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通史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加坡通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3.39 3.4折 68 全新

库存27件

江西南昌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7.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学刚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2474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730118

上书时间2024-11-04

评价10399好评率 99.76%

  • 物流很快 145
  • 包装仔细 141
  • 品相不错 140
  • 发货速度快 139
  • 非常满意 119
  • 值得信赖 114
  • 服务态度好 108
  • 价格实惠 106
  • 物超所值 95
  • 品相超预期 88
  • 描述严重不符 13
  • 书质量太差 7
  • 有小瑕疵 4
  • 品相未达预期 3
  • 服务不太好 3
  • 服务态度差 3
  • 物流太差 3
  • 包装简陋 2
  • 描述不符 2
  • 发货太慢 2
  • 联系不到卖家 2
  • 发货有点慢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跳出西方史学研究窠白,纵览新加坡从古至今的历史,重新发掘、整理和解读了新加坡在中华文明、马来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叉影响下形成的兼容并蓄、融合东西的独特思想与文化。



作者简介

张学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曾于2010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历史与现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现状等。主要专著有《列国志:马来西亚》《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中美亚太共处之道:中国、美国与第三方》等。



目录

第一章多元灿烂的古代文明 / 1


一、 最早的居民——马来先民 / 1


二、 国际自由港淡马锡王国 / 4


三、 “狮城”崛起:信诃补罗王国 / 8


四、 有关上述时期的传说和文献 / 11


五、 马六甲王国的兴起 / 14


六、 马六甲王国的衰亡 / 24


七、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新加坡和中华文明对新加坡的影响 / 27


八、 古印度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 36


九、 阿拉伯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 / 39


作者点评 / 40


 


第二章殖民地记忆 / 42


一、 柔佛王国“联荷抗葡” / 42


二、 英、荷争夺柔佛王国 / 47


三、 新加坡开埠与英国吞并柔佛王国 / 51


四、 莱佛士 / 52


五、 建立海峡殖民地 / 58


六、 华人主体社会的形成 / 62


七、 殖民地时期建筑 / 68


八、 殖民地时期的华文文学 / 74


九、 殖民地时期新加坡华人对当时中国革命工作的支持 / 75


作者点评 / 85


 


第三章日据狂潮 / 86


一、 日本法西斯入侵马来半岛 / 86


二、 狮城沦陷 / 88


三、 血腥大屠杀 / 92


四、 日据时期的苦难生活 / 98


五、 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 / 100


六、 敌后抗日活动及日军的最终覆亡 / 103


七、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加坡华文文字 / 106


作者点评 / 107


 


第四章国家独立 / 108


一、 英国人回归与新马分治 / 108


二、 新加坡自治 / 110


三、 李光耀的早期政治生涯 / 114


四、 新马合并与短暂的联邦岁月 / 119


五、 族群骚乱与含泪独立 / 125


六、 战后初期新加坡的经济 / 132


七、 战后初期新加坡的文化运动 / 135


作者点评 / 138


 


第五章独立后的新加坡 / 139


一、 李光耀执政初期(1965—1969):走出务实发展新天地 / 139


二、 李光耀执政中后期(1970—1989):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 / 143


三、 吴作栋执政前半期(1990—1996):锐意进取实现产业再


升级 / 145


四、 吴作栋执政后半期(1997—2004):成功应对两次危机 / 147


五、 李显龙执政时期(2004年至今):继往开来,持续发展 / 151


六、 李光耀逝世:影响深远,启迪后人 / 155


七、 新加坡独立后的政治智慧:开明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 / 158


八、 新加坡独立后的族群政策:多元族群和谐共存 / 162


九、 新加坡独立后的法治思想及司法实践 / 170


十、 新加坡独立后的外交与安全理念:国防建设三原则与大国平衡战略 / 174


十一、 新加坡独立后的建筑艺术成就 / 177


十二、 新加坡独立后的代表性文学作品 / 191


作者点评 / 192


 


参考书目 / 194


 


后记和鸣谢 / 196



内容摘要

本书跳出西方史学研究窠白,纵览新加坡从古至今的历史,重新发掘、整理和解读了新加坡在中华文明、马来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叉影响下形成的兼容并蓄、融合东西的独特思想与文化。



主编推荐

张学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曾于2010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历史与现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现状等。主要专著有《列国志:马来西亚》《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中美亚太共处之道:中国、美国与第三方》等。



精彩内容

三、 李光耀的早期政治生涯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20世纪世界主要政治家之一。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由于大埔县为纯客家人区域,因此李光耀祖辈均为客家人。其曾祖父李沐文于1862年下南洋谋生,最终定居当时仍隶属于英国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

 

李光耀是父亲李进坤与母亲蔡认娘的长子,然而对李光耀人生教育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父母,而是他的祖父李云龙。由于祖父自小对李光耀施以英语教育,因而他自幼就受到西方开放之风的强烈影响。1935年,12岁的李光耀考入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初中部,1940年17岁时他又考入该校高中部。如前所述,这所学校由新加坡的开埠者及英国驻新加坡首任总督莱佛士于1823年6月5日创办,是一座典型的英式精英基础教育学校。

 

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李光耀不得不被迫中断高中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光耀于1946年荣获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乘“不列颠号”远赴英伦留学。起先,李光耀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受导师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拉斯基启蒙,开始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反思,逐渐产生反殖民思想。随后,李光耀转学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学,并在1949年获得“双重一等荣誉学位”,以榜首的成绩毕业。1950年6月,李光耀在伦敦获得职业律师资格,并在英国加入了一个由旅居当地的东南亚人组成的团体“马来亚论坛”,该组织以“争取马来亚独立”为目标。

 

1950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先后为百余个工会和协会担任法律顾问,并经常代表工会打官司,甚至义务为工会争取权利,为此甚至曾收到所在律师事务所要求其减少代理此类诉讼业务的“劝告信”。1952年,邮电制服职工联合会与英国殖民政府发生纠纷,当时在“黎觉与王律师馆”担任初级律师的李光耀代表工会打官司,成功地帮助罢工的邮政职员与政府达成协议,因而名声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为未来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李光耀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自豪地写道:

 

1952年某天下午,三个马来人和一个印度人身穿邮差制服,到黎觉与王律师馆来找我。……市议员A.P.拉惹建议他们到黎觉与王律师馆来同我接洽……于是我接受下来,完全不考虑律师费的问题。

 

……报上的报道和宣传提高了我的专业声望。我不再只是个从剑桥回来获得学术荣誉的莽撞的年轻律师。人们眼看我怎样跟罢工工人打交道,怎样领导他们,怎样替他们说话,没有造成什么破坏便取得了胜利。我指出了政府前后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我以理服人而不积怨。邮差罢工使我受到公众的注意。在新加坡和马来亚成千上万工人的心目中,我的威望直线上升,又没吓坏受英文教育的知识分子。我和朋友们现在深信,我们可以在工会中建立群众基础,并因此而进一步获得政治力量,我们找到了动员群众支持的方法。

 

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留学归国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知识分子等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大会,正式组建人民行动党并发表建党宣言,发出了新加坡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的最强音:“人民行动党完全有信心与决心去实现独立自主的马来亚国。我们认为,真正代表马来亚人民的政党,他们今天的迫切任务,应该是尽速终止殖民地主义。”华文报刊表达了华人社会对人民行动党的期望,《南洋商报》社论给予高度赞许:人民行动党的成立,无疑可使当地人民观感一新,特别是在行动方面,我们希望由于该党名副其实,未来的一切,都可以由行动的表现来求取实现,领导当地人民以行动争取真正的独立自治。

 

1955年,李光耀在按照林德方案举行的首届选举上(当时新加坡只是个半自治邦)当选议员,正式踏入政坛。

 

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参加了新加坡自治邦的首次大选。关于那次决定新加坡以及李光耀本人政治命运的大选,他在回忆录中如此描述自己所受到的热烈支持:

 

无论是街头会议还是群众大会,都可能是多姿多彩的场合。选举使不同种族的不同文化习俗流露出来。华人亲自向候选人献上绣了四或八字贺词的锦旗,以示支持。它们最大可以是三四米长,需要多人一起上台协助献旗者在赞赏的群众面前拉开。候选人鞠躬接受之后,就和献旗者一起跟锦旗合照。

 

印度人献上鲜花花环,通常是白色的素蓉花(俗称鸡蛋花)或万寿菊配金银线束,有的重达1千克。有时支持者一晚先后在我的脖子套上6到12个大小不等的花环,直到把我整个头遮住,脖子支撑得很辛苦。幸好我对他们所用的鲜花不敏感。

 

马来人献上用金银线织成的头饰,那是高级首领在庆典上佩戴的。这些东西都不便宜,人们不常献赠。但是候选人受人拥戴的话,可能得到50到100面锦旗,把它们分别挂在连成一串串的彩色灯泡之间,使群众大会增添喜庆的气氛。每面锦旗上都有献赠者的名字,也许是宗乡团体或同业公会以这样公开的方式支持候选人。有关团体一表态之后,它的会员便会协助候选人争取胜利。支持者如果是店主,就会送东西支持——做竞选布条所用的白布,让工作人员解渴的汽水等——而不是实际参加拉票活动。

 

得到新加坡各界拥护的李光耀及其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果然不负众望。人民行动党一举成为新加坡第一大党,李光耀本人也得以成功出任新生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首任总理,这标志着传奇般的李光耀时代正式揭开帷幕。

 

四、 新马合并与短暂的联邦岁月

 

李光耀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很现实。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探索由自治迈向独立的道路上,最早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新生的“新加坡自治邦”与同为英国殖民地出身并早一步于1957年取得自治的“马来亚联合邦”合并,共同组建一个强大的、由马来人和华人联合而成的“马来西亚联邦”,然后共同宣布该联邦独立,各族群共享联邦的繁荣。

 

该政治设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回顾新加坡辉煌的古代史就能知道,将新加坡与整个马来亚半岛、马来亚地区合并在一起的政治设想,是建立在马六甲王国与柔佛王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也建立在华人与马来人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更是新加坡这个人口仅有数百万的城市国家维持基本生存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既缺乏资源,又无战略后方,在狭小的领土独立建国实属勉强,因此最好的选择是以整个马来亚半岛、马来亚地区为依托,与马来亚联合邦实现合并。

 

在这一设想上,李光耀与同期“马来亚联合邦”的领导人不谋而合。1961年5月27日,“马来亚联合邦”的首相东姑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后被称为“马来西亚国父”)提议“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沙捞越、北婆罗洲及文莱王国合组一个强大的联邦国家,实现更紧密的经济及政治合作。他的提议反映了马华两族人民联合自强、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呼声,因而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对于东姑拉赫曼的提议,人民行动党表示赞成,但左翼人士担心合并将对其不利,林清祥等13人宣布脱离人民行动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反对新马合并。对此,李光耀决定于1962年9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全民公投,选票上印有三个选项:

 

我支持合并,新加坡获得劳工、教育和其他议定事项的自主权,同时新加坡公民自动成为马来西亚公民;

 

我支持全部及无条件的合并,新加坡应以一州的地位,根据马来亚联合邦的宪法文件,与其他十一州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合并;

 

我支持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条件应不逊于婆罗洲地区所获得者。

 

……

 

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立,其领土包括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自治邦、沙捞越和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等,位于加里曼丹岛的文莱王国因发生叛乱而拒绝合并。按照合并条款,1963年9月16日这天,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联邦下辖的一个州,同时保留了教育和劳工自治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新马合并”。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