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解中医体质养生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4.28 3.8折 38 全新

库存6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秋玲、刘涛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48248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9752368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古以来,中医养生之道便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它不仅是一门医学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艺术的体现。中医体质养生,作为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因人而异、因体而异的养生原则,旨在通过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目标。
体质是人类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历代医家都重视研究人的体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这已成为体质研究的总体框架。中医体质养生理论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将人群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大类型,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易患疾病和养生方法。
中医体质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强调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运用中药、经络穴位调治等方法来改善体质偏颇,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中医体质养生也倡导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统一。
本书旨在普及中医体质养生的知识和方法,引导读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掌握适合自己的养生技巧,从而改善身体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39号)资助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56号)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
2024年3月



导语摘要

本书主要由养生篇和针灸篇组成。养生篇介绍了气虚体质、气郁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特禀体质和平和体质九种体质类型,从主要表现、成因、易感疾病及养生原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研读此书,有助于深入了解和辨识自身的体质类型,并通过学习书中阐述的养生原则与方法,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针灸篇主要介绍了十四经脉的常用腧穴以及一些针刺和艾灸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读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针灸知识,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常用穴位和注意事项,从而积极调理身体。本书适合广大养生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目录

养生篇
第一章 气虚体质养生  002
一、气虚体质的主要表现  002
二、气虚体质的成因  003
三、气虚体质易感疾病  003
四、气虚体质养生原则:补脾益气  003


第二章 气郁体质养生  014
一、气郁体质的主要表现  014
二、气郁体质的成因  015
三、气郁体质易感疾病  015
四、气郁体质养生原则:疏肝理气,补益肝血  016


第三章 阳虚体质养生  026
一、阳虚体质的主要表现  026
二、阳虚体质的主要成因  026
三、阳虚体质易感疾病  027
四、阳虚体质养生原则:温阳益气  028


第四章 阴虚体质养生  033
一、阴虚体质的主要表现  033
二、阴虚体质的成因  034
三、阴虚体质易感疾病  034
四、阴虚体质养生原则:滋阴润燥  035


第五章 湿热体质养生  041
一、湿热体质的主要表现  041
二、湿热体质的成因  042
三、湿热体质易感疾病  043
四、湿热体质养生原则:疏肝利胆  044


第六章 痰湿体质养生  051
一、痰湿体质的主要表现  051
二、痰湿体质的成因  052
三、痰湿体质易感疾病  052
四、痰湿体质养生原则:健脾祛湿  054


第七章 瘀血体质养生  061
一、瘀血体质的主要表现  061
二、瘀血体质的成因  062
三、瘀血体质易感疾病  063
四、瘀血体质养生原则:疏肝活血  064


第八章 特禀体质养生  072
一、特禀体质的主要表现  072
二、特禀体质的主要成因  072
三、特禀体质易患疾病  073
四、特禀体质养生原则:补益肺脾  074


第九章 平和体质养生  079
一、平和体质的主要表现  079
二、平和体质养生原则:坚持锻炼,重在维护  079



针灸篇
第一章 中医体质养生常用穴位  085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主要腧穴  085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腧穴  089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主要腧穴  092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主要腧穴  096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主要腧穴  100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主要腧穴  101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腧穴  104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主要腧穴  112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腧穴  114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腧穴  117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主要腧穴  119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主要腧穴  122
第十三节  任脉主要腧穴  124
第十四节  督脉主要腧穴  128


第二章 毫针刺法  134
一、进针  134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136
三、行针  138


第三章 灸法  141
一、灸法的作用  141
二、灸用材料  142
三、灸法的分类  143
四、灸法的操作方法  143
五、施灸的禁忌  147
六、灸后的处理  148



参考文献  149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由养生篇和针灸篇组成。养生篇介绍了气虚体质、气郁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特禀体质和平和体质九种体质类型,从主要表现、成因、易感疾病及养生原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研读此书,有助于深入了解和辨识自身的体质类型,并通过学习书中阐述的养生原则与方法,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针灸篇主要介绍了十四经脉的常用腧穴以及一些针刺和艾灸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读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些针灸知识,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常用穴位和注意事项,从而积极调理身体。本书适合广大养生爱好者阅读。



主编推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