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家岭大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万家岭大捷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1.74 3.4折 35 全新

库存3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绍荣 著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807429890

出版时间201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0918763

上书时间2024-11-1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发生于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锄下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万家岭大捷胜利之时,日本朝野震动,举世震惊。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外国《士米斯报》盛赞此次大捷“可为今后史家大书特书”。然而,因诸多历史原因,当年震惊中外的万家岭大捷却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至今鲜为人知。
    该书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万家岭大捷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直面历史。秉笔直书,为我们打开了有关万家岭大捷尘封多年的珍贵历史档案,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为后人了解万家岭大捷的真相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叶绍荣,男,1956年生,大学本科文化,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作家。1983年开妈文学创作,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日出苍山》一部,小说集《苍生野史》一部,长篇传记《陈寅恪家世》一部,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各

目录
章  武汉受命
第二章  马垱失守
第三章  九江失守
第四章  迷阵孤魂
第五章  “东京玫瑰”的哀叹
第六章  东孤岭“猛将”丧命
第七章  军史上离奇罕见的电文
第八章  薛岳布下反八字形剪刀阵
第九章  战争与女人
第十章  麒麟峰争夺战
第十一章  松浦淳六郎请战
第十二章  锥形战术与口袋阵
第十三章  捕战机神兵飞调万家岭
第十四章  陷绝境困兽犹斗
第十五章  鏖战大金山
第十六章  吴奇伟设伏城门山
第十七章  扎口袋薛岳抗命
第十八章  张灵甫献计奇袭张古山
第十九章  松浦○六师团被围日本朝野震动
第二十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第二十一章  扎口袋薛岳再抗命松浦○六师团全军覆灭
第二十二章  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记

内容摘要
发生于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战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锄下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万家岭大捷胜利之时,日本朝野震动,举世震惊。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盛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外国《士米斯报》盛赞此次大捷“可为今后史家大书特书”。然而,因诸多历史原因,当年震惊中外的万家岭大捷却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至今鲜为人知。
    该书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万家岭大捷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直面历史。秉笔直书,为我们打开了有关万家岭大捷尘封多年的珍贵历史档案,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宏阔悲壮的历史风云,为后人了解万家岭大捷的真相提供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主编推荐
叶绍荣,男,1956年生,大学本科文化,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作家。1983年开妈文学创作,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日出苍山》一部,小说集《苍生野史》一部,长篇传记《陈寅恪家世》一部,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各

精彩内容
章  武汉受命
    三、阴霾漫卷武汉城
    6月刚过没几天,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就已是热浪蒸涌,炎暑逼人。
    此时此刻,让人感觉更加炽热的不是武汉的炎热,而是这里空前高涨的抗日激情。
    南京失守后,中华民国迁都重庆,但国民政府的主要机关和军事统帅部却移驻武汉,与此同时,从沦陷区内迁的工厂、学校也移至武汉。一时间,江南重镇武汉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蒋介石刚从郑州飞回武汉,还未从徐州突围的惊悸中回过神来,一个惊天的大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5月30日深夜,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神色庄重地将一份绝密文件呈送到蒋介石的案头,蒋介石打开密件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
    这是情报机关刚刚破获的日军绝密文件:5月29日,也就是昨天,日本大本营已向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和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发布了进攻武汉的预令。
    预令虽寥寥数语,却让蒋介石倒吸一口凉气。
    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至今,尽管中国军队前仆后继舍身杀敌,但结果却仍然不能尽如人意。东北失守、华北失守、北平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眼见得大半个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转眼落入了敌手。频频得手的日军,胃口越来越大,徐州会战之后,日军的锋芒,又指向了武汉。
    日军的企图,早在蒋介石的预料之中,同时蒋介石也做好了保卫武汉的准备与部署。
    1937年12月13日,即南京失守的当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在武昌拟定了《军拳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决定“国军以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争取胜利为目的”。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上海、南京失守后,“我们的政治、外交、经济的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容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并说“武汉重心不至动摇,国家民族才有保障,这就是我们的战略”。
    1938年1月17日,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了武汉卫戍司令部,由陈诚任卫戍总司令,卫戍部队共十四个师、一个旅以及特种兵一部。随后,又以七个师组成江防部队,任命刘兴为江防总司令,负责防守武汉下游的马垱、湖口、九江、田家镇等长江要塞。
    徐州失守后,军事委员会又进一步调整保卫武汉的指挥机构,加强了兵力。
    虽说早有部署,但眼下的武汉却让蒋介石陷入了深深的忧虑:日本大本营进攻的预令已下达,要不了多久,日军就会凭借其陆、海、空优势,向武汉发动大规模进攻,可国民政府的全部家当几乎都还在武汉,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转移来的兵工厂、服装厂以及日用品生产厂等几百家工厂几十万吨的机器设备和数十万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都在武汉,这点本来就很脆弱的工业若是落到日军手里,前方战场的武器弹药及后勤补给就会全线瘫痪。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抗日就真的成了一句空话,总不能让将士们光着膀子拿着烧火棍去抗日!除此之外,国民政府几乎所有的机关、学校、医院和数以百万计的人员,都需要尽快转移到西南大后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
    让蒋介石稍感庆幸的是,徐州突围,他的60万大军成功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他掐着手指算来算去,这次武汉会战,真正派得上用场的,还是这些大军。可连续征战,部队已是疲惫不堪且残缺不全,有的名义上一个师,兵力不过千把人,还抵不上一个团,这些大军的休整、补充、整训,也需要时间!
    此时此刻,时间,对蒋介石来说,异常金贵,一刻千金,千金难买!
    武汉不能丢!武汉若是落入敌手,这仗还怎么打?我蒋某人何以向国人交代?何以向苏联、英、美等国证明中国抗日的信心和实力,从而得到他们更多的同情和援助?
    蒋介石马不停蹄,刚刚放下那份何应钦送来的绝密文件,便召来冯玉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徐永昌等军事委员会要员,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再次调整审定武汉会战的军事部署。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日本,国内战争机器高速运转,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连连得手,让这个原本就缺乏内省能力的岛国民族,进入了一种被贪欲和胜利膨胀了的癫狂状态。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福冈、神户、札幌等地的街头,到处涌动着参军参战的热潮,就连为前方将士提供性服务的“战地服务团”,也因狂热的青年女学生争相报名而人满为患。
    占领徐州后,日军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中国的战略空间太大,中国的抗战意志极为坚强。他们原本认为,中国是一个劣等民族,中国的格局是一盘散沙,中国远远地落在了他们的后面。当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猛崛起,大胆引进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迅速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时候,中国这个曾让他们无比敬畏的近邻,这个四方来朝的东方大国,却还陶醉在闭关锁国的温床上。当日本军方研制并开发出88式、94式、96式战机,BR-20式重爆、97式重型轰炸机、M-25装甲车、89式坦克、航空母舰、战列舰、重洋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各种轻重型火炮以及“歪把子”、“三八”大盖、特种烟(毒气筒)等让英、美、德、意等西方军事强国也为之侧目的新式武器,并将这些武器大量生产配备至各个师团、航空大队以及舰队士兵手里的时候,连普通汽车也造不出的中国却在忙于打内战,中国各地的城头上还在不时变换着各种大旗,各路军阀们的手里还拿着过时的“汉阳造”、“中正式”、“巩县式”步枪和大刀等老掉牙的武器,为了争夺地盘和吞并对方甚至为了争夺一个女人而打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
    日本大本营原以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因而在卢沟桥事变全面入侵中国时,他们曾狂妄地宣称:只要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
    而事实上,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让日本大本营损兵折将,恼羞成怒,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面。台儿庄惨败,他们出于面子,便兴师动众发动了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他们只占了一座空城,中国军队的主力却跳出徐州,让他们颜面尽失。
    这个时候,日本大本营却仍然固执地认为,中国只需要后一击便会轰然倒塌。因为根据他们的精确统计,攻占徐州后,大半个中国已经落入他们手中,其中包括中国的精华地区,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已不堪一击。
    因此,日本大本营饿狼般贪婪的目光,又垂涎三尺地盯上了中国的中南重镇——武汉。
    这个偏居一隅的短视、狂躁、急功近利而又缺乏内省能力的岛国民族,不会也永远不可能知道,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浸润的古老民族,当这个民族一旦遭受异族入侵,便会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韧性,在这种民族凝聚力和民族韧性裂变释放出的巨大力量面前,任何入侵者都休想征服这个民族。当然,这种力量也是任何精密的仪器所无法计算的。
    在日本大本营看来:武汉,多么美妙的地方!其地北连河南、南接湖南;中国大河长江穿城而过,蜿蜒东去,可呼应江西、安徽两省;溯江而上,则可背靠巴蜀大后方。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政治因素,占有这样一方“九省通衢”的宝地,便可事实上摧毁国民政府,至少把它赶到西南一隅降为“地方政府”,这样有利于引诱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出来与日本政府“合作”,重新建立一个听命于它的“中国政府”。因此,日本大本营认为“攻占汉口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机会”,“只要攻占了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那时习惯称武汉为汉口)
    基于这种战略构想,日军大本营决定转兵攻占武汉。
    武汉,这座江汉平原上的“华中明珠”,这座“九省通衢”的通都大邑,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一时间,山河变色,血雨腥风,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武汉,凝聚了世人焦虑的目光,牵扯着世界各国或凶残或善良的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后世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长江流域的武汉会战,起于1938年6月12日日军进攻安庆,止于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历时四个半月。中日双方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上千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创下了中国自抗日战争以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投入兵力多、战线长、牺牲惨重的纪录。
    后世学者的评价并非妄言,从战后双方解密的资料就可证实:
    武汉会战,日军先后投入兵力共14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5个航空团,出动空军截击机和轰炸机400余架、舰艇140余艘,共计兵力40万人。
    中国军队投入兵力共120个师,作战飞机200余架,舰艇30余艘,共计兵力100余万人。
    如此看来,日本天皇裕仁豁出去了!
    中国的军事统帅蒋介石也豁出去了!(参见张洪涛著《国殇》、江涛著《抗战时期的蒋介石》)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