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诞辰103周年散文精选,特别纪念版。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送小温(汪曾祺诞辰103周年散文精选,特别纪念版。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9.61 4.1折 48 全新

库存22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著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8417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9611443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重磅推荐:

           

《人间送小温》中选篇贴近生活,以故人旧事、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除了收录《四方食事》《贴秋膘》《多年父子成兄弟》等经典作品,还完整收录了《我的家》《夏天》等散文,共计 45 篇佳作。并分为“生活至味”“草木春秋”“寻常茶话”和“人间小温”四辑,给人一种岁月安然、从容悠闲之感。
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汪曾祺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 5月 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美食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散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笔下多是芸芸众生的琐碎日常,和花开花落的烂漫雅兴。



目录

第一辑 生活至味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如此。


家常酒菜
肉食者不鄙
口蘑
蚕豆
贴秋膘
昆明食菌
四方食事
昆明的吃食
故乡的食物


第二辑 草木春秋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夏天
昆明的花
北京的秋花
冬天的树
灌园日记
草木虫鱼鸟兽
冬天
早茶笔记(三则)
风景


第三辑 寻常茶话


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


寻常茶话
炸弹和冰糖莲子
街上的孩子
怀念德熙
林斤澜!哈哈哈哈
西南联大中文系
背东西的兽物
岁交春
和尚
三圣庵
观音寺
牌坊
觅我游踪五十年


第四辑 人间小温


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开卷有益
家书
我的家
我的家乡
书到用时
论“世故”
花园——茱萸小集(二)
人间送小温
四僧
多年父子成兄弟
北京人的遛鸟
七载云烟
幡与旌
《蒲桥集》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重磅推荐:


  

 


《人间送小温》中选篇贴近生活,以故人旧事、瓜果蔬食、花草树木为主,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的“冲淡”之美和浓厚朴实的烟火气息。除了收录《四方食事》《贴秋膘》《多年父子成兄弟》等经典作品,还完整收录了《我的家》《夏天》等散文,共计 45 篇佳作。并分为“生活至味”“草木春秋”“寻常茶话”和“人间小温”四辑,给人一种岁月安然、从容悠闲之感。
虽然绿灯没怎么为我亮过,但我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这就是我理解的年轻。/汪曾祺



主编推荐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 5月 16日)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美食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散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笔下多是芸芸众生的琐碎日常,和花开花落的烂漫雅兴。



精彩内容

1、传东坡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未必可靠,但苏东坡有时是会写这种打油体的诗的。冬笋烧肉,是很好吃。我的大姑妈善做这道菜,我每次到姑妈家,她都做。
2、湖南人爱吃腊肉。农村人家杀了猪,大部分都腌了,挂在厨灶房梁上,烟熏成腊肉。我不怎样爱吃腊肉,有一次在长沙一家大饭店吃了一回蒸腊肉,这盘腊肉真叫好。通常的腊肉是条状,切片不成形,这盘腊肉却是切成颇大的整齐的方片,而且蒸得极烂,我没有想到腊肉能蒸得这样烂!入口香糯,真是难得。
3、口蘑生长的秘密,好像到现在还没有揭开。口蘑长在草原上。很怪,只长在“口蘑圈”上。草原上往往有一个相当大的圆圈,正圆,这一圈的草长得特别绿,绿得发黑,这就是蘑菇圈。九月间,这是草原最美的时候。雨晴之后,天气潮闷,这是出蘑菇的时候。远远看去,蘑菇圈上一点一点白的,那是蘑菇出来了。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这里出蘑菇,明年还出。蘑菇圈的成因,谁也说不明白。有人说这地方曾扎过蒙古包,蒙古人把吃剩的羊肉汤、羊骨头倒在蒙古包的周围,这一圈土特别肥沃,故草色浓绿,长蘑菇。这是想当然耳。有人曾挖取蘑菇圈上的土,移之他处,布入菌丝,希望获得人工驯化的口蘑,没有成功。
4、我的家乡,嫩蚕豆连内皮炒。或加一点碎切的咸菜,尤妙。稍老一点,就剥去内皮炒豆瓣。有时在炒红苋菜时加几个绿蚕豆瓣,颜色既鲜明,也能提味。有一个女同志曾在我家乡的乡下落户,说房东给她们做饭时在鸡蛋汤里放一点蚕豆瓣,说是非常好吃。这是乡下吃法,城里没有这么做的。蚕豆老了,就连皮煮熟,加点盐,可以下酒,也可以白嘴吃。有人家将煮熟的大粒蚕豆用线穿成一挂佛珠,给孩子挂在脖子上,一颗一颗地剥了吃,孩子没有不高兴的。
5、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芝麻酱面(过水,抓一把黄瓜丝,浇点花椒油);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6、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比如广东人吃蛇,吃龙虱;傣族人爱吃苦肠,即牛肠里没有完全消化的粪汁,蘸肉吃。这在广东人、傣族人,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爱吃,你管得着吗?不过有些东西,我也以为不吃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7、春天了,是挖野菜的时候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人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尤其是妇女,到野地里活动活动,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看看新鲜的绿色,身心一快。
8、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会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9、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10、春雨既足,风和日暖,圆通公园樱花盛开。花开时,游人很多,蜜蜂也很多。圆通公园多假山,樱花就开在假山的上上下下。樱花无姿态,花形也平常,不耐细看,但是当得一个“盛”字。那么多的花,如同明霞绛雪,真是热闹!身在耀眼的花光之中,满耳是嗡嗡的蜜蜂声音,使人觉得有点晕晕忽忽的。此时人与樱花已经融为一体。风和日暖,人在花中,不辨为人为花。



媒体评论

·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沈从文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贾平凹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冯唐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梁文道
·呈现出大家的风范,其风格似九曲流水,空谷清音,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块闪亮的瑰宝。——苏童
·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毕飞宇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铁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