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予学 中国式处世智慧 古代智者关于舍与得、予与取的人生感悟 天下无谋之谋世制胜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予学 中国式处世智慧 古代智者关于舍与得、予与取的人生感悟 天下无谋之谋世制胜系列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2.09 3.8折 58 全新

库存16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劭(东汉) 马树全(译注)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14217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697563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东汉末年金牌点评师许劭,喜欢品评时政与人物,他每月更换评论的对象和话题,人称“月旦评”。在他看来,成大事者都有远见卓识。在多数人以猎取和占有为能时,许劭的《予学》提出在“给予”这条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工夫。这是对人对己都有利的处世谋略。给予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如何研判得与失、顺与逆、荣与辱,《予学》都做出了精妙的解答和深入的阐释。



作者简介

许劭,东汉末期著名学者。才学过人,品行端正,以评鉴人物闻名当时。“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便是许劭在曹操尚未显贵时对他的评语,由此可见许劭的识人之能。



目录

得失卷 第一
公孙述的短视
勤于做事的卢承庆
邓禹的受宠不衰
以名节自励的范景文
赵匡胤的大智之举
贾似道的恃强而骄
富有远见的王霸
赵奢的才能
无怨无悔的郑当时
李渊的关爱
• 天地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不断施予。
• 贪婪造就愚人,舍弃成就智者。
• 大成功需大舍弃,大祸患起于大贪婪。
• 得失之患,缘于不舍。
• 取为后,予为先;得为后,舍为先。
• 不懂施与者,必得而复失。


顺逆卷 第二
孔子的担心
赢得最后胜利的刘邦
刘长的贪取无度
德洋恩普的种世衡
令狐楚的仁义
李尚隐的坚守正义
不得民心的吴元济
庞参的无愧
唯存公心的杨秉
刘秉忠的与众不同
• 安于顺境者平庸,安于逆境者平安。
• 善施者顺,吝施者困,常予者安。
• 恐惧死亡者愚,担忧生存者智。
• 不受利益的侵扰,内心便可保持平和。
• 永远不要抱怨逆境,以苦为乐,方可彻悟人生。
• 成小事者劲也,成大事者忍也。


尊卑卷 第三
骄傲自满的陈叔陵
刘向的非分之想
孤独的李密
秦始皇的暴政
不能成功的子比
李善的忠心
义字当先的邢峦
马援的抉择
狡诈的刘从谏
不肯让步的刘三吾与张信
• 忘却根本,就难以保全自身。
• 自我激励和自我充实才是最可靠的。
• 过度的权力易使人丧失本性。
• 盲目效忠和乱讲义气都是不可取的。
• 所有的争夺都没有保存自身重要。


休戚卷 第四
不再抱怨的陆续
李恒的悔悟
自省自察的吕蒙
张俭的拒绝
被猜疑的萧何
刘备的豪迈
人称“召父”的召信臣
铁木迭儿的末日
• 拘于事物表面看问题,就会为物所迷,难识真相。
• 功成名就者的烦恼会更多。
• 成大事者,善于隐藏痛苦。
• 无功不受禄,乃君子之道。
• 从苦中领悟真知、感悟大道,乃智者所为。
• 独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


荣辱卷 第五
自强不息的司马光
刘义恭的反复无常
遍行封赏的刘邦
安乐公主的恶名
信心不失的黄霸
苏轼的为民解忧
拒绝忠告的杨收
熊赐履的进谏之法
张英的家训
苦尽甘来的范雎
• 淡化荣辱观念,才能超凡脱俗,成就英名。
• 荣耀可以共享,利益可以均分,双赢才是真赢。
• 正义是不容置疑的,也是绝不可践踏的。
• 意志的软弱是精神贫乏的表现。
• 失去了善念,一切终将化为云烟。


 



成败卷 第六
庄生的气愤
作茧自缚的钱宁
屹立不倒的赵普
王茂荫的尽职尽责
卫青的赠金
注重亲情的林则徐
王濬的不解
处处使诈的秦桧
• 多赢的成功,是根基牢固的成功。
• 君子的名誉绝不是钱财可以换取的。
• 君子强调给予,勇于献身。
• 乐于施予的处世态度,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 真心对待朋友的人,向来慷慨给予。
• 一时的辉煌绝不意味着最后的胜利。


 


兴亡卷 第七
东方朔的心迹
以大局为重的刘秀
齐桓公的痛定思痛
实行新政的张居正
曹操的取舍
自请处分的陈寿
马士英的专权乱政
大奸大恶的杨素
宇文述的惨败
自认罪名的霍光
• 惠人者惠己。
• 行善和为恶的结果大相径庭,关键看人们如何选择。
• 正道不以巧取胜,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努力。
• 人可糊涂一时,不可糊涂一生。
• 面对突如其来的好处,一定要慎重对待。
• 把问题暴露出来,不怕揭丑,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 把问题暴露出来,不怕揭丑,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内容摘要

东汉末年金牌点评师许劭,喜欢品评时政与人物,他每月更换评论的对象和话题,人称“月旦评”。在他看来,成大事者都有远见卓识。在多数人以猎取和占有为能时,许劭的《予学》提出在“给予”这条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工夫。这是对人对己都有利的处世谋略。给予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如何研判得与失、顺与逆、荣与辱,《予学》都做出了精妙的解答和深入的阐释。



主编推荐

许劭,东汉末期著名学者。才学过人,品行端正,以评鉴人物闻名当时。“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便是许劭在曹操尚未显贵时对他的评语,由此可见许劭的识人之能。



精彩内容

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

最大的失去没有超过死亡的,只要活着就不是真正的失去。

天地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们的无私施予。天地给予万物的馈赠,是数不胜数的。人应该时刻向天地学习,把给予和付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天地为师,才能走出狭小、自私的空间,真正变得豁达和潇洒,而不会因为身外之物损毁宝贵的生命。

公孙述的短视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汉室江山,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扶风茂陵人公孙述趁乱起兵,不久就占据成都,自立为蜀王。

蜀地土地肥沃,兵力强盛。公孙述的部属功曹李熊劝他道:

“大王举兵讨逆,目的是为民请命,削平祸乱,非为一人享受富贵。大王当以天下为己任,再接再厉,拯救世人。”

公孙述面有不解之色,反问道:

“我自立为蜀王,尚有不安,难道还要自立为天子不成?”

李熊趁机进言说:

“天子以救国平乱为能,以天子之名方可号令天下,催人奋进。大王称帝虽有凶险,但为了造福万民,也只能如此。”

公孙述犹豫多时,最后于25年称帝,国号成家。

当时,刘秀正在山东地区作战,无力向西攻伐。公孙述的手下劝他向东发展,公孙述拒绝了,懒懒地说:

“出兵远征,必有死伤,何不在此安守太平呢?”

后来,公孙述的骑都尉荆邯看到东方将要平定,便急切地劝谏公孙述说:

“陛下为保富贵,更应向东出兵,奋力一战。眼下还不是安歇的时候,陛下如果停滞不前,害怕牺牲,只怕一切终将失去。”

公孙述闭口不言,只是摇头。

公孙述登上帝位后,便处处怯懦起来。他怕损兵折将,索性龟缩一方,斗志全无。他封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王,只重用公孙家族的人,于是人们开始怨恨他。

一位大臣劝公孙述说:

“陛下只有不吝恩赏,部众方肯效命,江山才能永固。时下国家初立,陛下不应任人唯私。”

公孙述不听劝谏,争辩道:

“朕不求再得,只怕有失,难道这样做错了吗?”

刘秀平定东方后,多次下诏招降公孙述,可他一再拒绝。于是,刘秀派兵讨伐公孙述。公孙述的军队屡战屡败,他的弟弟公孙恢和女婿史兴都在战斗中被杀。

公孙述的部众人人感到恐惧,天天都有人叛逃。公孙述把叛逃者的家属杀死。有人便苦劝他说:

“从前陛下贻误战机,致使刘秀坐大,今日想来恐是天意。事已至此,陛下当顺应天命投降,不应以死相抗。只要陛下保全性命,一切便可从头再来,这才是上上之策啊!”

公孙述痛斥劝谏者道:

“大丈夫当战死沙场,怎可苟活于世呢?朕和刘秀势不两立,纵是死了,也绝无悔憾。你贪生怕死,朕就先杀了你!”

劝谏者被杀,余者再不敢言。

不久,刘秀又下诏书说:

“我接连不断地下诏书表达我的恩义,你若不识时务,做无谓的反抗,到时受害的不仅是你,还有你的妻小和无辜的将士。你若投降,并不会失去什么,而且只要你为百姓着想,就应该放弃抵抗。否则你将性命不存,也会成为千古罪人。”

公孙述狂妄自大,恨恨地对手下说:

“刘秀一再羞辱我,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如果江山都失去了,那么我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有人为了挽救公孙述的性命,劝他仔细思量。公孙述根本不听,只是催促将士备战。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进攻汉军,结果战斗中被刺穿胸部,当夜便死了。公孙述的军队纷纷投降,公孙氏家族全部被杀。

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

最大的获得没有比得上生命本身的,若是会危害性命就不是真正的获得。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得失观,人们便会深陷误区,迷途难返。贪婪的人只知不择手段地猎取,实际上这是在摧残自己,让自己走向万丈深渊。把生命看轻的人是真正的愚人,他们舍本逐末,下场必然惨淡。获得不能以危害性命为前提,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一时的得意并不能代表永久的胜利,任何时候都要谨慎小心。

.......



媒体评论

详交者不失人,泛交者多后悔。——(晋)葛洪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