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80.72 7.0折 ¥ 115 全新
库存74件
作者[德]卫礼贤 著,杨凯旋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7324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5元
货号29727668
上书时间2024-11-04
卫礼贤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纪年法论述中国文明史,着眼于重点阐释各个历史时期推动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中国文明史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视角。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建筑、家居、碑刻、铜器、玉器、瓷器、字画等中国文化元素。让中国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西方人看待中国文化历史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西方人的阐述,深度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1873-1930),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他1899 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很快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国居住长达25年。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创办了“德华神学校”,1901年定名为“礼贤书院”,也就是今天的青岛九中,这所学校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早期中学之一,开风气之先。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学,礼贤书院开创了岛城新式教育先河。卫礼贤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典籍的德文翻译,他翻译了《论语》《孟子》《大学》《礼记》《易经》《吕氏春秋》《道德经》《列子》《庄子》等典籍,使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入了德国思想界主流,影响到黑塞、荣格等人。他的学术性研究,创造了同时代汉学学者难以企及的成就。
001 前 言
003 英译序1
005 英译序2
011 引 言 史料来源
011 一、中国古代史籍
021 二、直接史料
047 第一章 上古时代
091 第二章 封建时期
117 第三章 春秋战国
137 第四章 百家争鸣
中世纪的中国
155 第五章 帝国一统(秦)
165 第六章 天下强汉(前206—公元220年)
165 一、汉朝的政治制度
168 二、汉朝的文明发展
177 三、汉朝的领土扩张
184 四、内部腐朽与改革尝试
191 五、东汉时期(25—220年)
194 六、汉末宗教交流
201 第七章 至暗时期(220—588年)
201 一、汉朝的灭亡——三国鼎立
207 二、宗教思想的发展
210 三、士族政治
213 第八章 盛世华章(隋589—618年、唐618—907年)
213 一、一般条件
217 二、科举制与文艺复兴
223 三、外国宗教在中国的发展
228 四、衰落与结束
近代中国
235 第九章 反躬自省(宋960—1279年)
235 一、国家重组以及与周边部落的外交关系
240 二、王安石变法
246 三、宋朝的艺术与文化
259 第十章 风起云涌(元1280—1368年、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
269 后 记
卫礼贤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纪年法论述中国文明史,着眼于重点阐释各个历史时期推动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因素和力量,为中国文明史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视角。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涵盖建筑、家居、碑刻、铜器、玉器、瓷器、字画等中国文化元素。让中国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西方人看待中国文化历史的视角和切入点,通过西方人的阐述,深度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卫礼贤,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1873-1930),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汉学家。他1899 年作为传教士来到中国青岛,很快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国居住长达25年。1900年,卫礼贤在青岛创办了“德华神学校”,1901年定名为“礼贤书院”,也就是今天的青岛九中,这所学校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早期中学之一,开风气之先。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学,礼贤书院开创了岛城新式教育先河。卫礼贤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典籍的德文翻译,他翻译了《论语》《孟子》《大学》《礼记》《易经》《吕氏春秋》《道德经》《列子》《庄子》等典籍,使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入了德国思想界主流,影响到黑塞、荣格等人。他的学术性研究,创造了同时代汉学学者难以企及的成就。
卫礼贤有一种天赋,能够不偏不倚地倾听国外思想的启示,并实现了移情的奇迹,他将中国的知识宝藏带到欧洲……他承认了中国人思想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这种逻辑性和清晰性让他不知所措,也让他深深折服。
——C.G.荣格(著名瑞士心理学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