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正版全新图书 书友可以放心购买!!

16.63 3.7折 45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守泰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561428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5260846

上书时间2024-11-23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经过了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民国时期就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主要由机械界与电工界前辈的口述资料与撰述资料组成。上篇是王守泰等37位专家口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央大学机械系等机构的历史,以个案展现民国时期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状况。下篇是恽震忆述他所亲历的电工技术活动,包括开拓电工事业、建设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及其他机构、引进美英电工技术与资金、规划电工技术与工业等,展示了电机、电力、无线电等技术与产业的创业景象。这些史料反映了机电行业的技术、事件、人物、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涉及技术转移、技术的本土化问题。



作者简介

受访人:


王守泰 陆景云 顾毓瑔 雷天觉 恽 震 贝季瑶 张乔啬


韩云岑 张遐昌 周肇基 糜若虚 顾克铮 江厚渊 张觉亚


朱广颐 李天基 丛 勉 王明贞 王守瓈 曹立瀛 孙家谦


朱清淮 梁相济 戴成钰 支少炎 喇华琨 缪 良 支德瑜


范从振 陈学俊 施景山 陈文禧 萧家捷 高良润 董树屏


程光蕴 杨立洲 季树农 戴丕寿 杨锦山 郑林庆 胡国栋


 


张柏春,籍贯吉林白城。科技史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学科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技术史、力学史和天文仪器史。著有《中国近代机械简史》、《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传统机械调查研究》、《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等。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经过了一个充满艰辛的历程。民国时期就是这一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主要由机械界与电工界前辈的口述资料与撰述资料组成。上篇是王守泰等37位专家口述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清华大学机械系、中央大学机械系等机构的历史,以个案展现民国时期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状况。下篇是恽震忆述他所亲历的电工技术活动,包括开拓电工事业、建设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及其他机构、引进美英电工技术与资金、规划电工技术与工业等,展示了电机、电力、无线电等技术与产业的创业景象。这些史料反映了机电行业的技术、事件、人物、问题以及社会环境,涉及技术转移、技术的本土化问题。



主编推荐

受访人:

王守泰 陆景云 顾毓瑔 雷天觉 恽 震 贝季瑶 张乔啬

韩云岑 张遐昌 周肇基 糜若虚 顾克铮 江厚渊 张觉亚

朱广颐 李天基 丛 勉 王明贞 王守瓈 曹立瀛 孙家谦

朱清淮 梁相济 戴成钰 支少炎 喇华琨 缪 良 支德瑜

范从振 陈学俊 施景山 陈文禧 萧家捷 高良润 董树屏

程光蕴 杨立洲 季树农 戴丕寿 杨锦山 郑林庆 胡国栋

 

张柏春,籍贯吉林白城。科技史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学科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主要研究技术史、力学史和天文仪器史。著有《中国近代机械简史》、《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传统机械调查研究》、《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等。



精彩内容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民国时期机电技术》:
  从设备条件看,中央机器厂同国外机器厂是一样的,厂里有P.& W.立式坐标镗床,这在当时是一流的。但厂里没有较大的锻压设备。
  1931年我进交大时,学校已有汽车这门课,教师有黄叔培,史久荣也兼过课。我在美国参加买机器时,史久荣没参加机器厂的工作。后来史久荣从美国一个小厂买了一些装配汽车的工具(没有机床),当然很便宜。
  我是1939年初回国的,先回到上海(家在上海),一个月后绕道越南去昆明,同时带了二三十名上海工人。
  中央机器厂有试验室,主要搞理化分析工作,初归工务处。产品开发是在各分厂搞的。试验室试制过土砂轮。
  瑞士机车厂的技术在世界上是中等的。瑞士B.B.C.公司在锅炉、汽轮发电机方面当时在世界上是流的,现在也是一流的。因过去国内没基础,所以引进技术。王守竞去过瑞士B.B.C.公司。
  1939年刚开工不久,工务处来不及准备搞自己的产品,就揽了一些生意。比如,为航空委员会制造飞机起落架,为兵工署制造炮弹引信。这都是顾光复和金希武搞的。他俩在中央机器厂工作了一年多就离开了,并没有搞机床。
  我负责工具机组,参加搞机床的有赵佩之、糜若虚、马世英等。大概是从1939年开始搞机床,总体布置按传统结构,具体设计是自己搞。生产机床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用,而是为出售。当时的工厂大都是小修理厂,所用机床设备简单,好机床买不起。我们制成了皮带式车床、马达驱动的立式钻床、牛头刨床、少数联合机床(增加附属装置后可具有车、钻、铣、刨的功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