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三昧(古典新知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游三昧(古典新知丛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3.99 6.3折 54 全新

库存79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锦池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2855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29653794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后记

1986年以来,我对《西游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年间以亦考亦论的方式发表了十馀篇文字,得三十四万馀言。于是,便于1996年编订成集,题为《西游记考论》。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责编程俊仁先生不嫌鄙陋,愿意赔钱出版,致我在该书后记中曾写下自己的不安:“因为我总有一种预感,就是这本费了我十年心血的小书它的命运将十分寂寞”,会有负他们的好意。

1998年9月,我应邀赴南开大学中文系参加全国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博士生导师会议。会议期间,承人民文学出版社管士光先生不嫌我学识荒率,曾两次约我写本十万字左右的《漫说西游》,以作为他们的丛书之一,这使我颇受鼓舞,仿佛十年辛劳获得认可似的;但思之再四,却未敢承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深恐为敝帚自珍所累,在观点上跳不出《西游记考论》的框框。二是,我性情呆板,而文如其人;“漫说”宜写得令人读之妙趣横生,而我不具备这方面的才情。三是,唯恐影响《西游记考论》的销路,心里更对不起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一言以蔽之,生怕于友于己两失。返回哈尔滨以后,又蒙管士光先生两次来函敦促和开释。一则感于盛情难却,二则也由于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有关同志相告,《西游记考论》初版三千册已剩馀无几,遂勉从命,以数月之力,在删《西游记考论》之“考”而留其一些比较令人感兴趣的“论”之基础上,草成此稿。书已成,本想在稿上再做些删繁就简的工作,把某些不必要的词语和重复的意思尽量去掉,不意在前天夜里于烧开水冲浓咖啡以提神之时,糊里糊涂地将一大杯刚以滚开水冲的浓咖啡全部泼在右小腿上,致烫成手心大的二度烫伤,医生说至少需二十天方能恢复,而管士光先生又索稿甚急,已误期一个多月了。此时此刻,除了遵医嘱将烫伤的右腿搁在书桌上怪模怪样地草此后记外,一切只能俟诸来日了。

谨请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正。

张锦池

1999年4月30日

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庐寓

 

出版后记

本书的前身是张锦池先生的《漫说西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根据“古典新知”丛书体例,我们将《漫说西游》所收十三篇文章,按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命名为“成书考索”、“全书总论”、“人物细讲”,作为正文。

为助益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张锦池先生的《西游记》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卓著成就,承蒙陈熙中(曦钟)先生、陈洪先生、杜桂萍先生俯允,我们将他们的相关评论辑为本书附录。在此,向三位先生致以诚挚谢意!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23年8月9日



导语摘要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神魔题材长篇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其成书情况复杂,思想内蕴深刻,人物形象生动。本书是从多个角度评说《西游记》的学术随笔集。其中包括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的赏析,对《西游记》的创作本旨、艺术结构的探究,作者对《西游记》作者问题也发表了新见。承蒙陈熙中、陈洪、杜桂萍三位先生俯允,我们将他们的相关评论辑为本书附录,从而助益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张锦池先生的《西游记》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卓著成就。

本书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配有十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西游记》,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更能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张锦池,江苏省靖江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任教。1978年晋升讲师,198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2017年荣膺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著有《红楼十二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红楼梦考论》《中国古典小说心解》《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水浒〉考论》《三国演义考论》等。



目录

成书考索


 


玄奘取经神魔化的契机


《取经诗话》成于何时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作


 


全书总论


 


《西游记》的创作本旨


《西游记》的艺术结构


世本杨本朱本的思想性质


世本杨本朱本的源流关系


 


人物细讲


 


唐僧是戴着僧帽的儒士


孙悟空与贾宝玉是近亲


猪八戒是阿Q的远祖


沙和尚是循吏的典型


唐僧弟子的血统问题


唐僧弟子的“由道入释”


 


附录


 


《西游记考论》跋陈熙中


材料为根思辨为翼陈洪


名著意识、质疑理念与学者情怀


——张锦池先生的古代小说研究杜桂萍


 


后记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神魔题材长篇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其成书情况复杂,思想内蕴深刻,人物形象生动。本书是从多个角度评说《西游记》的学术随笔集。其中包括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的赏析,对《西游记》的创作本旨、艺术结构的探究,作者对《西游记》作者问题也发表了新见。承蒙陈熙中、陈洪、杜桂萍三位先生俯允,我们将他们的相关评论辑为本书附录,从而助益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张锦池先生的《西游记》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卓著成就。


本书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配有十幅彩色插图,图文并茂,使读者可以从多元角度欣赏《西游记》,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更能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主编推荐

张锦池,江苏省靖江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赴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任教。1978年晋升讲师,198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2017年荣膺哈尔滨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新校本注释者和注释定稿者之一。著有《红楼十二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西游记考论》《红楼梦考论》《中国古典小说心解》《中国六大古典小说识要》《〈水浒〉考论》《三国演义考论》等。



精彩内容

孙悟空与贾宝玉是近亲

将孙悟空和贾宝玉作比较研究,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实际上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在把“猿”和“人”放在一起作一比较研究而已!这又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知道,文学作为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莫不受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制约。明清文学所反映的社会思潮是形形色色的,而《红楼梦》与《西游记》虽则题材不同,创作方法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却是同一社会思潮中的两座丰碑。这一思潮就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产生的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潮。如果说,这种思潮在《西游记》里是体现为“猿的形态”,那么,到《红楼梦》里则体现为“人的形态”。这集中反映在两部作品都把主人公的形象写成具有“童心”的“真人”,并从而寄寓了作者对人性问题的认识。

其一,孙悟空和贾宝玉的个性觉醒,都被作者写成是一种天赋,这种天赋实际上也就是李贽所说的“童心”。

《西游记》开卷即写“灵根育孕源流出”,与以往取经故事的写法大不相同,作者更动了传统的结构方式,把“大闹天宫”提到全书的开头,而且用了整整七回的篇幅;变更了传统故事的孙悟空的出身,把“老猴精”改成了破灵石而出的天产石猴,并把“灵根育孕源流出”放在开宗明义的地位。这是别具匠心的。首先,显然是想突出孙悟空在形象体系中的地位,把作品写成孙悟空的英雄传奇;其次,显然是要涤荡取经故事中的孙行者身上的宗教色彩,努力把孙悟空写成神话中的英雄;最后,如前所述,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孙悟空写成大自然的儿子,活脱脱的“自然人”的形象。这后一点其所以尤为重要,就在于:它把孙悟空身上的处于萌芽状态的自由、平等观念,写成是与生俱有的东西。

《红楼梦》呢?说主人公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其所佩之“通灵玉”是青埂峰下一块“灵性已通”的顽石下凡。瑛是假玉真石。“神瑛”与“灵性已通”的顽石,也就无质的区别。这类笔墨是否是受《西游记》写“灵根育孕源流出”的影响,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公然宣称“只除‘明明德’外无书”的《红楼梦》,把贾宝玉的“意淫”,亦即萌芽状态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说成是“天分中生成”,是天赋予人的美德,这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程朱理学强调“天命之性”,陆王心学强调“良知”,都是把三纲五常看作是人的本性。《西游记》、《红楼梦》把自由、平等观念写成主人公的天赋,这种对人的天性的看法,是当时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在作者笔端的反映,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显然是同出一源。李贽的“童心”说是他的抽象人性论在道德观方面的运用,虽然未能作出系统的、正面的、具体的论述,然而它所抨击的目标却是具体的,那就是否定三纲五常是人的本性,而认为人的本性是一种未受官方御用思想侵蚀过的天真纯朴的“童心”,实际上已含有个性的自觉,是把自由、平等观念作为“童心”,作为人的与生俱有的本性来宣扬的。在文学史上,这种思想和写法,滥觞于《西游记》作者对孙悟空形象的刻画,而成于《红楼梦》作者对贾宝玉形象的塑造。这就是说,贾宝玉也罢,孙悟空也罢,都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具有“童心”的“真人”形象。

其二,孙悟空和贾宝玉作为具有“童心”的“真人”,实际上是当时新兴市民社会势力的思想代表;他们身上的斗争性和妥协性,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社会势力在反对封建主义人身关系过程中的两面摇摆的政治态度。

孙悟空与天廷神权统治者的关系及其个人命运虽有前后期的不同,但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天性却始终如一。孙悟空作为“天产石猴”,以他独有的探险精神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推为“美猴王”,在那“仙山福地,古洞神洲”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他却不以此为满足,一想到那暗中还“有阎王老子管着”,“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于是便决心云游海角,远涉天涯,访师求道,“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孙悟空在学得与天同寿的真功果和七十二变的大神通之后又回到花果山。作为“美猴王”,与群猴的关系仍是“合契同情”,而不是“君君臣臣”;作为“地上妖仙”,并不以为身份卑贱,自称是龙王的“邻居”;太白金星引他参见玉帝,竟口称“老孙”而傲不为礼,以致吓得那两旁仙卿面如土色;官拜“齐天大圣”,亦不以为地位高贵,他与诸天神交游,“不论高低,俱称朋友”。凡此等等,足以说明孙悟空身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是出于天性。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他闹了龙宫闹地府,闹过地府又闹天宫。西行路上的孙悟空,尽管被如来佛套上了那个拘束“反性”的紧箍,但他的身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异端”风采。他腹谤观音,奚落如来,笑骂龙王,到灵霄宝殿查问妖怪的来历,高兴时,对玉帝“唱个大喏”,着恼时,“问他个钳束不严”。凡此等等,足以说明孙悟空对天上神权统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桀骜不驯的天性,并不以为自己比他们卑贱些。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