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5.42 4.6折 ¥ 9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戴维·卡拉汉 著 多米尼克·米切尔 编 刘晓敏 王琰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306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141118
上书时间2024-11-15
引 言
“看鸟”——或者用更时髦的话来说叫作“观鸟”[1],本质上是一项基于感官体验的活动。也就是说,观鸟的直接目的就是观察野生鸟类的外观和行为,为此我们需要睁大眼睛、拉长耳朵,尽可能地去看、去听。
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作为人类,我们本身所具有的感官能力极其有限。即使全神贯注到无以复加,恐怕所见所闻也难以满足我们对鸟类的好奇心。很明显,如果想更好地接近我们的观察对象,更便捷、细致、准确地记录下这些鸟类在外观、声音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就不得不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此外,哪怕是为了确定我们观察到鸟类的准确时间、地点,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
于是,各种各样、或简或繁的方法和工具被发明出来。正是这些方法和工具,促使对野生鸟类的观察从原始的狩猎技巧和畜牧经验,一步步发展为如今“观鸟”这项爱好,从猎人和农夫必不可少的日常生计,发展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业余消遣。
这本书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重大的观念和技术创新按从古至今的顺序排列出来,一一介绍给读者。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鸟类爱好者如今司空见惯的观鸟日常,其实正是由这些观念和技术创新堆砌出来的。换言之,相比于我们的先辈中为原始的“看鸟者”,如今的“观鸟者”拥有更为先进、高效,更为多样的工具。
早期人类在洞穴岩壁上留下的巨型鸟类涂鸦,到了今天演变为广泛通过短信、邮件、博客、社交软件等多种现代传媒方式分享的数码鸟类照片;以往用来模仿鸟类叫声以吸引野鸟的种种骨笛、鸟哨,如今也很少有人在野外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如iPod一类的体积小巧却容量巨大的现代电子产品,以及其中存储的高清鸟鸣录音。以上两个例子仅仅是科技进步对观鸟影响的冰山一角。如今,一个合格的观鸟人除了要对其观察的对象(鸟类)有充分的了解之外,好还需要对五花八门的现代设备都了如指掌,毕竟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观察。
不过,好在究其本质而言,观鸟仍然是一项极为单纯的活动。即使在这些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现代科技面前难免头晕目眩、犯上“科技恐惧症”的人,也完全不必担心自己不能享受观鸟的乐趣。观鸟仍然是一项门槛不算太高,并且完全可以自学成才的爱好。毕竟,在这项爱好不算太长的发展史中,鸟类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仍然可以像早期的爱好者那样,带上一副望远镜、一本图鉴,一身轻松地出门观鸟。
戴维·卡拉汉
[1]
译注:在英语中,“birding”一词曾一度表示“用猎枪等工具猎鸟”这一活动,相当于“bird hunting”,早在17世纪莎士比亚的著作中就出现过这种用法。而“birdwatching”以及相关的衍生词则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今,许多观鸟者在特定场合更倾向于使用“观鸟”(birding)而非“看鸟”(birdwatching)一词,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观鸟”不仅仅是“看”(watch),另一方面也意在强调“鸟人”(birder)或曰“观鸟爱好者”往往比单纯的“看鸟的人”(birdwatcher)更为投入,也更强调前者所具有的野外辨识技巧。不过,本文作者在使用这些词汇时极少带有特别区分这两者的意思,因此如不做特殊说明,一般均无差别地译为“观鸟爱好者”或“观鸟人”。
英文版序
英语世界中观鸟史方面的著述不胜枚举。这些著作所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阔:从早期的博物先驱者,到近几十年的著名观鸟人;从观鸟这项活动本身横跨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再到与观鸟息息相关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史。总之,不同的作者已经从多种多样的视角叙述了观鸟史的方方面面。
观鸟曾一度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这项猎奇的消遣吸引的是早期的殖民者和探险家,是清闲的神职人员,是爱德华时代追求时尚的妇女们。而如今,观鸟早已成为一项全民共享的业余爱好。今天的观鸟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时人们会发现自己和其他鸟友的社会背景差异极大,而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对鸟类的兴趣:他们作为“观鸟爱好者”的共同身份。换言之,对于观鸟者(特别是其中为狂热的那批人)而言,“观鸟”不仅仅是一项活动、一种爱好,更定义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是他们身份的一部分。随着爱好者群体的不断壮大,这个群体本身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分化出了诸多志趣各异的亚群体,并且这些群体在名称上也有不成文的区别:有基本上只在自家院子里看看鸟的“观察鸟的人”,也有充满热情、坚持不懈的“片区观鸟者”;有实实在在参与到保育工作中的野外工作者,也有那些为了增加个人鸟种目击记录而满世界飞的“鸟种收集狂”。
对鸟类的喜爱之所以可以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爱好,背后自有其历史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的循序渐进,相反,往往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对观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重大的观念革新、科技突破,以及承载着这些历史时刻的种种物件,往往是我们追溯这段历史时十分有效的切入点。
因此,我早在2010年就产生了通过介绍一系列具有“历史决定性的”观鸟物件来书写观鸟史的念头。凭借在英国《观鸟》杂志社担任编辑的便利,我有幸与业内专家和同好们交流、讨论了这一想法。终于戴维·卡拉汉将我的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开始,我们先推出了25个物件的版本。这25篇短文,除了极少数的几篇在选题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大多数都受到了读者和鸟友们的一致认可。可以说每一个选题所折射的历史节点都在特定的方面对观鸟活动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今,我们决定继续扩展这一想法,将原先的25个物件拓展到100个。虽然我们很想对读者宣称这份终的清单可以毫无疏漏地概括出整个观鸟史,但事实是,任何这样的清单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多数读者会认同这份清单中的大部分选题,但也知道让所有读者认同我们所有的选题是很困难的。当然,这种结果无法避免。因为所有的清单(即使是目击鸟种清单亦是如此)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理解和偏好的影响,任何一个对某一批人有重大意义的选题都有可能不适用于另一批人。但是无论如何,通过100个物件,管中窥豹式地追溯观鸟的历史都是一种新鲜且可行的尝试。总之,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有兴趣了解观鸟史、了解观鸟这项令无数人痴迷的爱好的读者们,提供一个崭新而有趣的视角。
多米尼克·米切尔
中文译者序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些知识的集合。当今世界,信息爆炸,不缺的就是知识了。本书的某些段落能够追溯到一条条英文维基百科词条,这些英文词条却无一例外没有对应的中文页面。作者有资料可借鉴,我们却没什么用来参考。另外,本书在概念上模仿了另一本著名的世界史小品著作——大英博物馆前馆长尼尔·麦格雷戈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此书堪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典范,加之概念上别出心裁,因此仿作众多。平心而论,在众多此类仿作中,本书水平不算特别突出——当然,这些仿作几乎没有一本可以比得上原作的水平。单就这一点,也让我们初对本书及其作者抱有(如今想来确有不公的)偏见,甚至颇有一些嗤之以鼻的味道。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诸多心血翻译并推荐这样一本书呢?特别是,译书本身就是一件“又耗费精力又不挣钱的活儿”(编辑语录)。身为了解这本书的译者,我们又希望读者如何阅读本书呢?
因为虽然知识唾手可得,或者,正是因为知识唾手可得,在知识的海洋中快速检索的能力,面对庞杂的信息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将知识成体系地组织起来,并颇有见地地、轻松有效地传达出去的能力才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本书的作者,身为英国观鸟界权威、火爆的观鸟杂志(之一)的专栏作家,就观鸟史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而言,恰恰展现出了这些能力。而观鸟史方面的信息,又恰好是国内这批逐渐成长起来的观鸟爱好者们所喜闻乐见,却又不常能够接触到的信息。
原书虽名为“观鸟史”,但我们觉得它更像一本“观鸟史词典”。这样的理解也更符合原作者和编者的本意,这一点从原书的特殊排版设计上即可看出:即将每一个观鸟史事物,对应的文字以及图片都严格限定在一个开页之中。由于种种限制,当然主要是我们身为译者的能力不足,中文版可能无法再现这一效果。不过,希望我们的译作仍能使读者可以像阅读原作那样去阅读这本书。换言之,就是像使用一本词典,或一本百科全书那样去阅读此书——可以随时、随地、随手翻开随便一页,阅读一个小节、一个词条,了解一个小物件、一件史实,而不必感受到从头到尾阅读的压力。
本书的另一特色,在于诸多的交叉索引。比如,当你阅读某一节时,该节的一些注释会把你的兴趣引导到之前或之后的某个小节。我们在翻译之中加强了原作这一特点和功能,其目的也是希望读者可以更自由地、更轻松地进入观鸟活动的历史之中,同时不至迷失方向,实现前文所述的那种“词典式的阅读”。
后,本书难免具有十分浓重的英国视角,不少内容在中国读者看来,难免会由于没有文化背景而感到隔阂,甚至鸟种的地理差异在极个别的地方也会构成些许理解上的障碍。为此,我们加上了大量我们认为有必要的注释(不是为了凑字数啊),编辑姐姐还费心将鸟类的部分单独列出,专门在书的末尾加上了“本书中出现过的鸟类”这一附录——希望一方面能够帮助不太了解鸟类的读者有个鲜活的印象;另一方面对于熟悉国内鸟种的读者而言,可以就此对身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话题鸟类”作个比较,这应该也是个值得玩味的着眼点。我们希望这些注释可以程度上帮助读者避免“一边看书一遍上网百度生僻词汇”的窘况。
总之,我们希望为读者献上一本轻松有趣、拾起即读、开卷有益的“枕边书”,“通勤书”,甚至是“厕所读物”。毕竟,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如此忙碌,却又前所未有地渴求知识,那么读书也就不得不珍惜“枕上”、“马上”和“厕上”的点滴时光了。如果您想通过一本书快速了解观鸟活动在西方的社会史和技术史,并顺便管中窥豹式地熟悉一些世界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的有趣话题(哪怕作为谈资),我们相信这本书会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诚意之作,因为这些正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我们竭力在译本中呈现的。
后,我们用的热忱感谢所有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无私帮助的博学多才的小伙伴们:邢超(地质学),张润超(澳大利亚环境、地理),张棽以及清华大学天文协会付浩(天文望远镜),赵天昊(鸟类学、分类学、国外观鸟组织),吕丽莎(生态学),何文博(相机技术史),吕童(生态学术语翻译),吴春成(法语),周芝雨(德语、拉丁语),Dr Martin Williams(英国各类观鸟类杂志的历史和轶事),等等。如果因为时间紧迫不小心漏写了哪位朋友的名字,还请千万见谅,在此一并谢过。此书虽然短小,但却涉及各类科技、文艺领域,在通俗读物中算得上“旁征博引、无比驳杂”。因此,没有你们的帮助,以我们两人粗浅的知识积累,是完全无法胜任这本书的翻译的;不过如果出现任何专业信息上的疏漏错误,均系译者的失误,而绝非这些热心友人的责任。此外,重中之重,就是要再次感谢编辑姐姐无与伦比的耐心和鼓励。除了编辑分内的工作外,天天姐作为本书重要参考著作之一——《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一书的中文译者,在专业内容上也对本书提供了诸多指导。
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为中国观鸟的历史行程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刘晓敏 王 琰
2020年新年前夕 于英国贝尔法斯特榆树村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一百件事物讲述的观鸟史》一书着眼于一系列具有“历史决定性的”观鸟物件来书写的观鸟史,更是一部以观鸟为切入点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作者在书中选择了100个物件,涵盖了各个领域,从距今约45000年前的阿纳姆地岩画,到现今流行的苹果手机,阅读本书犹如观看一场无声的纪录片,100个与鸟相交集的物件、100个承载历史时刻的事件,用160幅珍贵的图片串起了每一个物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如同观看了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作者简介:
戴维·卡拉汉对鸟类情有独钟,他观鸟的足迹遍布世界,并在伦敦自然博物馆接受了分类学家培训。他担任《观鸟》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已有六年,并为其他期刊撰写文章。
译者简介:
刘晓敏,王琰,同为北京大学俄语系文学硕士,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翻译研究专业在读博士。
译 者 序 / I
英文版序 / V
引 言 / 1
1 澳大利亚阿纳姆地岩画 距今约45?000年前 / 4
2 美杜姆《群雁图》 距今约4600年前 / 9
3 莎草纸上的鸟类绘画 距今约3300年前 / 13
4 留西波斯的亚里士多德胸像 约公元前330年 / 16
5 古腾堡印刷机 1440年 / 20
6 拉斐尔的《金翅雀圣母》 1505年 / 24
7 中世纪的陶罐巢箱 约1600—1699年 / 27
8 世界上早的科学论文 1665年 / 30
9 约翰·雷和弗朗西斯·维路格比的《鸟类志》 1676年 / 33
10 伦敦霍尼曼博物馆的渡渡鸟标本 1700年前后 / 36
11 卡罗卢斯·林奈乌斯的《自然系统》第十版 1758年 / 40
12 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 1789年 / 43
13 十八世纪的木刻刀 1797年 / 47
14 伦敦自然博物馆的蜂鸟珍宝柜 19世纪 / 51
15 乔治·蒙塔古的《鸟类学词典》 1802年 / 55
16 托马斯·福斯特的《家燕迁徙观察》 1808年 / 59
17 暗箱摄影 1826年 / 63
18 猪鬃画刷 1827年 / 67
19 伦敦动物园的渡鸦笼 1829年 / 71
20 皇家海军小猎犬号 1831年 / 74
21 野生动物花园 1835年前后 / 78
22 约翰·古尔德绘制的达尔文雀和嘲鸫 1838年 / 82
23 警用记事本 1840年 / 85
24 鸟食台 1850年前后 / 89
25 英国鸟类学会会刊《Ibis》创刊号 1858年 / 92
26 始祖鸟标本 1861年 / 95
27 华莱士的全球生物地理区划图 1876年 / 99
28 麦克风 1877年 / 103
29 梅纳茨哈根的林斑小鸮标本 1880年 / 106
30 感光底片 1885年 / 110
31 白鹭羽饰帽 1886年 / 115
32 温彻斯特霰弹枪 1887年 / 119
33 抛物面反射盘 1888年 / 123
34 蜡筒 1889年 / 126
35 RSPB会员卡 1889年 / 129
36 环志用鸟类金属脚环 1890年 / 134
37 《莎士比亚全集》 1890年 / 139
38 望远型长焦镜头 1891年 / 143
39 保罗式望远镜 1894年 / 147
40 鸟蛋收藏 1895年 / 151
41 电话答录机 1898年 / 156
42 布朗尼相机 1900年 / 159
43 《英国鸟类》杂志 1907年 / 161
44 夏候鸟繁殖地图 1909年 / 164
45 民航与机票 1911年 / 167
46 公用电话亭 1920年 / 171
47 奶瓶盖 1921年 / 174
48 燕窝与国际鸟盟 1922年 / 178
49 交通路标与公路系统 1923年 / 182
50 电视机 1925年 / 186
51 关于欧内斯特·霍尔特鸟类探险之旅的剪报 1928年 / 191
52 彼得森的《野外观鸟指南》 1934年 / 193
53 徕卡单反相机 1935年 / 197
54 柯达克罗姆35毫米彩色胶卷 1936年 / 200
55 摩托罗拉步话机 1936年 / 204
56 威瑟比的《英国鸟类手册》 1938—1941年 /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 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广州
¥ 63.60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 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广州
¥ 65.60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 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北京
¥ 73.15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天津
¥ 60.76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保定
¥ 60.76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九五品北京
¥ 44.00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保定
¥ 53.64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广州
¥ 52.00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北京
¥ 53.90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全新成都
¥ 46.9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