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9.94 5.9折 ¥ 68 全新
库存53件
作者徐世贵,蔡淑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5414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617504
上书时间2024-11-04
给教师找一面镜子
以相对小的学习投入取得相对大的学习收获,这是每位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共有的期待。那么,这种学习方式有吗?有!这就是听评课。追溯名师成功的轨迹,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专业成长之路或许各有特色、方法有别,但无一例外都具有“从听评课起步”的共同特质。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上课,其体会是不一样的。教师自己上课,关注点往往放在学生身上,不容易意识到自身问题,也不易突破自身的模式。教师以旁观者的角色去看课,这是教师给自己找一面镜子,既可以借鉴执教者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又可以在别人的教训中反思、改进自我。听评课往往不是单一活动,它能拉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说课、磨课、改课等系列研究活动。有效的听评课教研集引领、诊断、交流、激励、管理于一体,是学校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校本研修。
“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但并不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去听评课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呢?这本书可以为你指点迷津,读后会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本书的特点:
(1)站位高,有前瞻性。本书紧扣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体现新思想和新理念,高屋建瓴地指导、引领教师在听评课中通过“以课研课,以课改课”来落实新课标和新教材,助力专业成长。书中除了介绍各种听评课的方法技能和听评课的校本研修模式外,还有教师和校长特别困惑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以“深度学习”“学习指导”“思维训练”“教学情境设计”等真问题作为听评课的专题来研究。
(2)重创新,有系统性。目前对于听评课这门科学和艺术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或者说这方面系统的图书、资料还不是很多。可贵的是,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本书共14章,分五个板块:①理念篇:包括听评课的概念与功能、立足核心素养听课观等。②听课篇:包括课堂观察、四步高效听评课法等。③评课篇:包括一节课的评析内容、原则与方法、撰写评课稿等。
④校本篇:包括建立常态校本研修、磨课历练等。⑤专题篇:包括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指导研究、情境教学研究等。全书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听评课的科学和艺术。
(3)接地气,有实操性。本书针对性、实操性强,接地气。本书朴实、不浮夸、不绕圈子、很务实,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书中问题均来自实践,但又高于并指导实践,从根本出发,直指问题的本质。书中引入了大量鲜活的典型事例,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本书提供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看得懂、用得上,能给教师很好的借鉴和启迪。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拿努力换结果。有好书为伴,一路辛苦,一路欢歌。愿每一位教师在“听评课”教学研究之路上越走越宽广,最终让课堂成为成就师生幸福的生命场!
特级教师徐世贵、蔡淑卉基于自身多年来对听评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潜心研究,通过理念篇、听课篇、评课篇、校本篇和专题篇六个板块,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的艺术。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教师能看得懂、用得上。本书既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又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徐世贵,辽宁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辽宁省校长培训特聘专家,本溪市功勋教师,原辽宁省本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多年来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校长培训与专业成长、教研与科研应用实践研究。获多项国家、省市级优秀成果奖,出版《青年教师自主成长的秘诀》 《做个研究型教师:微课题研究实施指南》《研训员专业修炼——教研与培训实操指南》等作品60多部。受邀在全国讲学数百场,因其讲座本真、质朴、生动,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听得懂,用得上,操作性强,被称为草根教育专家。
蔡淑卉,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称号。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受邀在省内外执教示范课逾百节,做各类专题讲座数百场。连续多次参加武汉市中考命题,主编或参与编写多部图书,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结题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参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受聘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
序 给教师找一面镜子 | 001
理念篇
第1章 以课研课,以课改课
——听评课的神奇功能 | 003
一、听评课的功能与概念 | 003
二、低效听评课问题分析 | 011
三、听评课是一门科学 | 016
第2章 让课堂教学走进核心素养时代
——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 | 020
一、中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 | 020
二、树立核心素养听评课观 | 022
第3章 面向未来教育,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听评课与深度学习研究 | 034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功能 | 035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 038
三、对深度学习的辩证思考 | 040
四、深度学习的实施与评析 | 042
听课篇
第4章 边听,边品,边仿,边创
——四步高效听评课法 | 055
一、听课,博采众长 | 055
二、品课,消化吸收 | 059
三、仿课,尝试实践 | 063
四、创课,生成自己 | 064
第5章 看、听、思、问、测有机结合
——听课的课堂观察 | 067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 | 068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 | 071
三、课堂观察方法 | 074
四、怎样做听课记录 | 083
评课篇
第6章 怎样评析一节课
——评课内容的讨论 | 089
一、看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先进(灵魂) | 092
二、看教学目标——符合教材学情(方向) | 097
三、看教学内容——组织处理恰当(载体) | 101
四、看教学流程——结构合理有序(框架) | 108
五、看教学方法——选择运用得当(措施) | 113
六、看教学素养——体现个人教学特点(风格) | 116
第7章 学识与真诚同在,方法与智慧共存
——评课原则与方法 | 119
一、评课的问题 | 119
二、评课的形式 | 121
三、评课的原则 | 123
四、评课的方法 | 128
第8章 写中悟,悟中评,评中明
——怎样撰写评课稿 | 137
一、用写课来提升听评课效益 | 137
二、写课的内容、标准与原则 | 140
三、撰写评课稿的方法与技巧 | 142
校本篇
第9章 备磨评一体,研议训联动
——听评课与建立常态校本研修 | 161
一、建立集体备课式校本研修 | 163
二、建立诊断指导式校本研修 | 168
三、建立跟踪指导式校本研修 | 172
四、建立主题研修式指导 | 174
第10章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反思
——听评课与教师磨课历练 | 178
一、在磨课历练中蜕变成长 | 178
二、磨课,要勇于挑战自己 | 179
三、磨课的六个阶段 | 180
四、提升磨课效益的建议 | 183
第11章 突破“高原期”,从优秀走向卓越
——听评课与专业梳理造就名师 | 188
一、教师要面临第二次成长 | 188
二、听评课与专业梳理的结合 | 191
三、专业梳理课程的实施 | 192
四、教学方法的专业梳理与建构 | 194
五、教学风格的专业梳理 | 203
专题篇
第12章 思维是学生智能发展的核心
——听评课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 209
一、对“钱学森之问”的追问 | 209
二、思维的功能与教学使命 | 212
三、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 214
四、课堂思维训练的案例评析 | 223
第13章 教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听评课与学习指导研究 | 231
一、学习指导是教师必修的一门科学 | 232
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 | 233
三、学习指导的原则 | 238
四、学习指导的方法途径与评析 | 239
第14章 让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
——听评课与情境教学研究 | 250
一、教学情境的诠释 | 251
二、教学情境的功能 | 253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 257
四、教学情境运用案例评析 | 263
附录1 | 269
附录2 | 271
后 记 | 273
特级教师徐世贵、蔡淑卉基于自身多年来对听评课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潜心研究,通过理念篇、听课篇、评课篇、校本篇和专题篇六个板块,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听评课的艺术。本书重实践、重实效、重实用,力图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空泛的表述具体化,确保理论可学,技术能用,方法有效,一线教师能看得懂、用得上。本书既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良师益友,又是教学研究人员的参谋和向导,对当前课堂教学研究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徐世贵,辽宁省首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辽宁省校长培训特聘专家,本溪市功勋教师,原辽宁省本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多年来致力于有效课堂教学、教师校长培训与专业成长、教研与科研应用实践研究。获多项国家、省市级优秀成果奖,出版《青年教师自主成长的秘诀》 《做个研究型教师:微课题研究实施指南》《研训员专业修炼——教研与培训实操指南》等作品60多部。受邀在全国讲学数百场,因其讲座本真、质朴、生动,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听得懂,用得上,操作性强,被称为草根教育专家。
蔡淑卉,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主任。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称号。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受邀在省内外执教示范课逾百节,做各类专题讲座数百场。连续多次参加武汉市中考命题,主编或参与编写多部图书,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结题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参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受聘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
低效听评课问题分析
尽管听评课有这么多的功能,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感觉收获并不大,大有“萝卜炖萝卜——于事无补”的感觉。
例如,沈阳市某中学曾对62名教师进行校本教研问卷调查:近80%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近60%的教师认为教案成文是教学负担,近40%的教师认为备课可有可无,近70%的教师认为课堂效率难以提高,近80%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仍是传道者,近90%的教师认为领着学生大量做题是最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近70%的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是授课人的缺点,只有约10%的教师能在听课后不断反思、对比自己的教学行为,约20%的教师认为有听课的必要;近80%的教师在评课时都在尽量说好话,近90%的教师不清楚评课标准、完全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评课,只有约10%的教师能将评课的关注点落在学生身上,近90%的教师在评课时是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辩解。收回的问卷中,近90%的一线教师建议尽量不要让备课、听课、评课占用太多的时间,甚至建议能不搞就不搞。
为什么有些听评课效果不佳呢?究其原因,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
(一)缺乏专业引领
目前教师听评课效果不好,与缺乏专业引领有很大关系。
1.缺乏章法
与备课一样,听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听评课应该呈现课的无限可能,激活更多思维。听评课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体现“专业引领”,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可是现在很多教师还没有很好掌握听评课的方法技能,无法准确评价课堂的优缺点,不能提出改进的意见,所以听评课教研活动收获不大。
2.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听课笔记写得满满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虽有记载,却没有认真思考、仔细分析,陷入重“形”轻“神”的误区。对于听课要听什么,能学到什么,他们并没有仔细想过。相反,他们总希望拿过来就用,没能注重内在规律,没有悟到真谛,学到的只是皮毛罢了。看着别人的课很好,但用到自己班上却没有效果,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3.追赶时髦
有些老师喜“新”弃“旧”,在他们眼里,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就是好东西,而传统的东西似乎是“落后”“过时”的同义语。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对传统的东西就不屑一顾。
4.迷失自我
有的教师仅把听公开课当作艺术享受,就像看一个节目,只是图个热闹、过把瘾;或者是盲目“崇拜”名师,照抄照搬,不仅名师的课没有学好,还迷失了自己。
(二)组织策划不到位
听评课教研活动组织策划不到位,会出现教师听评课“三心二意”的现象,即执教教师在台上讲,听课者在底下“开小会”,或改作业,或写教案,甚至溜走。听评课存在走形式、没有深度、散漫化、表面化、作秀化、“一刀切”、无准备、少对话、欠精细、效率低等问题,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应付差事,用心不专。
1.准备不足,仓促应付
同行人都懂得,听评课比上课更难一些。执教者往往会提前备课,如果听评课者没有积累和准备,是评不好课的。有的教师听课前拿个听课本直奔教室,课前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对听课的目的、任务、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甚至对听谁的课、听什么内容也不清楚。准备不足,仓促应付,是评不好课的。
2.目的不明,缺乏重点
目标决定努力的方向。从学校到教师,每次听评课都应该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如果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去听课,听课目的明确了,收获自然很大。如果教师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目的不纯正,抓不住重点,那么,听课节数是完成了,但质量却不高。很多同组听课的教师并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听课,而是迫于学校的行政考核要求,比如需要听够多少节课,或者记录多少页的听课笔记等。无聊的教师们只好坐在教室里消磨时间,或看闲书,或抄听课笔记。这会对执教教师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对执教教师的不尊重。
3.组织松散,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与评课没有组织好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听评课,由于组织人员事先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显得盲目随意、松松垮垮。还有的评课者,在听课时三心二意、不够专心,评课时自然也就评不出实质性的内容,只能马马虎虎、应付差事。
(三)重听课轻评课
盲目听十节,不如认真评一节。只听不研,哪怕听100节名师的课,也只是浅尝辄止,对教师的帮助不大。看课是感性认识,评课是理性认识。听评课只有重听又重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现在许多听评课重听轻评,听的多,评的少,听完就完事,事后也不做深入研究,这样的听评课效果自然不好。听课后缺乏评议,执教教师也没有及时同听课教师交换意见,一方面执教者心里会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听评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1.只听不评
在学校听评课教研活动中,“只听不评”的现象屡见不鲜。统计每个教师听课节数的学校不少,但评课的却很少,所以这种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2.敷衍了事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时又怕得罪人,怕影响执教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有的执教教师认为别人给自己的课提不足,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提出不同意见马上进行辩驳,长此以往,听他课的老师也就不会再给他提意见了。即使有的课评了,碍于情面,也只是敷衍了事,走过场罢了。
3.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不好”。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如教者板书、声音大小、教态、信息技术运用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关键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意思。
4.参评面窄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经常是发言者只有三五人,评议者只有三言两语,评课现场冷冷清清。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点名发言,而被点名者多是正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骨干教师。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评课时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不发言不等于没有见解,这种评议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当面不讨论、背后乱议论;还有的会上“唱赞歌”,会后“乱嘀咕”,结果只会让执教者无所适从。
5.面面俱到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效果自然就不好。如果评课面面俱到,就会抓不住重点,不仅会增加评课的难度,也会造成重复。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容易泛泛而谈,难以突出重点。
6.喧宾夺主
通常听评课应以刚刚上过的课为中心主题展开研课活动,一般由学校教研员主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先由执教教师说一说课,或者简单说一说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共同展开讨论,最后由教研员做综合性总结发言。
教研员的发言分量可以重一些,能围绕课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教师也能起到引领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喧宾夺主、分散主题。有的教研员评课会不自觉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离开课堂大谈理论,如谈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让教师有“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这会影响评课效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