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64.67 6.6折 ¥ 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赵旭东,张亚林,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0690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134653
上书时间2024-11-04
不论是理论架构还是操作技术,心理治疗总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种心理治疗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可能适用于特定的社会人群。没有哪一种心理疗法能包打天下,能单独地应对这错综复杂的世界,能单独地解决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是一项科学的艺术,要倾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否定和肯定,不断地摒弃和积累。心理过程变化多端,再多的经验与再好的悟性都有用武之地。有时貌似不同却殊途同归,有时表现相似却结局各异。时而显示科学的规律,时而似有艺术的变幻。
《心理治疗》兼容并蓄,试图包罗中国万象、世界万象。聪明的读者自会各取所需,从不同的治疗流派中寻求到有利健康的“精神活性物质”。没有门户之见,脚踏实地地进行心理治疗的人也许能体会到: 真正影响疗效的*后恐怕只是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医者的人格魅力,剩下的都是形式、招牌和包装。本书的编写吹响了我国当今心理治疗的集结号,旨在反映我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历史积淀、当代创新、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不仅展现了近年来心理治疗的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更着重展示和集成了中国学者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成果和贡献。
赵旭东,云南曲靖人。先后就读于昆明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别获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精神医学、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精神科主任医师。
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引进及规范化发展。出版中、英、德文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二、三等科技奖7项,培养硕士、博士生60余名。主持制定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规范》《临床心理科设置标准》等技术规范、法规文件。
兼任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国际心理治疗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张亚林,湖南张家界人,医学博士,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湘雅名医,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制定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领衔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和研究生教材《高级精神病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徐特立教育奖、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被树立为湖南省师德标兵。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CMB等课题,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50多本,培养硕、博士5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评审专家、国家三大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
前言
上编 心理治疗概述
1 心理治疗的现状
1.1 国内心理治疗现状
1.2 国际心理治疗现状
1.3 心理治疗发展趋势
2 心理治疗与人文社会科学
2.1 心理治疗的学科属性
2.2 心理治疗与哲学
2.3 心理治疗与文化
3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1 概述
3.2 心理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3.3 神经可塑性: 大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治疗对大脑影响的可能机制
3.4 结论
4 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
4.1 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
4.2 心理治疗的实验研究
4.3 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
5 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5.1 中医心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5.2 中医心理学的快速发展
中编 心理治疗的流派与方法
6 主流的心理治疗
6.1 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
6.2 行为疗法
6.3 认知疗法
6.4 系统及家庭婚姻疗法
7 中国及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疗
7.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7.2 移空技术
7.3 钟氏领悟疗法
7.4 心理疏导疗法
7.5 主客观分析疗法
7.6 佛学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附录: 移空技术记录纸
8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8.1 森田疗法与森田式心理疗法
8.2 正念疗法
8.3 接纳承诺疗法
8.4 表达性艺术治疗
8.5 格式塔疗法
8.6 焦点解决治疗
8.7 团体心理治疗
8.8 基于电话、网络的心理咨询
下编 心理治疗的临床运用
9 儿童人际创伤的治疗干预
9.1 儿童性侵犯:“家庭为本”关系取向治疗模式
9.2 家庭养育逆境相关心理创伤的治疗
10 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10.1 概述
10.2 儿童心理治疗发展简史
10.3 儿童心理治疗的特点、原则及家长的作用
10.4 儿童心理治疗的基本步骤和选择及影响因素
10.5 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常用方法
10.6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
11 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早期心理社会干预
11.1 精神病的早早期识别
11.2 精神病的早早期社会心理干预
12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12.1 精神分裂症CBT发展历史
12.2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循证医学证据
12.3 CBT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理解
12.4 精神分裂症CBT的总体安排
12.5 精神分裂症CBT的主要技术
12.6 精神分裂症CBT与其他心理治疗
12.7 精神分裂症CBT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13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13.1 引言
13.2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13.3 早期表现及临床特征
13.4 躯体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3.5 心理治疗
13.6 小结
14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的心理治疗
14.1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流行状况
14.2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成因
14.3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滥用和依赖的心理行为理论
14.4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的行为治疗
14.5 物质滥用心理行为治疗的发展
14.6 我国心理治疗在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中的现状
14.7 面临的挑战
14.8 建议
15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15.1 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
15.2 人格障碍的临床意义
15.3 人格障碍的治疗
15.4 不同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16 心身性障碍的心理治疗
16.1 引言
16.2 心身性障碍的概述
16.3 心身性障碍的心理治疗实践
16.4 心身性障碍心理治疗中尚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7 婚姻与性治疗
17.1 婚姻与性治疗的概念
17.2 婚姻与性治疗的治疗原则
17.3 性治疗的理论与模式
17.4 婚姻与性治疗的研究方法
17.5 婚姻与性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7.6 婚姻与性治疗的主要技术
17.7 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学
17.8 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18 家庭暴力的系统综合干预
18.1 家庭暴力概述
18.2 家庭暴力的干预
19 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
19.1 家庭暴力的定义
19.2 家庭暴力的流行学数据
19.3 家庭暴力的发生因素
19.4 施暴者与受虐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19.5 夫妻暴力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
19.6 家庭暴力的危机干预
19.7 家庭暴力“三结合”心理干预模式
19.8 针对新婚夫妻暴力“两教育三训练”干预
19.9 有儿童虐待史抑郁症患者的针对性“3R”心理治疗
19.10 家庭暴力的异质性团体心理干预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相关的内容
附录2 《心理治疗规范》(2013年版)
附录3 关于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现状的报告
附录4 心理治疗的中国故事: 精神科医生的见闻和人类学家的观察
不论是理论架构还是操作技术,心理治疗总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种心理治疗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可能适用于特定的社会人群。没有哪一种心理疗法能包打天下,能单独地应对这错综复杂的世界,能单独地解决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是一项科学的艺术,要倾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否定和肯定,不断地摒弃和积累。心理过程变化多端,再多的经验与再好的悟性都有用武之地。有时貌似不同却殊途同归,有时表现相似却结局各异。时而显示科学的规律,时而似有艺术的变幻。
《心理治疗》兼容并蓄,试图包罗中国万象、世界万象。聪明的读者自会各取所需,从不同的治疗流派中寻求到有利健康的“精神活性物质”。没有门户之见,脚踏实地地进行心理治疗的人也许能体会到: 真正影响疗效的*后恐怕只是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医者的人格魅力,剩下的都是形式、招牌和包装。本书的编写吹响了我国当今心理治疗的集结号,旨在反映我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历史积淀、当代创新、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不仅展现了近年来心理治疗的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更着重展示和集成了中国学者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成果和贡献。
赵旭东,云南曲靖人。先后就读于昆明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别获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精神医学、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精神科主任医师。
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引进及规范化发展。出版中、英、德文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二、三等科技奖7项,培养硕士、博士生60余名。主持制定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规范》《临床心理科设置标准》等技术规范、法规文件。
兼任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国际心理治疗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张亚林,湖南张家界人,医学博士,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湘雅名医,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制定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领衔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和研究生教材《高级精神病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徐特立教育奖、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被树立为湖南省师德标兵。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CMB等课题,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50多本,培养硕、博士5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评审专家、国家三大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
1.1 国内心理治疗现状
我国当代的心理治疗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进步较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得到发展。
通常,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是合二为一、相提并论的。没有分化的原因可能反映了学术观点上的见解,也可能是因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虽然本文的主题是心理治疗,但引用以往文献的很多调查数据,未必是单指心理治疗。
以下几个标志性事件显示中国心理治疗的发展正在跑步加入现代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进程之中:
(1) 1990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
(2) 2002年卫生部和人事部对在卫生部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作出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方面的规定,同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的试行规定;
(3) 2007年2月中国心理学会建立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
(4) 2012年10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该法及与其配套的《心理治疗规范》于2013年5月1日起同时生效;
(5)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了十一个心理疾患诊疗领域的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累累,其中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面世,以及《我国家庭、婚姻、亲子关系问题的综合筛查评估与干预示范研究》。
1.1.1 心理治疗的从业人员
从业者数量
通盘看来,我国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十分匮乏,名副其实的心理治疗师在人口中的比例非常低,但进入21世纪以来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从2003年至2009年底,有16.4万人次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咨询师证书。但无法估计在这些获得证书的人当中有多少人真正从业,因为很多人出于各式各样的动机参加了学习和考试,却并非真正要以此为业。曾有人估计2009年全国约有7.3万专业从业人员,其中,获得咨询师证书的人员中有5.3万人从事该方面的相关工作,但这些人大多数并不是专职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
2007年对不同机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状况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大学有7.26±4.871名专业人员,综合医院有4.82±6.803名,精神病专科医院有7.22±5.451名。一项根据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相关机构负责人所估计的专业人员与被服务的居民比例进行的研究显示,至2007年我国在综合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的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在11725人左右。卫生部统计,2011年底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医师2.05万人(平均1.49人/10万),精神科注册护士3.53万人(平均2.58人/10万),精神科其他卫技人员1.30万人(平均0.95人/10万)。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极少,几乎空白。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医务人员培训教材。编写组编,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3。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各种文件中,有关中国的后几种专业人员的数据长期阙如,或者提供不全。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5年全球人均GDP为中高收入的国家每万人有精神科床位7.7张,每10万人拥有精神科执业医师2.03人、精神科注册护士9.7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3.94人;相比之下,我国精神卫生服务在资源数量上的差距极为明显。
到了2015年左右,上述数据指标有的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根据专题研讨会资料,通过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人数已达90余万。但在医疗机构内,由于设置了比较严格的准入条件,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人数的增长比较缓慢。根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精神科医师数要从2万多名增加到4万名。到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领导会议发言时宣布,精神科医师数目已经增至3.34万人;与此同时,已经有约10000人在医疗机构获得初级、中级心理治疗师职称。2020年,精神科医生数已达4万人。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制度在2017年发生了一个突然的变化——在2015年、2016年两年间,获得二级、三级证书者已达130万人次(有人拥有两个证书)。但是,该项考试在国务院清理整顿各种考试、发放证照工作的过程中,于2017年被取消。对此,心理学、医学界的专业人员普遍认为此项考试制度在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起步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门槛太低,不符合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要求,应该予以取消。现在,大家都期盼用更好的注册、执照制度来促进和规范心理咨询领域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专业人员的比例相对于我国13亿多的人口而言数量太少,目前的从业人员数目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民众对专业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业者质量
资料显示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为: 医院的医务人员,多为精神科、神经科及全科医生背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多为教育学或心理学背景;以及在社会机构中从事相关服务的人员,多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背景。2009年北京272家综合医院中共369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其中63.9%仅有初级或不具备专业水平;69.9%目前没有达到本科学历;41.9%从事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年限不足5年;11.6%未接受过专业培训,44.2%接受专业培训不足一年。与一、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人员接受的培训更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规范与示范研究”项目组在2010年—2011年期间,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对我国六大行政区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从业者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共抽样调查1325位从业者,有1232位完成调查问卷。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15.0%,本科学历者占53.0%,硕士学历者占28.1%,博士学历者占3.9%。从业者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为0.5—43年,平均从业时间为5.82年,其中≤5年者占60.3%。从业者中兼职者占52.8%,有职业证书者占76.8%。继续教育学时差距很大,为0—1200个学时,平均不足70学时。
在督导方面,在发达国家如英国实行咨询督导终身制;成为咨询师后,必须坚持每月接受督导,个体督导一般维持在每月1到1.5小时。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从业者中有87.3%的人希望有督导,而现实中只有28.0%的人接受过督导。而另一项对全国29个省市1392名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调查研究显示,42%的从业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人员的督导,71.5%的从业人员目前没有心理督导师。
在职业伦理方面,2006年对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从业者的伦理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从业者职业伦理意识总体较强,但在知情同意方面需加强培训。而专业培训是增强职业伦理意识的重要途径。
有资料表明,在没有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常会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美国1976—1991年临床工作者被指控渎职的原因中,不妥当的治疗占14%,而造成这种后果的主因是心理工作者缺少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没有资格在临床领域工作,导致治疗时不能胜任。正因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职业化建设起步晚,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国外的前车之鉴提示我们正规的系统化培训对于心理卫生职业化发展之重要,建立职业认证和系统化培训迫在眉睫。
1.1.2 心理治疗的服务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民众对于心理健康专业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2007年相关机构负责人的报告,不同机构每月接待来访者数量分别为: 大学平均为184.91人,综合医院平均为735.50人,精神病专科医院平均为1455.39人。在大学中,主要接待一般心理问题(66.85%);综合医院中则是一般心理问题、抑郁症和焦虑障碍三种类型多(20%—22%);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以精神病性疾病为主(33.27%),其次是抑郁症病人(22.25%)。
通过对1159名群众进行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74.2%的人认同“当今社会不少人需要心理咨询”;62.7%否认“心理问题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