,易诱发胃溃疡、感冒、肥胖、脑梗死、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尤其是免疫力,对于身处旷日持久疫情之中的我们,守护好睡眠就是守护好健康。

睡眠对心理健康和脑功能也尤为重要,睡眠好的人情绪体验更积极,少激惹、少发脾气,人际关系自然更好,记忆力更好,精力更充沛,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毫不夸张地说,睡好觉就是躺着赢。“睡到自然醒”是多少人的梦想,然而现实是骨感的,《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分析显示,有38%的人睡醒了以后仍旧感觉很累,心理压力大是中国人睡不好的大原因,其次是工作和学业繁忙。

“睡到自然醒”是奢侈的,但幸好也是有门道的,这里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一、睡眠保养之道:保养之道,在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并非处于一个完全静息的状态,而是有不同的阶段和周期。睡眠一般分为5个阶段:

阶段是入睡期,即从清醒进入浅睡的过渡过程,大约会持续5分钟(请注意这个数字)。此时的人会失去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感知,但很容易被吵醒。上学时,如果中午没有午睡,下午上课时可能会打瞌睡,好像能听见老师讲的话,但忽然惊醒后却完全记不起老师刚才讲了什么。

第二阶段的浅睡期,是真正睡眠的步,这一阶段次出现时会持续25分钟(请注意这个数字),然后就会进入下一个睡眠阶段。整体上,我们夜里大约有一半时间处于阶段二的睡眠之中。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分别是中度和深度睡眠期。深度睡眠让身体更新和修复:脑垂体会释放出一种生长激素,促进新细胞生长,刺激组织和肌肉修复,让人体能在日常劳作后获得休整、感到恢复生机与活力。血液中一些激活免疫系统的因子水平会升高,因此深度睡眠能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当一个缺乏睡眠的人终于睡着时,他的浅睡眠会变短,深度睡眠所占的比例会变大,这说明深度睡眠的重要性,深度睡眠帮我们满血复活重振元气。

第五阶段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做梦就是在这个时候,这时大脑活动状况与清醒时十分相似,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心率增快,血压波动,但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几乎处于完全松弛的状态。有的人天赋异禀,此时四肢肌肉还能活动,就出现了梦游,当然,这种天赋是危险的,这类基因绝大部分被淘汰掉了。我们偶尔也会在梦到危险之时,挥动下拳头、蹬下腿,赶走梦中的敌人,不过,踢到的往往是睡在旁边的人。

正如深沉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整,梦境睡眠可以让思维得到休整,有助于将无关信息清除出去,促进学习和记忆。例如有研究表明,在经过一夜睡眠之后,对某学习任务的测试成绩会有改进;但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被频繁叫醒,这种改进就会消失;如果在其他睡眠阶段被叫醒同样次数,成绩的改进并不会受到影响。想赢的同学们,别熬通宵了,赶紧睡觉,躺着赢。

正常的睡眠者都会经历从浅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历时大约90分钟,即一个睡眠周期。在一个周期结束时,我们会醒来,这种短暂的觉醒只会持续半分钟到2分钟。如果刚刚做的梦很激烈(甜蜜或是惊恐),我们会利用这短暂的觉醒时间回味一下,于是大概能在第二天清晨记得做过这个梦;如果做的梦很普通,我们不会对其进行回忆,也就不知道自己曾做过梦;有的人称每天都会做4~5个梦,医学上管这种症状叫“易醒多梦”,和其他人一样在每个睡眠周期都有做梦,不同的是他们在每个周期结束时都过度觉醒,把所有的梦都回忆了一遍。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记得自己曾经醒来,然后就开始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一整晚的睡眠是由4~6个睡眠周期构成,我们夜里会以“睡眠—醒来—睡眠—醒来”的模式,从一个睡眠周期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并随着周期变化和身体情况自动调整浅睡眠、深睡眠、梦境睡眠的比例。但不管如何调整,每一个周期的时间都大致是90分钟,我们称之为一个R90。

老天爷(西方人称之为上帝)既然给我们设定了睡眠机制,我们就要顺应天时。既然每90分钟就会自然醒一次,那么如果我们把每天的睡眠时长设定为90分钟的整数倍(n个R90),岂不是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了?例如,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早上7:00必须起床,就应该把入睡时间设定在每天晚上23:30,这样就保证了刚好5个R90的睡眠时间。这种情况下如果22:30入睡看似多睡了1小时,但效果其实并不好,因为会在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时被闹钟唤醒,起床后会感到不适,白天很长一段时间头脑和身体状态都没有完全恢复,浪费了1小时的工作学习或是娱乐休闲时间却适得其反。如果想要多睡1个R90,就应该在22:00入睡,否则就在23:30入睡。

当然,每个人的生物节律都不是90分钟那么标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睡眠计划做个性化微调。方法很简单:在周末睡一个自然醒,记录下实际的睡眠时长,多试几次取平均值。为保险起见,还可以给睡眠计划增加5~10分钟,原理就是:宁可在进入下一周期的浅睡眠时被闹钟唤醒,也不要在前一周期的快速眼动期被唤醒。这样设定闹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闹钟响前几分钟已经自然醒来,长此以往养成了自然醒的习惯,而闹钟又可以起到万一没自然醒来时的保底唤醒作用。

“每天睡8小时”的理论正在被突破,新理论是“每周睡35个睡眠周期”,即平均每天睡7.5小时。新理论不同以往按小时算,而是以90分钟的周期数来计算,也并不太刻意要求每天都达标,而是以一周的数字来衡量睡眠时间是否足够。新理论毫无疑问对现代都市人更实用——谁都难免会有一些工作学习熬夜或是娱乐聚会搞到很晚。

一句话总结,睡眠时间的设定要符合自身周期规律,长期坚持调整出并保持自然醒的生物节律。



媒体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