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义:哲学原理与历史实践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6.86 6.9折 68 全新

库存1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巫怀宇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69189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626905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关于“功利主义”这个汉译,有人认为译作“效益主义”更佳,以避开中文里庸俗意义上“功利”的误解。然而汉语里“功”“利”皆善,“功利”何必贬义呢?“功利”与“效益”侧重不同,“功”指向施力做功之过程,功、利相连强调行为与结果的因果性,而“效”和“益”都关于效果或结果。积极行动者的实践哲学当取“功”这一层含义,而“效”则更像是被动接受者之哲学了。

根据功利主义哲学,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稀缺的,世间诸价值无论高下皆须取舍。哲学之于世界的效用是间接的,能够在直接行动中步步求得实利者,大多不太关注理论的精密完美;如边沁那样积极地将哲学投入改革实践,才是造福人间的直接途径。哲学诞生于某种荒谬的障碍与驳斥的需要。行动陷入泥淖、志愿不得施展之人,如德意志哲学家,反而更能将心力倾注于完善理论;此时思想面临的危险,就是反过来轻视甚至诋毁生活世界中的真切幸福。本书则要将一贯的理论编织于多样的实践。将哲学写成书册,于己是以落于纸上的形式锤炼思想的严密性和清晰性,于人则是用直接而密集的言说,方便别人想通某些关键问题。只有当后人能以更少的时间,接过前人精炼凝聚的智力成果,人类才可能积累进步。

哲学原理不因时势而变,廓清其推论与界限的工作却须与历史世界打交道。无论多么超越的哲学,它所回应的问题都是时代给予的。本书起源于2014年读博期间,定稿于2022年。这八年间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乃至健康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觉得此前的时代已是“昨日的世界”,那种共在同一个生活世界的道德理念,或世界历史意义上的进步宏愿已经被严重削弱。然而,如果功利主义的抽象理论能承受多么大的历史变化,功利主义者也必能够“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尼采认为,这是“哲学家最初和最终的自我要求”。危机亦是契机,对于研究者而言尤其如此:它让诸多遮蔽与幻象摇摇欲坠,变化中的世界敞现出了某些原本被自然化了的构造和隐而未显的可能性,我们得以分析出曾被混淆的不同层次,综合起曾被忽视的潜在关联。尽管哲学与史学能够帮助反思,对自身时代的“亲身体验”和“参与观察”却是理解生活世界中的幸福与痛苦所不可或缺的。



导语摘要

功利主义可概括为两个原则,即“最大幸福原则”和“利益的平等考量原则”。正是简练的理论,为万千变化的实践留出了充足空间,能够在一切历史条件下给出某个最不坏的解。这既要理解原初给予的体验,又要平等权衡每一则幸福。前者入乎其内,后者出乎其外,从两个方向渗入、穿透了历史世界的方方面面。于是,实践哲学延伸到两个方向一是对诸体验的意义与理解的研究,二是对政治经济诸构造的研究。功利主义可以充当诸社会科学的枢轴,将其融化汇合。哲学澄清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原理,令其自觉,虽没有改变原理,却已改变了它所在的世界。这就是功利主义的总战略:将道德理论回撤到最抽象的不败之地,是为了以最小的负担在普全的生活世界中推进道德实践。



作者简介

巫怀宇,南京人,1987年生。圣安德鲁斯大学文学硕士,杜伦大学史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于艺术学杂志《诗书画》任编辑。现为独立学者、书评人。研究兴趣集中在现代哲学、道德哲学和近代西欧史。著有《大地上的尺规——历史、科学与艺术的现代哲学剖析》。



目录

前言 以一驭万


第一章  作为启蒙主义的功利主义


一 功利原则的界定


二 功利原则的元伦理学争议


三 功利主义与生杀诸问题


 


第二章  作为平等主义的功利主义


一 平等之尺度与人的道德能力


二 个人行为与社会功利


三 超越差异的道德平等及其政治实践


四 幸福与德性的合一


 


第三章  相关当代论争


一 功利主义的目的与手段


二 道德哲学中的心理主义谬误


三 功利考量的成本与道德责任的边界


四 非个人性、目的论与道德哲学


 


第四章  相关法学与经济哲学问题


一 道德哲学与人类行为学


二 作为行为调节装置的法律


三 异质性、可比较性与多元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功利主义可概括为两个原则,即“最大幸福原则”和“利益的平等考量原则”。正是简练的理论,为万千变化的实践留出了充足空间,能够在一切历史条件下给出某个最不坏的解。这既要理解原初给予的体验,又要平等权衡每一则幸福。前者入乎其内,后者出乎其外,从两个方向渗入、穿透了历史世界的方方面面。于是,实践哲学延伸到两个方向一是对诸体验的意义与理解的研究,二是对政治经济诸构造的研究。功利主义可以充当诸社会科学的枢轴,将其融化汇合。哲学澄清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原理,令其自觉,虽没有改变原理,却已改变了它所在的世界。这就是功利主义的总战略:将道德理论回撤到最抽象的不败之地,是为了以最小的负担在普全的生活世界中推进道德实践。



主编推荐

巫怀宇,南京人,1987年生。圣安德鲁斯大学文学硕士,杜伦大学史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曾于艺术学杂志《诗书画》任编辑。现为独立学者、书评人。研究兴趣集中在现代哲学、道德哲学和近代西欧史。著有《大地上的尺规——历史、科学与艺术的现代哲学剖析》。



媒体评论
人之存在是历史地被给予的,我们登上并非自己选择的舞台,却必须选择并演出尽可能好的剧本。功利主义主张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历史当下的真相后,依然怀着普遍的仁爱对待生活世界。
理性主义是幸福时代的结晶:承认理性的尊严,意味着相信人类可以带着宁折不弯的刚直活在世上;专注概念分析,意味着相信人类可以用名正言顺的方式解决问题。功利主义承认历史不完美,它将自身的理论抽象到最稀薄的限度,坚持道德哲学的普遍效力。
有两种批判:分析的批判针对语言中的无意义,综合的批判反对视域的偏狭。对于常识道德而言,前者太精微,后者太宏阔。它们超出了周遭视域,却仍真实地作用于日常生活。
我们应当考察行为的事实条件和相关价值,尽可能用最坚实而非最方便的理由支持正确的事,并反思价值的源泉:无论上层建筑的话语多么繁杂,价值评价都应当不断回返到活生生的幸福与痛苦中去,让文明不至于日益复杂而积弊日深,最终迷失在愈发荒谬的话语迷宫并走向衰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