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5.85 6.6折 ¥ 69 全新
库存84件
作者袁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34131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9742008
上书时间2024-11-04
《干眼勿扰》 于2020 年4 月出版,出版后深受读者的喜爱,很多患者朋友反馈通过阅读这本书,对干眼的防治有了直观认识,但对于干眼中最为常见的原因——睑板腺功能障碍始终觉得名字拗口,对其发生原因、具体表现、防治方法缺乏详细了解。近3 年,随着短视频等的流行,电子产品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广泛使用,出现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人数也日益增多,需要有一本针对这一问题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让读者可以在轻松一笑中收获知识,提升对干眼的全面认识。
我和潘莉从 2022 年开始计划撰写《 干眼勿扰 2:锁住水润》 一书,并得到了孙旭光教授一如既往的指导。本书承续《 干眼勿扰》 的漫画风格,将艰深难懂的医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不同的是主人公改成了本书讲述的主题——睑板腺(睑睑),通过它的拟人化视角,让读者跟随服务不同客户的睑板腺,了解它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个性化解决方案。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以使读者对睑板腺的作用、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治疗及护理知识具有全面的认识。本书作为干眼防治的有效工具,期望可以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与建议。
2024 年3 月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系统论述分子生药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形成的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第二篇介绍分子生药学所用的研究方法、技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着重讨论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主要论述分子生药学在药用植物资源、生药鉴定、有效成分基因调控和生产、生物转化、抗逆基因工程等9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药院校生药专业、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分子生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等。
第一章 概述/ 1
一、 分子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 / 1
二、 分子生药学的主要内容 / 2
三、 分子生药学的内涵与外延 / 3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 5
第一节 基因/ / 5
一、 基因的结构 / 5
二、 基因的种类 / 7
三、 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 8
第二节 基因组/ /11
一、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分类 /11
二、 基因组的结构组成 /13
三、 基因家族 /14
第三节 数量遗传学/ /15
一、 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 /15
二、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6
第三章 主要通用技术与生物信息学/18
第一节 DNA 分子标记技术/ /18
一、 DNA 分子标记概述 /18
二、 DNA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 /18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 /20
一、 生物信息学概述 /20
二、 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药学中的应用 /21
第三节 碱基测序技术/ /22
一、 碱基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二、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23
第四节 蛋白质组学技术/ /25
第五节 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大数据平台/ /26
第四章 中药资源与分子系统学/29
第一节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概念与发展/ /29
一、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概念和特点 /29
二、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与展望 /31
三、 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35
第二节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基础理论/ /37
一、 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相关概念 /37
二、 分子性状及其分析 /38
三、 系统进化树的重建 /41
四、 物种形成及其判别标准 /43
第三节 中药资源分子系统研究概况/ /46
一、 药用植物分子系统研究 /46
二、 药用动物的分子系统研究 /50
第五章 中药分子鉴定/54
第一节 中药分子鉴定概述/ /54
一、 中药分子鉴定概况 /54
二、 分子鉴定方法建立前应做的准备 /56
三、 采样原则 /57
四、 方法学考察 /57
五、 应用示例——金银花配方颗粒的位点特异性PCR 鉴别研究 /57
六、 技术创新 /59
第二节 中药分子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的应用/ /64
一、 中药分子鉴定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的应用现状 /65
二、 中药分子鉴定法标准研究技术策略 /66
第三节 中药分子鉴定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69
一、 中药系统鉴定 /69
二、 中药双分子标记鉴定法 /70
三、 药材生长年限的鉴定 /71
四、 野生与家种(养)药材的鉴定 /71
五、 中药快速分子鉴定 /73
六、 中成药的鉴定 /74
第六章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研究/75
第一节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概述/ /75
一、 功能基因组定义 /75
二、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的主要研究内容 /76
第二节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研究/ /77
一、 中药资源基因组研究 /77
二、 中药资源转录组研究 /79
三、 中药资源代谢组研究 /85
四、 中药资源表型组研究 /93
第三节 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01
一、 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现状 / 101
二、 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趋势 / 103
三、 用于加快中药材品种选育的研究策略 / 105
第七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 107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合成途径的代谢类型/ / 107
一、 初生代谢 / 107
二、 次生代谢 / 108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类型/ / 109
一、 糖类 / 109
二、 苷类 / 110
三、 醌类 / 111
四、 苯丙素类 / 112
五、 萜类 / 113
六、 甾体 / 114
七、 生物碱 / 115
八、 鞣质 / 116
第三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 116
一、 莽草酸途径 / 116
二、 甲羟戊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 / 124
三、 氨基酸途径 / 127
四、 其他途径 / 130
第四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展望/ / 133
一、 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研究 / 133
二、 生物转化与组合生物转化 / 134
三、 代谢工程 / 134
四、 合成生物学 / 135
第八章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 136
第一节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策略/ / 136
一、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特点 / 136
二、 个体水平的调控及应用 / 137
三、 细胞水平的调控及应用 / 140
四、 分子水平的调控及应用 / 142
第二节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实例/ / 147
一、 紫杉醇生物合成调控 / 147
二、 长春碱生物合成调控 / 151
三、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调控 / 154
四、 丹参酮及丹酚酸生物合成调控 / 156
第九章 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163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过程概述 / / 163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 164
一、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 164
二、 环境因素的影响 / 171
三、 中药材的采收期 / 181
第三节 中药材品质的形成及调控技术/ / 182
一、 遗传因素的影响 / 183
二、 环境因素的影响 / 184
三、 种植及采收加工技术的影响 / 184
四、 提高中药材品质的途径 / 185
第四节 中药材产量的形成及调控/ / 186
一、 中药材产量的形成 / 186
二、 中药材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 / 186
三、 提高中药材产量的途径 / 187
第十章 药用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189
第一节 药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概述/ / 189
一、 共生关系 / 189
二、 互生关系 / 191
三、 寄生关系 / 192
第二节 有益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的影响/ / 193
一、 提高栽培药用植物的产量 / 193
二、 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 194
三、 促进种子萌发 / 194
四、 抗栽培药用植物的病害 / 195
五、 增强栽培药用植物的抗非生物胁迫能力 / 195
第三节 影响药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因素/ / 195
一、 根际分泌物的影响 / 195
二、 植物种类的影响 / 196
三、 微生物种类的影响 / 196
四、 土壤条件的影响 / 197
第四节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分子基础/ / 198
一、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基础 / 198
二、 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互作的分子基础 / 200
三、 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的分子基础 / 202
四、 参与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信号物质 / 203
第十一章 药材道地性及其生物学成因/ 209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概念及属性/ / 209
一、 道地药材概述 / 209
二、 道地药材的形成假说 / 210
三、 道地药材的“优形优质”特征 / 212
第二节 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形成的遗传机制/ / 213
一、 遗传变异机制 / 213
二、 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 / 219
三、 应用实例 / 221
第三节 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的统一性/ / 223
一、 研究现状 / 223
二、 研究展望 / 224
第十二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异源生产/ 226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概述/ / 226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方法/ / 227
一、 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宿主选择 / 227
二、 中药活性成分微生物系统合成策略 / 230
三、 中药活性成分植物系统合成策略 / 233
第三节 植物天然产物异源生产的应用/ / 237
一、 萜类 / 237
二、 生物碱 / 238
三、 苯丙素类 / 239
第四节 植物天然产物异源生产研究案例/ / 243
一、 利用酿酒酵母生产丹参酮类化合物 / 243
二、 在大肠杆菌内合成蒂巴因 / 244
三、 以植物作为底盘生产紫杉醇 / 246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 250
第一节 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的发生与分布/ / 250
一、 多倍体的概念与分类 / 250
二、 药用植物多倍体及其研究的意义 / 251
第二节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 252
第三节 多倍化促进新表型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 / 254
一、 多倍化导致染色体数目与基因组结构变异 / 254
二、 基因的丢失、沉默和激活 / 254
三、 多倍化对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 255
四、 多倍化可引起广泛的转录调控变异 / 256
五、 植物多倍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 256
六、 植物多倍体研究展望 / 257
附录 常用名词术语汉英对照/ 259
推荐阅读书目/ 272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系统论述分子生药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形成的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第二篇介绍分子生药学所用的研究方法、技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着重讨论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主要论述分子生药学在药用植物资源、生药鉴定、有效成分基因调控和生产、生物转化、抗逆基因工程等9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药院校生药专业、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分子生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