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国别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区域国别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48.85 7.2折 68 全新

库存136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可金 主编 尹一凡 副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24370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9587714

上书时间2024-11-0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受制于不同自然环境、气候特征、风土人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差异,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种族族群、不同历史经历的人们创造了
不同的伟大文明。从苏美尔文明开始,到地中海文明、埃及文明、波
斯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玛雅文明等,文明犹如银河系之点点
星光、百花园之花团锦簇,彼此争奇斗艳,相映成辉,构成了人类文
明多姿多彩的斑斓画卷。

置身于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如何睁眼看世界,正确地理解和认
识其他文明,历来是一个引发各方争论的话题,而且文明之间的对话、
摩擦、冲突甚至对抗被不少思想家称为文明进步的动力。反观历史,
每一种文明都形成了独特的文明观和域外知识体系。无数游侠、僧侣、
商贾、使者奔走于各大文明之间,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跨文明互
动的知识搬运工,推动了各文明的交流、互鉴、对话和融通,为人类
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越是开放的文明,
越是强调通过建立域外知识体系获得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是有可
能成为世界上竞争力的文明,地中海文明如此,中华文明如此,
世界上至今仍有影响的不同文明皆是如此。

一、区域国别学是大国的标配

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吐故纳新,在历史上创造了璀璨的古典文
明瑰宝。中华文明之所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对域外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姿态。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对于方外
世界的探索,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约40 个邦国、550 座山、300 
条水道、100 多位历史人物、400 多个神怪异兽,虽然没有区分域内
域外,但毫无疑问达到了当时人们认识和理解的极限。此后,二十四
史中的《四夷志》《外国志》等史料记载以及游侠、高僧、商贾对海
外经历的著述,虽多有零散未成系统,但的确形成了中国古代对域外
知识的谱系。因此,中国对域外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非是近代以来在


Gbxzw.indd 3 


2023.5.6 3:33:32 PM 

 
IV 区域国别学

西方坚船利炮冲击下“刺激—反应”的外部产物,而是有着深刻的文明基因和内在动力。
中华文明并不排外,历来是有边疆而无边界,始终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对内吸引力和
对外辐射力,这才是中华文明的本来面貌,也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文化密码。

近代中西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区域国别学的觉醒。近代以来,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民族国家等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持续发展,极大地
推动了西方世界强势群体性崛起,并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中华文明遭遇“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受此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中原先进、四夷落后”的华夷秩
序格局被颠覆,呈现出西强我弱的殖民秩序格局。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莫卧儿帝国
等其他文明一样,中华文明开始遭受一轮轮欧风美雨、西学东渐的涤荡,国土沦丧,
主权被辱,经济凋敝,民生艰苦,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悲惨深渊。面对
这一来自域外文明的冲击,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为代表的早期先贤,积极探索
外部世界,主持编纂了《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述,开启了中国人睁
眼看世界的先河,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国别知识基础,激励了大量留学生、外交官、
学者、商人等奔走世界各地,带回一大批救国方案、济世主张、科学技术、思想观点,
成为中国区域国别知识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区域国别学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
幸福的党,也是一个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结晶。自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直是中
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年代,还是在
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共产党都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政党,始终把关心天下大事、把
握世界形势作为制定政策策略的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国问
题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际问题研究学科体系。20 世纪60 年代,为适应亚非
拉被压迫民族实现政治独立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专门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
问题研究的指示》(中发[63]866 号),并成立了以廖承志为组长的“中央国际研究指导
小组”,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大大加强了中国
的外国问题研究。除此之外,全国各地的外语类院校、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科学
院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也纷纷建立起来,中国的域外知识体系逐步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学科基础。尽管这一势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但改革开放以后,在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支持下,从“补课”到“自主”,中国的域外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
越来越完善。到2021 年9 月,全国各类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会科学院、智库
等从事区域国别学的专家队伍已经达到数万人,成为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区域国别
学队伍。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要求中国建立强大的区域国别学学科。改革开放40 多年
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越来越从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地带
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在客观上要求中国不仅要参与国际事务,更要在全球治理变


Gbxzw.indd 4 


2023.5.6 3:33:32 PM 

 
序言V 

革中发挥引领角色,要求中国不仅要在办好自己事情的过程中让自己强起来,更要在
办好世界大事的过程中让自己强起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
重大战略课题。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宏观经济稳定
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加快走出去步伐是大势所趋。国际市场是个大空间,
虽然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有没有风浪、往哪飞也是要搞明白的,不能
往漩涡里钻,更不能漫无目的乱飞。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做好全球投资需求
的规模、领域和国别研究,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因此,
为适应中国日益成长为全球大国的客观需要,区域国别学在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强调培养区域国别学人才的战略意义,加快培养中国的“区域国
别通”和各国的“中国通”的步伐,并不断夯实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学术基础和学
科基础。

二、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引领的理念

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之举。经过40 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
从大踏步赶上时代向引领时代转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一举一动、一
言一行都会受到域外社会的高度关注,都会对域外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就越发需
要域外知识体系的武装。然而,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域外知识建构上的“补课”
态度不同,当今中国域外知识建构需要确立自主创新、开放引领的理念,坚持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指导方针,认真解决好谁研究、研究谁、如何研究、
为谁研究的基本问题,在区域国别学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精准定位。谁研究,是界定区域国别学的出发点,只有解决
了谁研究的定位问题,才能真正站稳区域国别学的基本立场。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
历史文化传统各异、面临来自域外世界的挑战也存在很大不同,决定了其域外知识关
注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与近代以来中学西学的体用之争、改革开放以来的不争
论不同,新时代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精准定位,坚持区域国别学作
为中国的域外知识体系的定位,明确中国的区域国别学是中国人主导的域外知识体系
建设。我们要广泛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有益成果,吸收一切国家的知识养分,但必
须汇入中国人主导的区域国别学主流之中,推动区域国别学与国学、全球学的对话交
流、深度融通,实现域外知识体系与域内知识体系互联互通,共同汇入中华文明创造
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伟大复兴进程之中。

二是坚持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研究谁,是界定中国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只有解决了研究谁的问题,才能明确区域国别学的攻关重点。当今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哪些国家和地区应该优先研究,以及哪


Gbxzw.indd 5 


2023.5.6 3:33:32 PM 

 
VI 区域国别学

些国家可以视作一个地区,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区域国别学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集
中有限研究资源,分清主次轻重。新时代中国区域国别学坚持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
原则,将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列入区域国别学对象,但不囿于已有发达国家的研究图谱,
立足于开放创新的精神,在研究视角、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梯
次推进。既要聚焦国家战略重点,优先加强主要大国、重点地区、关键小国的研究,
也要侧重支持冷门绝学和基础性研究。既要聚焦对象国基本国情、历史、文化、社会、
政治、经济、法律、外交、族群、宗教等全面研究,也要优先加强薄弱环节和短板弱
项的研究。既要重视短平快的智库类和政策类研究,也要关注基础理论、基础学科和
基础知识的研究。总之,要不拘一格开展研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养更多的“国
别通”“地区通”“中国通”和“全球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三是坚持融合提炼,优势互补。如何研究,是界定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基本途径和
研究方法,只有解决了如何研究的问题,才能明确区域国别学的主要工具。区域国别
学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文、史、哲、艺、经、社、政、法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
方法均可对区域国别学作出贡献,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联为一体,不同国别
和区域日益被卷入一个共同的漩涡之中,研究对象的一体化和研究方法的复合化并行
不悖。因此,新时代的区域国别学必须坚持融合提炼、优势互补的原则,推动跨学科
融合对话,鼓励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先验研究
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共同推进区域国别学交叉一级学科建设,为区域国别学提供全面
的研究方法支持。当然,大学、研究机构、智库、民间团体等受制于各自的资源基础,
决定了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上存在侧重,但都是区域国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坚持体用并举,自成一家。为谁研究,是界定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前进方向和
价值标准,只有解决为谁研究的问题,才能明确区域国别学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区域
国别学必然坚持以中国为中心,但也必须具有世界眼光,既要能站在中国看世界,也
要能站在世界看世界、看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域国别学虽有立场之别,却无
门户之见,要打破学术和政治藩篱,坚持天下一家、自成一体的方针,不断推进理论
创新和实践创新。新时代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必须鼓励中国之世界的研究与世界之中国
的研究彼此为体、相互为用,实现体用并举、自成一家,真正以开放自信的面貌巍然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

环顾世界,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区域国别学大家庭
的重要一员。目前,推动建立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气派的区域国别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共识。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统筹下,应注
重域外知识体系的学科建设、学术建设、话语建设和教材建设。

面对当今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局势,区域国别学研究需要不断瞄准战略
需要和社会需求,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科布局。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批准设立


Gbxzw.indd 6 


2023.5.6 3:33:32 PM 

 
序言VII 

区域国别学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后,如何从中国视角构建区域国别学自主知
识体系就成为一个重要任务。在总结多年区域国别学教学科研经验的基础上,清华大
学社会科学学院构建了一个以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为主体的写作团队,并列入了清华
大学出版社新推出的文科教材计划。根据分工,赵可金负责起草研究框架与写作大
纲,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反复讨论后确定教材章节大纲,各个成员分头进行写作,其
间进行了多次讨论。具体分工如下:导论,、二、三、四、五、十三章和结语部
分(清华大学教授赵可金);第六章(清华大学博士后刘丽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理
教授翟大宇);第七章(清华大学博士生赵远、孔裕善、秦紫晓、赵丹阳);第八章(清
华大学发展中国家博士项目博士生尹一凡);第九章(清华大学国际和地区研究院助
理研究员雷定坤);第十章(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罗林;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南北宝)
; 
第十一章(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晓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干部张伟杰);第十二章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葡萄牙语学院博士后史艳)。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孙晓萌教
授、北京语言大学的罗林教授和他们的博士生外,其他人均为我在清华大学指导的博
士生。这是一个比较紧密且有着师承关系的团队,很多章节大家彼此讨论,已经不分
彼此。在初稿提交后,尹一凡负责对全书进行了后期统稿、修订和润色,并补充了每

一章的思考题,整理了参考文献,出力多。

值此教材出版之际,我代表参与撰写本教材的所有作者向关心和支持本教材的领

导、前辈、同仁表达衷心的感谢,尤其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各位同事。本书的责任编辑纪海虹女士对全书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她的巧手雕琢和严

格审读让本书增色很多。感谢本书的审读专家张小劲教授,他的很多充满智慧的意见

让本书有了大师的加持。感谢钱乘旦、张蕴岭、姜锋、杨丹、刘鸿武、罗林等前辈的

推荐,令本书增色良多。其他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也令我们念兹在兹,恕不在此一一

提及。当然,本书中的所有缺漏,完全是由于我们学力之未逮,责任完全由我们承担。

本书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初入区域国别学之门而抛砖引玉的作品,很多方面还不成

熟,非常盼望学界同仁多多批评指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风华正

茂,正大踏步走在世界舞台上,为美好生活和美好世界而奋斗。在此时代背景下,中

国的区域国别学正逢其时,大有可为。作为中国区域国别学领域的一员,我们重任在肩,

使命光荣。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

国别学而共同奋斗。

赵可金
2023 年5 月1 日于双清苑



导语摘要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全书回答的主要问题有:区域性国别研究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有哪些?中外之间有何知识与方法上的不同?如何认识美俄欧等大国?如何界定世界上多样性的地区? 本书是区域国别学交叉一级学科的重要教材,不仅可作为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历史、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多学科专业本科生基础课程或通识课程的参考教材,还可供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国情、社情、民情等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赵可金,1975 年生,复旦大学法学(国际关系)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兼任区域国别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金砖国家智库联盟中方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2012 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2015 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外交学、公共外交、中美关系等研究,先后出版《营造未来:美国国会游说的制度解读》《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全球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等著作11 部,在SSCI 、CSSCI 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 多篇,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3 项、二等奖3 项。



尹一凡,1995 年生,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国别为泰国。2013 年9 月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泰语
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 年9 月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学习东南亚研究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9 年8 月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政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赵可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泰国研究、东南亚研究、政治发展、王室与民主政治等。



目录

论 
1



节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世界
1
一、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区域国别学的哲学基础
1
二、当今世界处于统一性与多样性并行不悖的时代
2
三、区域国别学本质上是一门寻根立基之学
3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学术基因
4
一、地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4
二、血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5
三、心缘关系与区域国别学
7



第三节区域国别的形态:文明、文化及其类型
8
一、区域国别学中的文化文明研究
8
二、区域国别学中的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9



思考题10



章区域国别学概论11



节区域国别学的内涵12
一、区域国别学的定义12
二、区域国别学的特征14
三、区域国别学的功能16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发展19
一、区域国别学溯源19
二、帝国崩溃、民族国家兴起与区域国别学20
三、冷战与美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23
四、冷战终结与区域国别学的重新定向25



思考题26



第二章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基础 27



节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27


 


Gbxzwindd 9 



202356 3:33:33 PM 


 
X 区域国别学


一、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发展历程27
二、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布局30
第二节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33
一、域外知识体系的层次33
二、域外知识体系的变革35
第三节中国的区域国别学37
一、大国及其周边地区研究37
二、中国周边地区研究39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40
思考题42



第三章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方法43



节区域国别学的范式转变43
一、文明主义范式44
二、国家主义范式46
三、全球主义范式48



第二节人文学科的理论与方法51
一、国别史区域史的研究51
二、全球史的研究53



第三节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56
一、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56
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60
三、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64



思考题66



第四章大国研究(一):美国与北美地区67



节美国的国家主题67
一、合众为一:美国的主题68
二、自由与平等的张力:美国的认同动力70
三、美国研究的学术议题71



第二节美国研究:学科与事业74
一、作为学科的美国研究75
二、作为事业的美国研究76



第三节美国研究:历史与范式77
一、美国研究的奠基时期:帕灵顿范式78
二、美国研究的成熟时期:神话—象征范式80
三、美国研究的反思时期:后现代—文化批判范式82


 


Gbxzwindd 10 



202356 3:33:34 PM 


 
目录XI 


思考题84



第五章大国研究(二):俄罗斯与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