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7.41 6.0折 ¥ 62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陈劲 胡炜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13198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29657575
上书时间2024-11-04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核心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使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整体性的重大突破,科技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正在加速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时刻,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的认识,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见解。《创新科技》自2021年起,对办刊方针进行了较大改革,在继续关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创新发展基本规律的探讨,持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优秀学者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研究,力争成为我国一支重要的科技创新研究思想库。在广大优秀学者,包括优秀青年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创新科技》刊文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指南。
本书汇集了《创新科技》近年发表的优秀论文,其中既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也有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数字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工作等的超前性研究,这些论文发表后受到了科技管理宏观部门、企业界和科技创新学术界的关注。现结集出版,供广大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参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创新科技》将继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进一步探索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关注高质量发展驱动下的原始创新、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联合体、创新管理国际标准等一系列议题,为推动国家、产业、区域和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深刻的理论思考,为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强国贡献真知灼见。
陈劲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更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引领地位。而我国企业的创新还要从理论指引、顶层设计、能力提升、生态建设、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书中文章结合一些创新性企业、行业的案例,可为我国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提供指导与借鉴,以及为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获“中国管理科学奖”等。
胡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社长、书记。先后获第三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004)、河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2005)、第八批河南省优秀专家(2011)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4)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在科技期刊出版、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预见研究、科技情报和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政策经验。
加快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1
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17
科技领军企业:定义、分类评价与促进对策33
主动进取还是被动规避: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共创的影响研究51
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互补平衡效应研究73
创新生态链的体系研究—以林至科技为例99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影响研究115
数字经济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逻辑与路径131
基于路径演化视角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变迁及对策分析149
创新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169
政府推动企业突破核心技术的机制及效应研究19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为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更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引领地位。而我国企业的创新还要从理论指引、顶层设计、能力提升、生态建设、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书中文章结合一些创新性企业、行业的案例,可为我国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提供指导与借鉴,以及为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获“中国管理科学奖”等。
胡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社长、书记。先后获第三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004)、河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2005)、第八批河南省优秀专家(2011)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4)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在科技期刊出版、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预见研究、科技情报和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政策经验。
一是要立足长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和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一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目标中,进一步突出科技领军企业的创新主导性地位。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我国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培育或支持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大的科技领军企业,把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为新发展阶段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更为我国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远景战略目标提供持续的强有力支撑。
二是要深化认识、树立标杆意识,以标杆带动先行先试和系统优化。正如张赤东等学者指出的,树立科技领军企业的客观、通用、公开和动态的评估标杆(树标杆),设立专项科技政策、专项基金和人才政策,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达到标杆而成为科技领军企业(上标杆),同时鼓励并支持已上标杆的企业能继续保持并适当提高对标能力(保标杆),从而实现我国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并不断成长,进而壮大成为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和集群,在越来越多的重要产业中发挥创新主导、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树立标杆意识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标杆价值,引领带动有组织的科研探索和科技创新模式的先行先试。一是要组建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创新团队,平衡好短期功利目标、长期科学目标与市场竞争优势获取的关系,实现从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突破到产业化应用和价值实现,再到反馈带动基础研究突破的“创新闭环”和加速创新;二是要大胆探索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以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中央企业为科技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攻关和组织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切实做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激活全社会、全员和全要素参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以体系化和整体性思想,前瞻性、系统性地科学布局和有组织地培育。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重点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创新力量拧成一股绳,鼓励支持围绕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布局和完善创新链,为科技领军企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创新牵引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提供制度性支持、重大科学源头支持和前沿不确定性技术的早期重大应用场景支持,形成未来的整体性优势。而在竞争性领域、具体资源分配和创新协同过程以及非科技主导型的创新领域(如商业模式主导型创新),则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和创新收益分配的激励相容,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是要着重推动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构建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提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商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在加速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上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要引导和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资源整合,从而与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和区域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有效整合,联合实现关键零部件、高端材料和高端软件与行业应用生态等方面的突破和持续创新,带动所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持续升级与跃迁,并通过知识溢出和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带动技术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竞争力的跃迁。
五是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探索企业主导型的科技创新模式。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打造促进重大原始性创新和产业核心技术、未来技术持续突破的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尤其是要着重提高科技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促进科技领军企业成为重大科技方向的提出者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者,引导高校院所围绕企业和产业创新面临的重大和关键共性问题提炼科学研究问题,构建和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系与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创新活力、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充分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生力军作用,培育一大批敢当、能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科技领军企业“预备队”,牵引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生共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治理提供持久的动力源。
六是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在培育科技领军企业中的优势作用和核心使命担当。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数处于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同时肩负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振兴实体经济和履行国家政治使命的多重角色与使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系统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适合部门和地方政府牵头的要牵好头,适合企业牵头的政府要全力支持。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对此,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动力,全面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效能,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的优化重组工作,使之切实承担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和战略任务;以创新型中央企业和龙头国企为基础,联合一流研究型高校院所打造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未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为实现大中小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融通创新提供持续的平台和应用场景支撑,并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持续推进战略高技术领域突破和高端产业、未来产业创新竞争力提升提供高效强大的平台支撑;瞄准事关国家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的空白但关键必争领域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在未来世界科技竞争中积极占先和“卡位”,赢得主动权,塑造更多先发优势。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