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文旅融合发展再登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丽江文旅融合发展再登攀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59.32 6.1折 98 全新

库存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国清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3082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718076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文旅融合发展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丽江而言,尤其重要。改革开放后,丽江地方政府认识到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对地方文化进行了保护与开发,使丽江旅游业异军突起,一时间丽江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旅游管理方面。本书作者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丽江文旅发展的过程,在书中对丽江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回顾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见解。



作者简介

杨国清  男,纳西族,1946年出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2007年退休后曾任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多年,被聘为市级地方史志特邀研究员和文旅智库专家。


196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解放军部队院校,度过院校生活、带兵打仗、铁路军代表、军垦农场等16年特殊军旅生涯,1981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地市级领导岗位上历经近20个春秋,亲历改革开放以来丽江的发展与巨变。


从小热爱民族文化,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文化及旅游研究。著有《丽江文化旅游崛起解读》《丽江旅游生态文化随笔》《守望家园》;主编出版“丽江文化系列丛书”《腾飞的翅膀》《丽江:民族团结和睦的家园》《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文化丽江之梦》《“一带一路”与丽江——茶马古道研究论文集》等,并多次获奖。



目录

目 录


 


 


 


 


 


 


 


 


 


 


序 一 和少英 / 1


序 二 奋进者的思想力作 木基元 / 6


前 言/ 12


 


第一章 用新发展理念促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 001


第一节 保护奠基 / 002 第二节 开拓崛起 / 009 第三节 文旅融合 / 014 第四节 旅游革命 / 021 第五节 奋进提升 / 034 第六节 未来展望 / 048


 


第二章 品味感悟丽江特色文化 / 061


第一节 在丽江古城感悟特色文化魅力 / 062 第二节 感悟玉龙雪山文化 / 096


第三节 玉龙雪山与中外名人的情缘 / 111


 


 


 


第三章 推动丽江全域旅游发展 / 138


第一节 保护为基,文化为魂:努力建设泸沽湖旅游大品牌/ 140 第二节 着力建设和提升三多节文化品牌 / 155


第三节 丽江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 164


 


第四章 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建设和推出新品牌 / 172


第一节 永胜要以“四位一体”建设丽江全域旅游新高地/ 173 第二节 丽江全域旅游中的新亮点——康养华坪 / 190


 


第五章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 204


第一节 用特色文化撑起乡村旅游这片天地 / 205


第二节 积极推动金沙江乡村文化生态油画走廊建设 / 218


第六章 以爱心和诚信带动文明旅游再提升 / 236 第七章 文旅融合发展保护是前提 / 242


第一节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243 第二节 丽江东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253


第三节 加强对原生态文化保护的一些思考:以丽江古城及周边古村落为例 / 267


 


 


 


第八章 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 / 276


第一节 木府:穿越时空的民族文化品牌 / 276


第二节 玉水寨:着力开发民族文化产业,推动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 288


第三节 东巴谷:文旅融合,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典范 / 298


 


第九章 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是保障 / 317


 


附 录 丽江古城及周边主要文化 院落、文化景观名录 / 336 跋 丽江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再解读 李群育 / 341


后 记/ 351


 



内容摘要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文旅融合发展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丽江而言,尤其重要。改革开放后,丽江地方政府认识到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对地方文化进行了保护与开发,使丽江旅游业异军突起,一时间丽江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旅游管理方面。本书作者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丽江文旅发展的过程,在书中对丽江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回顾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见解。



主编推荐

杨国清  男,纳西族,1946年出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2007年退休后曾任丽江文化研究会、纳西文化研究会会长多年,被聘为市级地方史志特邀研究员和文旅智库专家。

196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解放军部队院校,度过院校生活、带兵打仗、铁路军代表、军垦农场等16年特殊军旅生涯,1981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地市级领导岗位上历经近20个春秋,亲历改革开放以来丽江的发展与巨变。

从小热爱民族文化,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文化及旅游研究。著有《丽江文化旅游崛起解读》《丽江旅游生态文化随笔》《守望家园》;主编出版“丽江文化系列丛书”《腾飞的翅膀》《丽江:民族团结和睦的家园》《古城记忆:丽江古城口述史》《文化丽江之梦》《“一带一路”与丽江——茶马古道研究论文集》等,并多次获奖。



精彩内容

 

 

 

第一章 用新发展理念促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作为西部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丽江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利好政策叠加。丽江文旅融合发展要实现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激活新优势、开创新局面的转变,就需要把握住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实施“旅游革命”举措,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文旅产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要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结合丽江的实际,文旅产业要起好转化器的作用,努力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美丽神奇丽江”转化为“实力丽江”,进而推动丽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跟上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前进步伐、发展水平,让丽江各族人民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丽江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保护与发展双赢”,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受到党和国家

 

 

 

的肯定,同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引领了全国的文旅融合发展。回顾丽江文旅大发展的历程,笔者认为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这是丽江文化旅游发展的酝酿探索阶段,各级政府在保护文旅资源方面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为 90 年代初期至 2008 年底。这是丽江文化旅游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蓬勃发展并崛起的时期,也是文旅融合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为 2009 年至 2015 年。这是一个巩固发展的阶段,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第四个阶段为 2016 年以来。这是丽江文旅融合发展进入“整治、爬坡、转型、提升、发展”的新时期。其特点是进行一次“旅游革命”,“刮骨疗伤”,整治旅游市场,解决存在问题,同时认真实施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整体品质的大提升和产业 的大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的时候,笔者就此作简要回顾和展望,尤其对“旅游革命”及旅游转型升级作一些探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节 保护奠基

 

丽江为什么要选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这是在党的领

 

 

 

导下,丽江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实际的必然结果,是丽江党委、政府和人民明智而有远见的选择。在 20 世

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很多人在问:“丽江怎样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对此,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丽江上上下下进行了多次思想解放大讨论。丽江不靠海、不靠边,地处西南边陲内陆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到省会昆明需要走两三天,工业基础又极其薄弱,照搬沿海等地区的做法肯定不行。丽江要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就需要勇于进行实事求是的探索和实践。那么,丽江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呢?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有“天雨流芳”学习汉文化的传统,又有重视自身传统文化的特点。丽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资源,内涵极其丰富,包括东巴文化、古城文化、土司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母系大家庭文化等,被西方学者誉为“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在国内外有较高的文化声誉。加上丽江人的那种文化自信和执着,人们认识到了丽江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丽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理环境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比如玉龙雪山冰天雪地,以往都是从负面去认识和看待的,现在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看待,它是离赤道最近的海洋性冰川,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宝。说实在话,20 世纪 90 年代丽江着手发展旅游,云南省许多人士以及社会上是不看好的,是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的。

丽江处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接合部,既有崇山峻岭、高山

 

 

 

峡谷、冰天雪地,又有大江大河、平缓的河谷地带,这里地形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十分 突出,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据当时初步考察,具有 开发价值的就有一百多个景区景点,其中“两山、一城、一江、三湖、一文化、一风情、一环境”是丽江旅游资源的突出代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顾历史,丽江实现真正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过“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把握区情、选择主导产业”的大讨论,丽江义无反顾地 选择了以旅游为先导,文旅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这是 对丽江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那段历史和文旅融合发展历程,有必要对这期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进行的主要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具体如下: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除了解决认识问题,确定支柱产业和发展路子之外,更多的是做保护抢救文化遗产及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工作,这是做好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1980 年 5 月,由丽江地区行署批准成立的丽江东巴古籍翻

译整理委员会,开始着手翻译整理工作。

1980 年,丽江开始采取措施保护古建筑(包括古寺庙、古桥梁等)。其中,1986 年开展的对白沙壁画进行整体揭取还原保护工程是影响比较大的。

1981 年 5 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社科院东巴文化研究室成立,和万宝任主任,方国瑜任顾问。

 

 

 

1982 年 4 月,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任继愈专程到丽江考察东巴文化,其间决定资助东巴文化研究室开展工作。

1983 年 3 月底 4 月初,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东巴达巴座

谈会在丽江召开,来自丽江、中甸、永胜等地 61 位东巴达巴,

还有来自中国社科院等多家单位的 30 多名专家学者与会。这次盛会对此后保护东巴文化及开展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4 年 1 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在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原红六军团十六师四十七营营长)陪同下来到丽江。他们到当年渡江的石鼓等渡口考察,并为木瓜寨、木取独、格子渡、士可渡、巨甸渡等五个红军抢渡金沙江渡口题词。此后又有多批老红军来此探访,在考察过程中他们从多个角度说明红军抢渡金沙江的重大意义。以萧克为代表的老红军的渡口之行,为丽江的红色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4 年 6 月,鉴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东地区森林资源过度采伐导致生态恶化的状况,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对有关林区实行封山育林的决议,县人民政府于同年 12 月 29 日发布实施细则。

1984 年,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总面积 2.6 万公顷。

1985 年 3 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到丽江古城考察。5 月,建设部市容园林局副局长甘伟林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工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到丽江考察重点风景名胜,认为丽江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备建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条件。这两次考察推动了省地县的调查、评估和申报工作。

 

 

 

1985 年 7 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将丽江列为对外国人开放旅游的乙类地区,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背包客陆续到访丽江。

1985 年 8 月,丽江地区行署决定成立外事办公室,对外挂行署旅游局、地委行署接待处、行署外事办公室三块牌子,实行一套班子合署办公,把旅游工作列入地区议事日程。

1985 年、1988 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两次派出工

作组,清理、制止乱砍滥伐,查处 197 件森林案件,对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党纪政纪处理,对违法犯罪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1986 年 7 月 17 日,云南工学院朱良文教授写信给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指出:“丽江古城目前遭到极大的威胁”,呼吁“千万不要搞建设性的破坏”,请求“及时制止一些蛮干的行为”,认为应采取有力措施,完整保护丽江古城。和志强于 8 月 14 日批示: 较完整地“保留丽江古城很有必要,这不仅是为了研究颇具特色的纳西民居建筑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开放和旅游所必须。国内外专家多次呼吁,请你们认真研究,务必保留丽江古城”。地区行署及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省长批示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通四方街”工程被制止。丽江古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从 1982 年开始,1986 年 12 月 28 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1988 年 5 月 27 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丽江古城保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保护原则及一系列具体

 

要求,按文物保护区实施保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