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服饰(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服饰(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51.76 7.0折 358 全新

库存7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 威廉?亚历山大 著 , 徐锦华 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613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8元

货号29611096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这是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本共识。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交流往往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文化交流双方输入和输出的文化、知识、思想和物质产品等的数量不平衡,也包括己方文化对对方的影响程度不平衡。研究文化交流的这种不平衡性,考察特定历史时期文化交流双方输出和引进对方文化的数量及影响程度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样的研究可以在横向对比中为我们评估双方社会的发展程度、开放与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
  16世纪以后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交流之一。它不仅对双方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类的近代化进程。对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外学界已有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对前人研究略加梳理我们便不难发现,已有成果中更多的是研究西方文化东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而对中国文化西传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在欧洲的影响史,虽然也有不少的研究,但整体而言仍是远远不够的。这便给我们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认为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对中国造成了深远影响,而中国落后的农耕文化对西方的输出和影响十分有限;西方带动并主导了近代化进程,中国一度因为闭关锁国而错失了跟上先进的西欧发展步伐,最后不得不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压力下才被迫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导致这样的认知状况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后见之明的影响,即用19世纪中西关系的经验来含括整个16-20世纪中西关系史。如果我们以1800年为大约的分界线,将16世纪以来的中西关系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那么不难看出,很多以往的观点和印象对16-18世纪的中西关系史并不适用,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
  ……



导语摘要

《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是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的随行画师,绘有大量关于18世纪中国的画作。在访华期间,作为制图员的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了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多地,创作了多幅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着官服的清朝官员、拿着武器的士兵到雄伟高大的船舶,题材涉及到中国的自然风光、军队士兵、城市建筑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这些画作后来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资料。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都曾用其作为插图,如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巴罗《中国旅行记》等。
徐锦华,上海图书馆副研究员,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



目录

《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选刊》总序  董少新
《中国服饰》导言  陆丹妮


中国服饰



内容摘要

《中国服饰》收录了48幅经过手工上色的铜版画,附有文字说明。书中描绘的,是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地时创作的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穿清朝官服的官员、手握烟杆的清朝妇人、繁忙的港口到高大巍峨的城墙,这些描绘清朝人物形象、社会风俗、城市风情的铜版画栩栩如生,生动直观地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的社会风情,使当时的欧洲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罗氏藏书”本《中国服饰》,为1805年伦敦William Miller后期版,与同年出版的早期版相比,此版本品质更佳,且在书中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从扉页寄语看,此本是作者寄赠亲人之本。此次出版,采用高清仿真影印,从内容与形式上“复刻”这件珍稀藏品的精彩面貌。随书附一别册,收录总序及导言各一篇,介绍丛书缘起,深入讲解此书内容、文本背后的历史,及其在服饰文化、社会生活史、书籍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意义。



主编推荐

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是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的随行画师,绘有大量关于18世纪中国的画作。在访华期间,作为制图员的威廉·亚历山大随团访问了北京、杭州、广州、澳门等多地,创作了多幅水彩画和速写:从身着官服的清朝官员、拿着武器的士兵到雄伟高大的船舶,题材涉及到中国的自然风光、军队士兵、城市建筑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这些画作后来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资料。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都曾用其作为插图,如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巴罗《中国旅行记》等。
徐锦华,上海图书馆副研究员,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