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9.18 4.3折 ¥ 45 全新
库存299件
作者赵逵夫注评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31966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9631265
上书时间2024-11-04
诗三百,思无邪。《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广阔的社会风貌。本书在历代各种《诗经》集注的基础上考据梳理,辨析订正,对诗意、主旨、产生背景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紧贴广大中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培养国学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赵逵夫, 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
国风
周南·003
关雎·004
卷耳·007
桃夭·010
芣苢·012
汉广·014
召南·018
甘棠·018
行露·020
摽有梅·022
小星·024
野有死麕·025
邶风·028
柏舟·030
绿衣·033
燕燕·035
凯风·037
匏有苦叶·039
谷风·041
式微·045
静女·046
新台·048
鄘风·050
墙有茨·050
桑中·052
鹑之奔奔·054
定之方中·055
相鼠·057
载驰·059
卫风·063
硕人·063
氓·065
芄兰·070
伯兮·073
木瓜·074
王风·077
黍离·078
君子于役·079
扬之水·082
中谷有蓷·084
兔爰·085
葛藟·086
采葛·088
大车·089
郑风·091
将仲子·092
大叔于田·093
女曰鸡鸣·095
萚兮·097
狡童·098
褰裳·099
风雨·101
子衿·102
扬之水·104
出其东门·105
野有蔓草·107
溱洧·108
齐风·111
还·111
猗嗟·114
魏风·117
园有桃·117
陟岵·120
伐檀·122
硕鼠·124
唐风·127
蟋蟀·127
鸨羽·130
葛生·131
秦风·134
驷驖·135
蒹葭·137
黄鸟·139
无衣·141
陈风·143
宛丘·144
东门之枌·145
衡门·147
墓门·148
月出·150
泽陂·151
桧风·154
隰有苌楚·154
匪风·155
曹风·157
下泉·157
豳风·160
七月·160
鸱鸮·166
东山·169
雅
小雅·175
鹿鸣·175
常棣·177
伐木·180
采薇·183
出车·186
杕杜·190
采芑·193
庭燎·197
鹤鸣·199
祈父·200
黄鸟·202
节南山·203
正月·207
十月之交·212
雨无正·216
小旻·220
小弁·223
巧言·227
巷伯·230
蓼莪·232
大东·235
北山·239
大田·241
青蝇·244
宾之初筵·245
黍苗·249
渐渐之石·251
苕之华·253
何草不黄·255
大雅·257
大明·257
绵·262
生民·266
公刘·270
荡·274
桑柔·279
瞻卬·286
颂
周颂·293
噫嘻·293
有瞽·295
武·296
敬之·298
载芟·299
良耜·302
鲁颂·304
泮水·305
商颂·309
那·310
烈祖·314
玄鸟·316
诗三百,思无邪。《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朝广阔的社会风貌。本书在历代各种《诗经》集注的基础上考据梳理,辨析订正,对诗意、主旨、产生背景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紧贴广大中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性强,能帮助学生培养国学素养,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赵逵夫, 甘肃省西和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
国 风
国风“风”是一些诸侯国和地区带有地域色彩的诗歌,大部分是民歌,也有些是带有民歌色彩的贵族阶层的作品。宋郑樵《通志总序》说:“风土之音曰风。”风诗以广大人民社会生活题材为主,尤以反映恋爱、婚姻、家庭、行役、农业生产、社会习俗,反对剥削压迫、讽刺统治阶级贪婪荒淫的作品为多。《国风》从名目上说包括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的作品,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但《邶风》、《鄘风》、《卫风》都是卫国的作品,故虽曰“十五国风”,实际上只有十三个诸侯国或地区的作品。《国风》各部分有的产生时间早,有的产生时间迟;有的时间跨度大,有的时间跨度小;大部分作品难以确定具体的年代。除个别作品外,也难以考知具体的作者。国学经典丛书诗经周南
“周南”、“召南”应是指分布在周公封地、召公封地以南江汉一带的姬姓小国,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郧阳、襄阳等地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春秋以前汉水以北小国如、息、应、蒋、道、蓼、唐、顿、蔡、随等,都是姬姓。这些姬姓国的分布,正反映了周王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与扩散。所以《毛诗序》言“南,言化自北而南也”,并非完全无据。西周末年召穆公“追荆蛮”、“伐淮夷”(《竹书纪年》),江汉诸姬实利赖之;周定公在厉宣之朝安定天下,也有杰出的贡献。编诗者辑《周南》《召南》并列于《国风》之首,实在于反映召穆公、周定公的业绩。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一《周南召南考》说:“此周、召公采邑之分地也。以今陕州陕原(按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为断,周公主陕东,召公主陕西。”《周南》、《召南》各系以“南”者,以其地当周、召采邑以南之地,为通称,非专名。则“周南”、“召南”之名来自其地当周公、召公采邑以南。而就今本《诗经》中《周南》、《召南》作品来看,二者并无明显的地域区分,《周南》中说到汝,也提到了江、汉,其地域包括周南、召南。江汉与淮河上游一带周王朝开发较迟,楚人与江、汉、汝一带少数民族,其语言与北方差异较大,周人至战国之时尚称其语言为“南蛮舌之音”,春秋战国时称其音乐为“南音”(《左传·成公九年》),称其曲调为“南风”(《左传·襄公十八年》)。则《周南》《召南》皆以南方曲调演唱。
《周南》有诗十一首,《召南》有诗十四首。大部分是西周末、东周初的作品。反映恋爱、劳动、妇女归宁思夫及官吏究心于朝政的作品为多,也有作品表现了当时的礼俗,总体上展示出一种上下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关:拟声词,雎鸠雄雌和鸣之声。雎鸠:一种水鸟,也叫王雎,《禽经》称为“鱼鹰”,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朱熹《诗集传》说:“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则其文化意象同后代的鸳鸯相近。②洲:水中的陆地。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相马经》中说:“州河无树,已能长之;汉水前注,孰能当之?……汉水前注,又欲雍之。”“州”为“洲”之本字。江汉间多水泽与水中小洲,则“河之洲”为江汉一带习用之语。“河”未必指黄河。③窈(yǎo)窕(tiǎo):美好的样子,叠韵联绵词。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窈。”古人分释之,实兼指体态与气质而言。淑:清白纯洁。《说文》:“淑,清湛也。”严忌《哀时命》:“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与此处用法相同。《毛传》训“淑”为“善”,是笼统言之。淑女:纯洁的姑娘。④君子:一般为贵族男子之称(后也引申为妻对夫之称,如《诗·王风·君子于役》)。逑(qiú):“仇”的借字,配偶。《释文》:“逑,本亦作仇。”⑤参(cēn)差(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也作苦菜,别名金莲儿、水荷。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沉入水中;叶近圆形,漂浮水面,叶柄细长而柔软滑嫩,花五瓣金黄色。茎、叶均可食用。⑥左右:双手。篆文“左”作,“右”作,即指左手与右手。后引申为两面相对的方位。流:“摎”的假借字,摘取。此以在水中摘取漂浮不定的荇菜比喻追求女子的状况。⑦寤:醒着。寐:睡着。⑧思服:思念。《毛传》:“服,思之也。”《诗集传》:“服犹怀也。”《尚书·康诰》:“服五六日,至于旬时”。服即思念的意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思”为语词,曾运乾《毛诗说》以为此处“思”同于“斯”,也可通。⑨悠哉:形容思念深长,思绪不断。⑩辗(zhǎn)转反侧:翻来覆去,形容因思念而不能入睡的样子。友:亲爱。此用为动词,指以琴瑟传递情意。芼(mào):“覒”的假借字,择取。《说文》:“覒,择也。”乐(lè):用为动词,使之快乐。
【品评】《关雎》为《周南》首篇,是一首恋歌。由诗中以水鸟雎鸠和河洲为意象,以采水中植物荇菜为喻体这两点来看,作品产生于江汉流域。
这本是一首恋爱诗,但因为其中的起兴、比喻都与当时民俗有联系,所以后来被用于婚礼仪式,导致阐释的侧重点产生变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诗开头说“关关”叫着的雎鸠(鱼鹰)在河洲上,雎鸠在洲上是等着叼鱼的时机,先秦时代得鱼是作为成婚配有家室的隐语。《管子·小问》引逸诗:“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正反映出当时这种比喻或联想的习惯。闻一多有《说鱼》一文(见开明版《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论之甚详。美好纯真的姑娘也正是有修养的君子企慕追求的对象。开头的“兴词”,实含有比喻的意思在内。
第二章开头以从水中捞取漂动的荇菜喻青年男子追求姑娘的过程。因为荇菜随水漂,故不一定一下就逮着,比喻男子追求姑娘时常有的那种难以接近和难以捉摸其心思的状况,既具生活气息,又很贴切。据诗中末两章的“琴瑟”、“钟鼓”等句来看,至少男子一方为贵族之家,而这里却以采荇菜为喻,则此比喻应早在民间流行。
第二章三四句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追求乃是一种行为,而这里说“寤寐求之”,无论醒着还是梦中,都在追求,变成了一种心理活动。诗中正是以“求”字,写出了青年男子对于所爱慕的女子时时不能去于心的状况。下面四句具体写思念却难以实现愿望的急切、焦躁与不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四句写尽古今求婚、思慕中男子的心情。
依据上两章之言,后两章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以琴瑟、钟鼓表达爱慕、追求,增进感情,所以用“友之”一语;其言“乐之”,是指使其欢心,能够达到“百年好合”的结局。因此后两章多少有一点轻松的、挑逗的意思在内。
因为这首诗是贵族阶层青年男子的作品,尽管也带有民歌重章叠句的特征,但并不是完全以此为结构方式。本诗描写富于特征性,比喻贴切而含蓄。同时,孤立地来看,诗中的“琴瑟”、“钟鼓”具有喜庆色彩。所以,也被广泛地用为婚礼上的歌诗。这样,在理解上便多少产生了一些变化。本来前三章十二句是全诗主体部分,后两章八句应顺前面意思来理解,但用在婚礼乐歌之后,则前面的两章成了对婚前“君子求淑女”过程的回顾,成了对男女双方恋爱史的一个诙谐而带有浪漫色彩的总结,带有对女方恭维和对男方戏谑的成分,因此,后两章也自然地以“钟鼓乐之”的意思为主,“琴瑟友之”便成了这一层意思的过渡或铺垫。
但无论怎样,在对《关雎》这首诗的理解与阐释中都离不开其中的民俗成分。民间语言的轻松、幽默,和恋爱(提亲)与结婚这两种习俗中共通的民俗比喻材料,成了这首诗解释上可以转换角度的凭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