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上古一万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上古一万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8.47 3.8折 49 全新

库存17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晓鹏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23403662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9664127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通地介绍了从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人工培育水稻的“神农时代”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上古历史,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其中,对西周以前的历史,采用了将古籍传说与考古发现交叉对应的方式,在梳理传世古籍文献叙事脉络的同时,以考古发现加以佐证、补充和修正。既不同于枯燥乏味的考古学著作,也不同于单纯的上古神话传说,亦不同于“疑古派”对中华上古史的过度质疑,既保留了传世古籍中神话传说的趣味性和文化价值,也加强了历史叙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普通历史文化爱好者快速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以及在早期就形成的诸多特质,进而增加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李晓鹏,重庆江津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Research Fellow)。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帝制与盛世:汉唐明的时代》《晚清六十年的革命与改良(1851—1912)》等。其中《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入选2015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峰会《人民日报》、新华社推荐的25本重点图书。



目录

目 录


文明肇始:智人起源与盘古女娲的传说 1


神农氏族:从玉蟾岩古人到庙底沟时代 7


炎黄称霸:黄帝疆域与陶寺古城 15


绝地天通:少昊之乱与颛顼改革 23


尧舜政变:禅让制的谜团 28


附录:《竹书纪年》《史记》与《尚书》中的禅让问题 33


大禹治水:战天斗地的中华先民 37


附录:古籍与考古中的中华上古史 44


夏商时代:广域王权与甲骨文 47


武王灭殷:民本仁政思想的胜利 55


周公制礼:中华国家的瓜熟蒂落 60


附录:中国古代有奴隶制社会吗? 70


西周王朝:从强盛到分裂 73


东周列国:四大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 81


秦晋之好:秦国与晋国的百年恩怨 86


三家分晋:世卿世禄制的落幕 94


仲尼盗火:士人阶层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97


克己复礼: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 104


李悝变法:法家思想与魏国霸权 113


吴起奔楚:楚国的变法 119


马陵之战:孙膑复仇与魏武卒的覆灭 125


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改革 129


西河学派:士人与公族的角力 133


稷下学宫:齐国经济文化的盛衰 138


墨家钜子:墨学勃兴及其影响 143


经济学派:《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150


田齐称雄:齐国的第二次霸权 159


五国伐齐:战国局势的巨大转折 165


秦国崛起:秦献公改革与商鞅变法 170


天下一统:秦灭六国与秦王朝的崩溃 179


主要参考书目(不含传世古籍) 192


 



内容摘要

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通地介绍了从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上首次出现人工培育水稻的“神农时代”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先秦上古历史,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其中,对西周以前的历史,采用了将古籍传说与考古发现交叉对应的方式,在梳理传世古籍文献叙事脉络的同时,以考古发现加以佐证、补充和修正。既不同于枯燥乏味的考古学著作,也不同于单纯的上古神话传说,亦不同于“疑古派”对中华上古史的过度质疑,既保留了传世古籍中神话传说的趣味性和文化价值,也加强了历史叙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普通历史文化爱好者快速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以及在早期就形成的诸多特质,进而增加文化自信。



主编推荐

李晓鹏,重庆江津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Research Fellow)。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帝制与盛世:汉唐明的时代》《晚清六十年的革命与改良(1851—1912)》等。其中《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入选2015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峰会《人民日报》、新华社推荐的25本重点图书。



精彩内容

胡服骑射:赵国的军事改革

魏国的衰落和秦、楚、齐三强国崛起,标志着战国历史第一阶段结束。关键标志是马陵之战,庞涓被杀、魏武卒全军覆没。这个时间是共和500年(前

342年)。

马陵之战以后,战国历史就进入第二阶段。从魏国独霸变成四国争霸,这四

国不包括魏国,魏国已经成了二流强国,只能当配角。真正的主角是魏国北方的

赵国、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和南方的楚国。这四个中原地区外围的强国围绕

中原地区展开的争霸。其中的主角是齐国和秦国,这是战国第二阶段实力最强大

的两个国家,第二阶段的争霸主要就是齐国和秦国的斗争。

我们分头来讲,就是赵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各自的发展。

赵国崛起的关键,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没有像秦国和楚国那样

变法,主要就是搞了点军事体制改革。因为它在北边,长期跟北方的匈奴作战,

军队战斗力比较强悍。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距离马陵之战已经过去15年。赵

肃侯已经利用魏国衰落的形势把赵国发展壮大了,引起秦国和齐国的警觉。等到

赵肃侯去世,齐国、秦国、魏国、楚国还有北边的中山国都派使者来吊丧,说

是来吊丧,每个使者团还带了1万兵马,就是看有没有机会趁着赵国国丧内部混

乱,找机会抢占一点地盘,削弱赵国。幸好赵国文臣武将非常团结,没有出乱

子,坚决抵制各国军队入境,只让使者进入首都吊唁。各国使者进入首都经过观察,觉得无机可乘,也就各自退兵了。

这个事情给刚继位的赵武灵王一个很大的警示。那就是赵国已经成为各国的

“公敌”。以前是魏国独霸,赵国只需要处理来自南方的魏国的威胁就行了,可

以跟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携手合作。魏国衰落以后,三晋之中赵国最强,秦

国和齐国都虎视眈眈地准备瓜分赵国,魏国也把赵国视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北边

的中山国之前被魏国灭了,现在也复国了,还在积极扩大地盘。秦、齐、魏再加

上中山国联手围攻赵国的局面正在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受敌,一

个不小心,赵国就是第二个魏国。赵武灵王面对的局面,就是则退”。

为了应对这个威胁,赵武灵王才搞了胡服骑射改革,就是学习北方的游牧民

族,大力发展轻骑兵。为了方便骑兵作战,连赵军的军装也改了,跟胡人的服饰

比较接近。当时中原华夏文明地区对四面八方的狄夷是很鄙视的,觉得自己文明

领先高人一等。文明领先是真的,但不是啥都百分之百的领先,在骑马打仗和相

关装备方面中原地区还是有所不如。

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引起国内保守派的强烈抵制,主要是觉得先进文明向落

后蛮夷学习非常丢人。但赵武灵王意志坚决,把改革推动了下去,把骑兵作为

一个新的兵种引入中原地区。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各国作战的兵种是没有骑兵

的,都是步兵和车兵。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硬马鞍和马镫,人骑在马背上颠

得很厉害、很不稳定,没办法在马跑动的过程中使用武器。马的作用就是用来牵

引战车,还有就是运输人员和物资,真正冲锋陷阵没办法用骑兵。游牧民族因为

从小骑马练习,是真正精通骑术的高手,勉强可以在马跑动过程中使用武器,但

对骑术的要求很高。赵武灵王就学习游牧民族,训练出来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支以

骑兵为主的军队。各个国家面对这个新的兵种,都有点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应

对。赵国因此骤然强大。

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很快灭掉了中山国,又北击匈奴,最远到达

今天内蒙古包头附近,在那里建立了九原城。

赵武灵王英雄一世,晚年干了一件很糊涂的事儿:先废太子,禅让王位给幼

子,然后又反悔。他的太子赵章是嫡长子,也没有犯啥错误,纯粹就是因为赵武灵王宠爱妃子吴娃,强行给废了,立吴娃的幼子赵何,而且提前禅让了王位。这

本来就已经够胡闹了,但以赵武灵王的赫赫武功和威望,也就没发生什么事儿。

赵何在王位上对赵武灵王也很尊重和恭顺,赵武灵王在外边带兵打仗,赵何在国

内由赵武灵王委派的能臣肥义辅助,干得挺好的。被废掉的太子赵章也表现得非

常服从,还跟着赵武灵王继续到处打仗。

赵章跟着赵武灵王打仗久了,二人感情好了,赵武灵王又反悔了,觉得对不

起赵章,想要把赵章也封王。这就会让赵国分裂成两个国家。赵何、肥义都觉得

忍无可忍。最终双方决裂,赵何派兵在沙丘这个地方杀掉了废太子章,把赵武灵

王包围在行宫里。为了不背负杀害父亲的罪名,就长时间围而不攻,最后把赵武

灵王活活饿死在行宫里,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晚年的这个做法确实荒唐,最后被饿死也是活该。所以说他死了以

后有两个字的谥号:“武”和“灵”。大部分君主谥号都是一个字,而他是两个

字。“武”就是他的胡服骑射改革,战功赫赫称武;“灵”就是晚年在继承人问题

上乱来,搞出了沙丘之乱,在谥法里边,荒唐胡闹才叫“灵”,是下谥,是送给

无道昏君的。受这个影响,后边几个赵王的谥号都是两个字,赵何的谥号是赵

惠文王,赵何的儿子赵丹的谥号是赵孝成王,然后是赵悼襄王和亡国之君赵幽缪

王。但这些两个字要么都是好谥,比如惠文、孝成;要么都是坏谥,比如幽缪;

还有就是中谥或平谥,比如悼襄,悼只是说明这个君主命运不太好但没有贬义,

襄的谥法意思是“辟地有德,甲胄有劳”,也就是努力打仗,用于臣下是好谥,

用于君主就是平谥,就是干得很辛苦但没干出啥大成绩的意思,打仗有大成绩的

就叫“武”了,打得一般般的才叫“襄”。只有赵武灵王是一好一坏。

沙丘之乱并没有中断赵国崛起的势头,因为赵惠文王提前继位了很久,王位

其实很稳固了,杀掉废太子和赵武灵王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正统和防止国家分

裂的正义且被动地反击,在道义上没啥大问题。赵武灵王一死,国家立刻恢复团

结,没有引发更多内乱。赵惠文王在位时期,任用了廉颇、蔺相如、赵奢、赵胜

等一大批名将贤臣,是赵国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

赵国虽然强盛,但最后还是在长平之战(共和582年)和宜安之战(共和

609年)出了大问题。在这两次与秦国的战略决战中,赵国都是在刚开始任用有才干的将领,并占据了有利的战场局面,但在关键时刻被秦国离间,将其撤换,

换上了王族血统的将领,最后招致惨败。长平之战是用赵括替下了廉颇,宜安之

战是用赵葱替下了李牧。这两次惨败,直接导致赵国灭亡。

赵国在长平之战和宜安之战的失败说明,大国崛起,光搞军事改革不行,

必须配合政治改革。政治不改革,王公贵族势力太强大,决策层被王公贵族控

制,关键时刻还是赵家人可靠,不姓赵的靠不住,平民阶层出身的英雄人物不

能得到充分的信任,连续两次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这是赵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还有客观的地理和地缘战略因素:赵国的根据地晋中平原论物产丰富

程度无法和秦国关中平原相比,在地缘战略上同时受到来自东、南、西三个方向

的威胁,不能像秦国一样专心向东方一个战略方向经营发展。这也是赵国不敌秦

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