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1.78 4.5折 ¥ 48 全新
库存58件
作者[日] 酒见贤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5338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653331
上书时间2024-11-04
周公旦是与姜子牙并肩的周王朝的建国功臣,孔子对周公旦制定的礼是如此推崇,以至于他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对于这位至高圣人,作者以独特笔法进行了大胆阐释。能够灭掉殷朝,并引导周朝走向全盛的“礼”,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周公旦究竟是政治家还是巫师?他亡命到蛮夷之国“楚地”的冒险之谜又如何展开?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这部文风大胆、想象雄奇、妙趣横生的小说中,找到作者酒见贤一独出心裁的解答。
酒见贤一生于1963年,福冈人,毕业于爱知大学,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尤其擅长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作品。1989年,酒见凭借《后宫小说》获得第一回日本幻想小说大奖。1992年,《墨攻》等作品获中岛敦纪念奖。2000年,《周公旦》获新田次郎文学奖。另有《毕达哥拉斯之旅》《童贞》《圣母部队》《在陋巷》(共13卷)等作品。酒见贤一的过人之处在于,文风大胆、想象雄奇,敢于由人们司空见惯的历史故事中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变化。
李炜,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代表译作:《中国印象记》《恍惚的人》《茶道六百年》。
导论 1
序言 11
第一章 15
第二章 27
第三章 52
第四章 75
第五章 94
第六章 127
第七章 142
第八章 182
主要参考文献 191
周公旦是与姜子牙并肩的周王朝的建国功臣,孔子对周公旦制定的礼是如此推崇,以至于他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对于这位至高圣人,作者以独特笔法进行了大胆阐释。能够灭掉殷朝,并引导周朝走向全盛的“礼”,到底具有怎样的内涵?周公旦究竟是政治家还是巫师?他亡命到蛮夷之国“楚地”的冒险之谜又如何展开?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这部文风大胆、想象雄奇、妙趣横生的小说中,找到作者酒见贤一独出心裁的解答。
酒见贤一生于1963年,福冈人,毕业于爱知大学,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尤其擅长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作品。1989年,酒见凭借《后宫小说》获得第一回日本幻想小说大奖。1992年,《墨攻》等作品获中岛敦纪念奖。2000年,《周公旦》获新田次郎文学奖。另有《毕达哥拉斯之旅》《童贞》《圣母部队》《在陋巷》(共13卷)等作品。酒见贤一的过人之处在于,文风大胆、想象雄奇,敢于由人们司空见惯的历史故事中演绎出截然不同的变化。
李炜,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代表译作:《中国印象记》《恍惚的人》《茶道六百年》。
第三章
(节选)
神话传说中必然包含某种事实,既有可能是对精神而言的事实,也有可能是对历史而言的事实。关于夏、殷、 周三代的记述,直至今日,几乎还笼罩着一层神话传说般的迷雾,堪称史实与象征交相混杂的叙事诗。从资料发掘到历史实像,现代科学技术正试图对甲骨文、金文、坟墓、遗迹等进行解析,而这种尝试直至今日依然在逐步推进之中。
神话传说,特别是有关祖先的神话传说,不论内容如何匪夷所思,都会在子孙的心中引发万千感慨。如果再被代代相传,神话就能与事实相匹敌,并成为一族的骄傲与徽章,也会承担一部分“礼”的功能。
关于周的起源,有这样的传说。
有邰氏有一女,名姜原。女性能在历史上留下具体名字的实属罕见。姜原是帝喾高辛的妃子,帝喾据说是夏王朝的五帝之一。要说三皇五帝,那是被更深一层的迷雾包裹着的人物,只能依靠人类的想象力而存在。然而,后世的人却千方百计地试图将他们与现实中的血统相联系。
某日姜原去野外玩耍,发现一个巨人的脚印,不知何故怦然心动,萌发了要踩一踩脚印的念头,于是便将脚踏 了上去。结果她立刻察觉到体内的某种振动,后来得知自己怀孕了。
对此,笔者可以颇为得意地做出如下解读:“所谓巨人的脚印,当然是指出色的男人,也许姜原和此人在某处相识,并在野外多次幽会。”而周朝的子孙不会这样想。巨人是超自然的存在,仅仅触碰了他的脚印,姜原就能怀上神灵的儿子,绝对是这样。
孩子足月降生。暂且假设姜原绝不是担心自己和情夫的事情败露,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孩子,感觉到惊恐和不吉利,于是命人将婴儿扔到路上,打算以这种方式杀死他——后来 “弃”就成了那个孩子的名字。但是,路过的牛马都会主动避开这个孩子,绝不踩到他。
接下来,姜原几次命人将弃丢在没有人烟的山林中。不知何故,那附近的行人马上会增多,弃每次都会被人捡回。没有办法,又把弃扔到了结冰的水渠里。结果鸟儿飞过来,把羽毛铺在孩子身下,野外的动物们守护着弃,想让他活下去。山野的动物们自古以来就会分工哺育身份神圣的孩子,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死。
事实上,应该是姜原身边的侍女怜惜孩子,向姜原谎称已经扔掉,实际上在偷偷地照料抚养。但如果这样记述,会显得过于乏味,于是就成了传说中的样子。
愚蠢的母亲姜原,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成功杀死孩子,这才终于意识到,弃并非不吉之人,而是圣者,于是决定接回身边养育。还有一种可能,姜原试图让周围人误以为她在抚养被别人丢弃的孩子,以此掩盖这个孩子是因自己行为不检点而被带到这个世上的事实。最终,她的计划成功了。
据说弃在儿时就有伟大的志向,成人之后,在植物栽种、管理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他熟知农耕知识,清楚如何根据土地状况选择合适的耕种时机及谷物品种,农民听从弃的建议就能获得丰收。强大的农耕神就此诞生。
当时的主君是舜帝,听说了弃的事情后便委任他为农师。弃的能力因此为全天下带来了利益。尧帝曾下命令:“弃,黎民阻饥,汝后稷(农官的管理 者),播时百谷。”
从此之后,弃成了姬姓,号后稷。
如果按照神话传说,这位后稷就是周人祖先。
周人曾创作诗歌《思文》称赞后稷。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文德无比的后稷,功德可以配上苍。养育了我们亿万民众,无人不受你恩赏。留给我们优良麦种,天命用之,百族绵延,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华都推广。)
《汉书》中有记载:“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郊祀后稷以配天。”因此,《思文》应该是周公旦在郊外祭祀时吟唱的诗句。
还有一种可能,后稷的姬姓一族实际上并不是西方草原之民,他们的子孙几经辗转去了草原,但没有被同化为游牧民,而是一直坚持以农耕为主。周的姬氏兼备游牧与农耕的两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祖先原来是后稷!”
周公旦从小就喜欢听自古传承的故事。长大之后,他四处走访老人,听他们讲神话传说。他不仅能背出很多传说,还能自己讲出来。这自然有助于他了解遍布于东西各地与 “礼”相关的知识。
小的时候,周公旦还会问一些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女人如果踩男人的脚印,就能怀孕吗?”
周公旦从父亲西伯昌那里学到了文字及周礼,也学到了后稷之后姬氏一族的“礼”和“历”,当然也会了解殷 “礼”,同时还会涉及影响力渐趋微弱的夏“礼”。文王西伯昌不仅是优秀的族长,也是一位伟大的博学家。
周公旦具有非凡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礼”的感知超乎寻常。文王有许多儿子,但在这一方面,无人能与周公旦 匹敌。
“旦,看来你适合担任历史、天文、典礼的官职,或者说成为一名巫师。”西伯昌不无担心地揶揄道。
“不是的,父亲,我只是喜欢了解这类知识,单纯出于个人爱好。”
“好吧,可以的,掌握广博知识的人能成为有用之才,特别是‘礼’,要想管理百姓,服务主国(殷),包括与他国的交往,都需要提前了解。”
周公旦是公子,此后必然会承担治理领地或参与国政的任务,如果能够熟知历史、天文及“礼”,将会成为他的优势。当然,周公旦不可能成为巫师,除非是周朝惨遭灭亡,全族人都被赶到荒郊野外。
如果殷周革命没有发生,周公旦肯定能成为一名学者,同时参与一些内政。周公旦是哲人,或许还会对伯夷、叔齐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像他们一样选择隐逸生活。
另外,文王向周公旦传授了一些占卜秘法。
文王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西岐传承的占卜与殷人不同。”
殷是祭政一致的神圣王朝。在殷朝,大王与其说是巫师,毋宁说是近似于神的存在,有时甚至会凌驾于神之上。 殷王被认为是下凡到了人间的天神。 殷人曾经频繁地进行占卜。每当大王想了解或汲取神意 的时候,通常会占卜。殷人的占卜,要使用龟甲和牛羊的肩胛骨。他们先在清洗干净的龟甲壳及骨头上钻出若干个椭圆 形的凹陷及擂钵形的孔,然后将卜骨放在火上烘烤,或者把点燃的木棍插入钻孔,在热力的作用下,卜骨会裂开缝隙。接下来,大王或者占卜官根据裂缝的状态进行判断。后来有人将文字刻在龟壳或骨头上,记录占卜的时间、内容、相关人物,以及根据裂缝做出的判断和后来实际发生的事情等。这类文章被称为卜辞,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为了使占卜及判断的正确性得以永久化而雕刻的文字。使用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将言灵封闭于有形的物品之中,以永远保持力量的存在。
然而,殷朝的占卜方式,并非严谨意义上的占卜。其中也有占卜问卦的情况,但几乎都在明确意识的指引下进行。从实质而言,那只能算是“戏法”。在这种情况下,卜辞成了记录预言及预言实现的文章。也就是说,占卜不是为了得到如何解决难题的方案或启示,也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本的愿望变为现实。这种占卜也是将某些行为神圣化的手段,表明所有的这一切均已获得神的认可。神的意志是绝对的,大王的判断体现了神的意志,因此也是绝对且不可违背的。
比如说,如果占卜内容为“近期家人是否会有人生病”, 结果是“会有”,有效期限为半年或者更长。如果在半年内家里有病人,说明占卜结果准确,算是成功了。因为必须要有病人出现,即便是半年之后才有人生病,依然会牵强附会地将占卜结果算定为准确。 占卜事项各种各样,包括战争的可否、祭祀的问题、出猎的成果、除魔驱鬼等。占卜的结果是神的意识表现,自始至终不会有错误,于是成了必然准确的预言。如果是看似难以实现的预言,即便不择手段也要将之变为现实,这就是殷人的占卜特点。也不能完全说是虚假的欺骗行为,确切地说,这是在显示巫师大王的威力。
简而言之,将各类愿望及期待刻在龟甲上,如果一次就出现吉卦还好;如果是凶卦,就会反复多次进行占卜,直至 吉卦出现。然后会注入朱砂,将文字牢牢固定住。最后兴高采烈地结束占卜。这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占卜。虽说其中包 含着欺骗成分,但确切地说,应该是殷朝占卜具有某种“戏法”的特征。同时,这也属于宗教范畴,是“礼”的一部分。
比如拉斯科及阿尔塔米拉的洞窟画,其中既有猎物的图像,也有描绘成功捕杀野兽的场面。据说是远古的巫师们为了确保狩猎大获成功,会以歌舞的形式祈祷这些画面能在现实中实现。祈祷之后,狩猎队伍就会像壁画中所描绘的那样满载而归。这些行为之中,或许包含着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现实与预言吻合的因素。殷朝最初的占卜方式,可以说具有相同的原理,而此原理则是法术千古不变的基础思维模式。
再比如,一个女孩想让某人关注自己,就会在手帕上绣上某种图形,这类行为其实也隐含着相同的原理。进行具有一定仪式性的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出超自然的能力,以此来控制自然、操纵他人,或者驱使神、精灵。殷朝祭祀过数量众多的神灵,但他们并不畏惧神灵,而明显是在命令神灵。在殷朝的神权政治中,大王位于神灵之上的情况并不少见。
后世的《周易》,则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占卜,体现了占卜应有的非科学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以至于被嘲笑为 “占卜问卦,也灵也不灵”。我们可以假设,《易经》的主干部分形成于周朝初期,其中包括一条禁止事项:“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因为,如果对同一问题多次卜筮,就是对神灵的怀疑与轻视,属于一种亵渎行为。周朝之后,关于占卜的思维模式已不同于殷朝。
…… ……
现如今,理想的多元文化主义正在被强国的一国统治掩埋。尊重他人的价值观,通过接触异文化来反省自身价值体系的谦虚态度正在逐步丧失。而恰是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 我们才不应忘记,周公旦追求的形式化之前的“礼”之真谛,会作为现代问题“真实地”出现。
——末国善己
周公旦最大的功绩在于对“礼”的整理与改编。道德伦理、祭祀活动、祖先供奉、历史、人在集团内的尊卑等级等,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礼”中。只要对“礼”的具体含义略加思考即可明白,“礼”的改编,实际上是与建立国家相匹敌的重大事业。
——酒见贤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