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公202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公202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1.77 4.1折 78 全新

库存1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公教育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4366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61043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公版·202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由中公教育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六大部分,内容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本书力求将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进行呈现,是一本针对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教材。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要求,直击真题考点;结构上,针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在主栏区域对重点内容有下划线标注,并设置典型例题、小结、知识拓展等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扩展和巩固。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
第一节教育概述/3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10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5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4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5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41
第三章教育目的/4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基本问题/48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概述/52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56
第一节学校概述/57
第二节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58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2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64
第一节教师/65
第二节学生/71
第三节师生关系/74
第六章课程/79
第一节课程概述/80
第二节课程开发/86
第三节课程资源/93
第七章教学/95
第一节教学概述/96
第二节教学过程/97
第三节教学原则/102
第四节教学方法/107
第五节教学模式/114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119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25
第八节教学评价/129
第八章德育/135
第一节德育概述/135
第二节德育过程/140
第三节德育原则/144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48
第五节德育模式/153
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55
第一节班级组织/156
第二节班级管理/158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63
第四节班主任工作/166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174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174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177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180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181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83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85
第二章认知/188
第一节注意/189
第二节感觉/195
第三节知觉/198
第四节记忆/202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211
第六节思维/214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222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222
第二节意志/229
第四章个性心理/234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235
第二节能力/240
第三节人格/245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58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258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260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263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264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267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273
第四节学生的个别差异/277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281
第一节学习概述/282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86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295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0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07
第四章学习心理/309
第一节学习动机/310
第二节学习策略/322
第三节学习迁移/327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334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344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354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363
第五章教学心理/373
第一节教学设计/373
第二节课堂管理/380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388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389
第二节挫折与心理健康/395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96
第四节学校心理辅导/399
第七章教师心理/405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威信/406
第二节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08
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411
第四节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416
第四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420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420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422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424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27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427
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997年修订)/429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评价/431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431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435
附录1《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年发布)/437
附录2《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
办法》(2018年修订)/438
第五部分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一章现行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要点/440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21年修正)/440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18年修正)/449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09年修正)/456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年修订)/462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20年修订)/471
第六节《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发布)/479
第七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10年修正)/480
第八节《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2021年发布)/485
第九节《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2020年发布)/495
第十节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发布)/498
第二章教育热点与政策/504
第一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504
第二节最新教育政策摘要/509
第六部分新课程改革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518
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发展趋势/518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理念及
目标/519
第三节新课程的结构/522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525
第一节教学观、教师观的转变/525
第二节学习方式的转变/528
第三节教育评价的转变/530



内容摘要

《中公版·202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由中公教育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的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考试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包含六大部分,内容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本书力求将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所考查的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进行呈现,是一本针对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教材。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要求,直击真题考点;结构上,针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在主栏区域对重点内容有下划线标注,并设置典型例题、小结、知识拓展等板块,对主体内容进行扩展和巩固。



主编推荐

《中公版·202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编者依据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要求及历年真题编写而成,反映了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考试情况。本书编者通过对近几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特点的综合分析编写本书。本书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具有针对性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本书编者以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年真题为依据,针对其考试要求,确定了本书内容。
(二)具有实用性
本书通过对历年考试真题的统计与分析,归类总结,最终确定了每一部分的核心考点。正文中配有典型例题、小结、知识拓展版块,帮助考生熟悉真题,了解重难点,同时强化理解并补充知识。
(三)具有美观性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避免单色印刷的视觉疲劳。同时,本书的重要知识点均用波浪线进行标记,帮助考生快速识别和掌握考试重难点内容。另外,本书部分难理解的知识点处。配有趣味盎然的插图,让考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精彩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知识结构|
第一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1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最早解释“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导出”或“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隐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
考点2教育的定义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们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典型例题(2021·苏州·单选)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
1.【常考题型】单选、判断
2.【命题角度】考查最早使用、最早解释“教育”一词的人物、著作,以及广义、狭义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二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考点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态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既包括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和兼职教师,也包括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以及学生自己。
狭义的教育者是指专门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即教师。
考点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以学为职责的人。广义的受教育者指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狭义的受教育者指教师“教”的对象,即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考点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认为教育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2.【命题角度】直接考查教育基本要素的内容、各基本要素的地位。
3.【易错易混】教育目的、教育规律、教育过程、教育场所等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形态
考点1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可划分为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考点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根据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教育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2.【命题角度】给出分类维度,要求考生选出对应的教育形态。
四、教育的属性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典型例题(2019·连云港·单选)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答案】A。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
2.【命题角度】
(1)直接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教育。
3.【易错易混】“五不是”原则:老母鸡带小鸡,妈妈哺乳不容易,初生婴儿把奶吸,同学教我把人欺,偶然受伤学道理,这些都不是教育。
(1)动物的学习、动物之间的哺育不是教育。例如,幼猴学跳跃、母鸡带小鸡。
(2)日常的“抚养”“养育”不是教育。例如,妈妈给孩子哺乳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3)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例如,新生儿吮吸母乳、膝跳反射。
(4)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例如,爸爸训练孩子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5)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例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伤而获得相关知识。
考点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西汉初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3.社会性
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过程,而非生物过程。教育社会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制约性。
4.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后一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时期的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例如,《三字经》等古代优秀著作,我们现在仍在学习;“长善救失”这一教学原则未因时代变迁而被丢弃。
(2)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可能“超前”或“落后”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例如,信息社会的“教育先行”要求教育面向未来,在适应现有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5.生产性
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③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长期性
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完成的角度,还是从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的角度,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7.民族性
教育的民族性是指教育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制度方面,还是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教育的民族性特别表现在教师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传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等方面。
典型例题(2021·徐州·单选)在人类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便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的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本质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
【答案】D。
1.【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2.【命题角度】
(1)给出含义或实例,要求辨别其属于教育的哪一社会属性。
(2)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包含哪些方面。作答多选题时需根据选项灵活选择。
3.【易错易混】
社会属性 特点 举例
历史性 不同时期,教育不同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现当代的教育内容则主要是“五育并举”
继承性 不同时期,教育相同 古代学生学“四书五经”,现代学生也学《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
五、教育的功能
考点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依据作用的对象不同,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固有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主要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个体谋生功能与个体享用功能。
(1)个体社会化功能体现在促进个体思想意识和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个体个性化功能体现在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促进个性特征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3)个体谋生功能指向外部要求,个体将教育作为生存手段和工具。个体通过教育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谋生创造条件。
(4)个体享用功能指个体不为外在目的而受教育,教育成为一种需要,个体通过教育获得精神享受、自由和幸福。
2.社会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
(1)社会变迁功能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影响人的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和人口功能。
(2)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区域、层次、岗位、科层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按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功能只改变环境,不提升社会阶层地位,纵向流动功能可以提高社会地位及作用。例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门出贵子”体现了社会纵向流动功能。
考点2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依据作用的方向不同,美国的默顿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1.正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例如,教师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学生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2.负向功能
教育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