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30.23 3.8折 ¥ 80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钱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7503
出版时间2023-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29580560
上书时间2024-11-04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欲考较-国家-民族之文化,上层首当注意其「学术」,下层则当注意其「风俗」。学术为文化导先路。苟非有学术领导,则文化将无向往。非停滞不前,则迷惑失途。风俗为文化奠深基。苟非能形成为风俗,则文化理想,仅如空中楼阁,终将烟销而云散。
中国文化传统,绵亘数千年,乃由吾中华民族所独自创建,自有其独特性之存在。印就中国社会风俗言,虽数千年来历时递变,然亦有其前后相承,一贯不断之独特性。郎以当前可目睹者言,全球社会,各地风俗,可谓无一相似。风俗然,学术亦然。中国学术,显亦有其独特性。苟不然,此社会风俗之独特性,又由何来。惟风俗易晓,学术难明。其间分别,如是而已。中国与外族文化之接触,*先为印度佛教之东来。佛教虽为二不教,而其所内涵之学术意义亦特丰。佛教之中国化,则胥由中国学术传统中所赋有之独特性之功。南北朝、隋、唐高僧,多兼通内外学,遂使中国学术逐渐渗入于佛教信仰中,而佛教之在中国,乃亦随之而变。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欲考较-国家-民族之文化,上层首当注意其「学术」,下层则当注意其「风俗」。学术为文化导先路。苟非有学术领导,则文化将无向往。非停滞不前,则迷惑失途。风俗为文化奠深基。苟非能形成为风俗,则文化理想,仅如空中楼阁,终将烟销而云散。
中国文化传统,绵亘数千年,乃由吾中华民族所独自创建,自有其独特性之存在。印就中国社会风俗言,虽数千年来历时递变,然亦有其前后相承,一贯不断之独特性。郎以当前可目睹者言,全球社会,各地风俗,可谓无一相似。风俗然,学术亦然。中国学术,显亦有其独特性。苟不然,此社会风俗之独特性,又由何来。惟风俗易晓,学术难明。其间分别,如是而已。中国与外族文化之接触,*先为印度佛教之东来。佛教虽为二不教,而其所内涵之学术意义亦特丰。佛教之中国化,则胥由中国学术传统中所赋有之独特性之功。南北朝、隋、唐高僧,多兼通内外学,遂使中国学术逐渐渗入于佛教信仰中,而佛教之在中国,乃亦随之而变。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序
三版弁言
四部概论
上篇经学与史学
下篇子学与文学
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
朱子学术述评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
张晓峯中华五千年史序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文学
中国学术特性
泛论学术与师道
有关学问之系统
学术与风气
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
学问与德性
择术与辨志
我对于中国文化的展望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欲考较-国家-民族之文化,上层首当注意其「学术」,下层则当注意其「风俗」。学术为文化导先路。苟非有学术领导,则文化将无向往。非停滞不前,则迷惑失途。风俗为文化奠深基。苟非能形成为风俗,则文化理想,仅如空中楼阁,终将烟销而云散。
中国文化传统,绵亘数千年,乃由吾中华民族所独自创建,自有其独特性之存在。印就中国社会风俗言,虽数千年来历时递变,然亦有其前后相承,一贯不断之独特性。郎以当前可目睹者言,全球社会,各地风俗,可谓无一相似。风俗然,学术亦然。中国学术,显亦有其独特性。苟不然,此社会风俗之独特性,又由何来。惟风俗易晓,学术难明。其间分别,如是而已。中国与外族文化之接触,*先为印度佛教之东来。佛教虽为二不教,而其所内涵之学术意义亦特丰。佛教之中国化,则胥由中国学术传统中所赋有之独特性之功。南北朝、隋、唐高僧,多兼通内外学,遂使中国学术逐渐渗入于佛教信仰中,而佛教之在中国,乃亦随之而变。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