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17.59 3.7折 ¥ 4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3501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628899
上书时间2024-11-04
自 序
这里收集的是去年复员以来写的一些文章,第一篇《动乱时代》,第二篇《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和末一篇《日常生活的诗》是在成都写的,别的十九篇都是回到北平之后写的。其中从《什么是文学?》到《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七篇,原是北平《新生报》的《语言与文学》副刊上的“周话”,没有题目,题目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才加上去。这《语言与文学》副刊,每周一出,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会主编的,我原定每期写一段儿关于文学和语言的杂话,叫做“周话”。写了四回,就觉得忙不过来,于是休息一周;等到第二次该休息的时候,索性请了长假,不写了。该是八篇,第一篇实际上是发刊词,没有收在这里。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也许可以算是杂文罢,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抗战期中也写过这种短文,起先讨论语文的意义,想写成一部《语文影》,后来讨论生活的片段,又想写成一部《人生一角》,但是都只写了三五篇就搁了笔。叶圣陶先生曾经写信给我,说这些文章青年人不容易看懂。闻一多先生也和我说过那些讨论生活片段的文章,作法有些像诗。我那时写这种短文,的确很用心在节省字句上。复员以来,事情忙了,心情也变了,我得多写些,写得快些,随便些,容易懂些。特别是那几篇“周话”,差不多都是在百忙里逼着赶出来的。还有《论诵读》那篇,写好了寄给沈从文先生,隔了几天他写信来说稿子好像未完,让我去看看。我去看,发见缺了末半叶。沈先生当天就要发稿,让我在他书房里补写那半叶,说写完了就在他家吃午饭。这更是逼着赶了。等我写完,却在沈先生的窗台上发见那缺了的末半叶!沈先生笑着抱歉说,“真折磨了你!”但是补稿居然比原稿详明些,我就用了补稿。可见逼着赶虽然折磨人,也能训练人。经过这一年来的训练,我的笔也许放开了些。不久以前一位青年向我说,他觉得我的文章还是简省字句,不过不难懂。训练大概是有些效验的。
这本书取名《标准与尺度》,因为书里有一篇《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而别的文章,不管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也都关涉着标准与尺度。但是这里只是讨论一些旧的标准和新的尺度而已,决非自命在立标准,定尺度。说起《文学的标准和尺度》这篇文,那“标准和尺度”的意念是从叫做《种种标准》(Standards)一本小书来的。我偶然从一位同事的书桌上抓了这本书来读,这是美国勃朗耐尔(W. C. Brownell)作的,一九二五年出版。书里分别的用着“尺度”(Criteria)和“标准”两个词,启发了我,并且给了我自己的这本小书的名字。这也算是“无巧不成书”了。
谢谢原来登载这些短文的刊物,我将这些刊物的名字分别的记在每篇篇尾。谢谢文光书店的陆梦生先生,他肯在这纸荒工贵的时候印出这本书!
朱自清,三十六年十二月,北平清华大学。
《标准与尺度》收集的是朱自清先生复员以来写的一些文章,第一篇《动乱时代》,第二篇《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和末一篇《日常生活的诗》是在成都写的,别的十九篇都是回到北平之后写的。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可以算是杂文罢,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这本书取名《标准与尺度》,因为书里有一篇《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而别的文章,不管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也都关涉着标准与尺度。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陈武,江苏东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长、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钟山》《花城》《天涯》等杂志发表,共计500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选载。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花果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策划了“紫金文库”“回望汪曾祺”“名人与生活”“朱自清自编文集”“回望萧红”“回望巴金”等丛书。
目 录
Contents
动乱时代 001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006
回来杂记 012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019
论严肃 029
论通俗化 035
论标语口号 040
论气节 045
论吃饭 052
什么是文学? 059
什么是文学的“生路”? 064
低级趣味 069语文学常谈 072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076
诵读教学 081
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085
论诵读 090
论国语教育 098
古文学的欣赏 105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介绍郭沫若著《十批判书》 113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潮?
——林庚著《中国文学史》序 122
日常生活的诗——萧望卿《陶渊明批评》序 127
民众文学谈 130
民众文学的讨论 138
文艺的真实性 149
文艺之力 163
论青年读书风气 178
论说话的多少 183
文言白话杂论 188
论别字 195
什么是散文? 200
文学与新闻 203
中学生与文艺 212
文学的严肃性 218
论学术的空气 222
青年与文学 230
论不满现状 232
论且顾眼前 237
论意义 243
论白话 249
《标准与尺度》收集的是朱自清先生复员以来写的一些文章,第一篇《动乱时代》,第二篇《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和末一篇《日常生活的诗》是在成都写的,别的十九篇都是回到北平之后写的。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大部分可以算是杂文罢,其中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这本书取名《标准与尺度》,因为书里有一篇《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而别的文章,不管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也都关涉着标准与尺度。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并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陈武,江苏东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长、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十月》《钟山》《花城》《天涯》等杂志发表,共计500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选载。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花果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策划了“紫金文库”“回望汪曾祺”“名人与生活”“朱自清自编文集”“回望萧红”“回望巴金”等丛书。
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作人方面比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沈从文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浓或淡,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叶圣陶
我们都知道他是感情极丰富的一个人。读了他的《背影》和《给亡妇》,没有不被感动的。
——郑振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