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大法学(2021年第2辑 · 总第10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师大法学(2021年第2辑 · 总第10辑)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69.28 7.1折 9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83181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664701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主题为“司法证据和证明的基本理论”,囊括了多位刑事司法学界知名学者的作品,形式包括论文、案例分析等,较为全面地对我国司法证据和证明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评析与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研究价值,也能对刑事审判司法实践形成较好的借鉴。



目录

笔谈: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与话语体系 
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与话语重建 易延友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与研究面向 魏晓娜  
证据法的三个学科传统 孙 远  
基于程序与事实互动关系的证据法学理论建构 杨 波  
中国刑事证据法的知识传统 李训虎  
证据法制度话语的多元性及其整合 吴洪淇  
发现与识别 佀化强  
译文
数字证据和新刑事诉讼程序 Orin S. Kerr 著 郭至立 译  
英国与法国、德国、荷兰的“现代”刑事证据法发展:1750~1900年 R.G. Bloemberg 著 范智凯 译  
不可靠证据的司法审查:无辜者时代的正当程序与证据规则 Keith A. Findley 著 刘金松 译 
法庭科学证据的宪法规制 Brandon Garrett 著 丁铁珍 译 
法律为何应被遵守 Hans Kelsen 著 张书友 译 
法律与事实二分的迷思 Ronald J. Allen Michael Pardo 著 张嘉源 译 
挪威的法律方法教育 Hans Petter Graver 著 刘 玥 译 
论文
民事诉讼电子数据交换模式初探 王晓华 姚思捷 
从资格到适格: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定义的本土化调适 王璨璨 
“优化营商环境”命题的内在逻辑 ——基于企业守法可预期性的视角 刘 睿 
家庭暴力认定难的实证研究 ——以Y市家暴型离婚案件为样本 宋晨翔 葛茹双 王亚男 
书评
打通史学研究与司法证明的底层逻辑 满运龙 
法律论证和事实认定的基础 ——评苏珊·哈克的《证据原理》 官正艳 
案例分析与诉讼实务
反向抵押涉及“最后遗嘱”条款时继承主体的认定 ——对李某、沈某遗嘱继承案的评析 田桂瑶 王梦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证明 孔令南 孔 萍 



内容摘要

  本书主题为“司法证据和证明的基本理论”,囊括了多位刑事司法学界知名学者的作品,形式包括论文、案例分析等,较为全面地对我国司法证据和证明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评析与梳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研究价值,也能对刑事审判司法实践形成较好的借鉴。



精彩内容

  卷首语
  《师大法学》第10辑以“司法证据和证明的基本理论”为主题,自2022年4月征稿以来,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至2022年12月,编辑部对所收稿件经认真遴选和编校,形成了五个栏目。依序介绍如下。
  “笔谈”专栏围绕着“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与话语体系”这一话题,汇集了一组文章。中国证据法学在学科知识体系、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和法系传统等方面尚存在较多学理争议。鉴于此,本刊曾组织过一次学术沙龙,邀请易延友教授、魏晓娜教授、孙远教授、杨波教授、李训虎教授、吴洪淇教授、佀化强教授等,结合自己的研究旨趣就该主题发表高论。期望以此辨别争议,凝聚共识,助推证据法基础理论研究。会后,在发言稿的基础上,经各位作者改定,形成了这组专栏文章。我们希望通过将作者们的观点付诸文字,既呈现又延展会上的讨论。
  “译文”栏目包含5篇证据法学的论文,分别为:Orin S. Kerr教授著、郭至立译《数字证据和新刑事诉讼程序》;R.G. Bloemberg博士著、范智凯译《英国与法国、德国、荷兰的“现代”刑事证据法发展:1750~1900年》;Keith A. Findley博士著、刘金松译《不可靠证据的司法审查:无辜者时代的正当程序与证据规则》;Brandon Garrett教授著、丁铁珍译《法庭科学证据的宪法规制》;罗纳德·J.艾伦教授和迈克尔·帕尔多博士著、张嘉源译《法律与事实二分的迷思》。这组论文或者聚焦于证据规则和程序规则如何回应新时代问题,或者探讨了证据法学中一些常论常新的宏观问题或基础问题;但它们都折射出不同法系和国别的证据法学传统,可以相互映照。本专栏还包括两篇法理学的论文。Hans Kelsen教授著、张书友副教授译《法律为何应被遵守》一文论述了“法律之效力根据何在”这一经典问题;Hans Petter Graver教授著、刘玥译《挪威的法律方法教育》一文介绍了在挪威的法学院中如何向学生教授法律方法。
  “论文”栏目包含4篇文章。王晓华博士和姚思捷所写的《民事诉讼电子数据交换模式初探》一文,针对电子数据给传统民事诉讼证据交换模式带来的挑战,提出应探索和构建专属于该类证据的交换模式。文中论述了海量电子数据的交换范围和交换形式的确定应遵循的各项原则。王璨璨所写的《从资格到适格: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定义的本土化调适》一文,在溯源对比大陆法系证据能力概念、英美法系证据可采性概念以及我国法中“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之制度差异的基础上,区分了证据资格与证据适格性,认为我国民事诉讼语境下的证据能力等同于证据的适格性;具有证据能力的民事证据既要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抽象资格,又与具案中的法官裁量有关。刘睿博士所写的《“优化营商环境”命题的内在逻辑——基于企业守法可预期性的视角》一文提出,保障企业在营商过程中的“可预期性”是“优化营商环境”命题之内在逻辑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指守法预期的确定性。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宋晨翔博士、葛茹双和王亚男所写的《家庭暴力认定难的实证研究——以Y市家暴型离婚案件为样本》一文,以某地家暴型离婚案件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论述了家暴认定难的诸多原因。
  “书评”栏目包含两篇文章。满运龙教授在《打通史学研究与司法证明的底层逻辑》一文中,对张保生教授的著作《证据法的理念》和阿兰·梅吉尔教授的著作《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当代史学实践导论》进行了交互辉映式的评论。文中认为:从探究、确认既往事实的角度,历史研究和司法审判都是“求真认识论”的社会实践。在从人类认识论角度审视、分析自己各自领域理论与实践主要问题方面,两本著作分别代表证据法研究和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它们以不尽相同的论证方式为各自领域指出了遵循共同认识论原则的发展路径,殊途同归。官正艳博士在《法律论证和事实认定的基础——评苏珊·哈克的〈证据原理〉》一文中,对苏珊·哈克教授著、刘静坤教授译《证据原理》一书进行了评论。文中认为:苏珊·哈克的证据法思想是基于认识论的判断而不是法律规则,既不同于威格摩尔的叙事法和图示法,亦不认同当下流行的通过概率、贝叶斯主义建构证据法数学模型的构想。苏珊·哈克强调人本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纯形式逻辑不能解决证据论证的各种问题。文中还阐述了《证据原理》一书可能给中国证据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带来的改变。
  “案例分析与诉讼实务”栏目包含两篇切近司法实践的文章。田桂瑶与王梦涵法官所写《反向抵押涉及“最后遗嘱”条款时继承主体的认定——对李某、沈某遗嘱继承案的评析》一文,以案例评述的方式分析了“最后遗嘱”条款能否视为投保人放弃“撤回遗嘱权”,“最后遗嘱”条款是否涉及法定无效情形、法院裁判能否直接认定“最后遗嘱”条款无效等问题。孔令南检察官与孔萍所写《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证明》一文,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赔偿数额认定的难题,论述了法官在证明责任语境下的技术性处理方案。
  编辑部对上述各位作者、译者表示诚挚谢意。感谢对本辑主题怀有期待的读者朋友。尤为感谢北京大学法学院吴洪淇教授,他欣然接受邀约,作为本辑的客座执行主编,推动完成了组稿、编校和出版工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