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44.59 6.6折 ¥ 68 全新
库存33件
作者[意]彭波那齐,[意]瓦拉,[意]费奇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37265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566854
上书时间2024-11-04
《灵魂与自由意志》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的《论灵魂不朽》(1516)、瓦拉的《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1439)以及费奇诺的《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1495)三部分组成,展现了这一时期哲学的三种面相及其背后共通的人文主义新兴意识。
其中,彭波那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他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并致力于支持人性论观念。
而以独创性和批判精神著称的瓦拉,则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吸收,认为灵魂具有尊贵的性质,人类灵魂相比动物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也就是说,灵魂在人死之后依然持存。
相比彭波那齐和瓦拉,费奇诺意义上的灵魂学说则是柏拉图(主义)神学式的“灵魂不朽”,他对灵魂论题的论证首先依赖于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刻画。
可以说,三位哲学家从三种不同的维度对灵魂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们以自己的视域开启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也启发了后世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
《灵魂与自由意志》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的《论灵魂不朽》(1516)、瓦拉的《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1439)以及费奇诺的《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1495)三部分组成,展现了这一时期哲学的三种面相及其背后共通的人文主义新兴意识。
其中,彭波那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他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并致力于支持人性论观念。
而以独创性和批判精神著称的瓦拉,则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吸收,认为灵魂具有尊贵的性质,人类灵魂相比动物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也就是说,灵魂在人死之后依然持存。
相比彭波那齐和瓦拉,费奇诺意义上的灵魂学说则是柏拉图(主义)神学式的“灵魂不朽”,他对灵魂论题的论证首先依赖于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刻画。
可以说,三位哲学家从三种不同的维度对灵魂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们以自己的视域开启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也启发了后世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
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1462—1525),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继承了意大利大学的伟大传统,反对阿威罗伊主义的统治地位,并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著有《论灵魂不朽》《论命运,自由意志,以及预定》等。
瓦拉(Lorenzo Valla,1405—1457),通常被视为富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之一。著有《<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论拉丁语的优雅》等。
费奇诺(Marsilio Ficino,1433—1499),15世纪意大利影响力的柏拉图主义拥护者之一,以拉丁语首度注译了柏拉图全集,著有《柏拉图神学》等。
译者简介:
陆浩斌,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比萨高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经典阐释与现代批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跨学科研究等。译有《文学事件》《莎士比亚的意义》(合译)等。
周琦,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已发表《民族性的“遮蔽”及其背后——沈雁冰对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译介》等多篇论文。
彭波那齐《论灵魂不朽》导言
论灵魂不朽
瓦拉《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导言
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瓦拉
费奇诺《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导言
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费奇诺
译后记:意大利文艺复兴哲学家的三种面相
人名对照表(296)
《灵魂与自由意志》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彭波那齐的《论灵魂不朽》(1516)、瓦拉的《关于自由意志的对话》(1439)以及费奇诺的《关于心灵的五个问题》(1495)三部分组成,展现了这一时期哲学的三种面相及其背后共通的人文主义新兴意识。
其中,彭波那齐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他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并致力于支持人性论观念。
而以独创性和批判精神著称的瓦拉,则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吸收,认为灵魂具有尊贵的性质,人类灵魂相比动物灵魂的高贵之处在于,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也就是说,灵魂在人死之后依然持存。
相比彭波那齐和瓦拉,费奇诺意义上的灵魂学说则是柏拉图(主义)神学式的“灵魂不朽”,他对灵魂论题的论证首先依赖于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刻画。
可以说,三位哲学家从三种不同的维度对灵魂与自由意志这一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们以自己的视域开启了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也启发了后世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
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1462—1525),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继承了意大利大学的伟大传统,反对阿威罗伊主义的统治地位,并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著有《论灵魂不朽》《论命运,自由意志,以及预定》等。
瓦拉(Lorenzo Valla,1405—1457),通常被视为富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之一。著有《<君士坦丁赠礼>伪作考》《论拉丁语的优雅》等。
费奇诺(Marsilio Ficino,1433—1499),15世纪意大利影响力的柏拉图主义拥护者之一,以拉丁语首度注译了柏拉图全集,著有《柏拉图神学》等。
译者简介:
陆浩斌,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比萨高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兴趣为莎士比亚、经典阐释与现代批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跨学科研究等。译有《文学事件》《莎士比亚的意义》(合译)等。
周琦,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专业硕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已发表《民族性的“遮蔽”及其背后——沈雁冰对格雷戈里夫人剧本的译介》等多篇论文。
曼图亚的彼得罗·彭波那齐(Pietro Pomponazzi of Mantua,1462—1525年)是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继承了意大利大学的伟大传统,反对阿威罗伊主义(Averroism)的统治地位,并将强调个体灵魂的尊严与价值的新人文主义引入学术传统之中。他与费奇诺(Ficino)及皮科(Pico)一同反对更旧传统的那种非个人的集体主义观点,并致力于与他们一起支持一种更为个人化的人性论观念。但是,当柏拉图主义者们通过在自由中抬高个体灵魂的尊严以使其高于自然本质时,彭波那齐却使得灵魂更像是一个在秩序井然的宇宙中自然而然的常住居民。
要想理解彭波那齐的成就,尤其是想要理解他为自身立场辩护时所采用的技术性论证的话,就必须了解一点他正在其中催生一场革命的意大利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漫长传统。佛罗伦萨圈子和大多数人文主义者并非彼时的学界学者,而是一群怀揣着柏拉图主义激情而着眼于其他兴趣、文学、艺术或专业的人。文艺复兴时期各个大学有组织的精神生活仍旧效忠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在大多数国家中,15世纪的学校见证了早期哲学的教导与改良——斯多葛主义、奥卡姆主义(Ockhamism)和托马斯主义——罕有新义。但是,在意大利北部,在帕多瓦、博洛尼亚(Bologna)和帕维亚(Pavia),以及多少也在锡耶纳(Siena)、比萨(Pisa),还有在费拉拉(Ferrara)新兴的好大学里,亚里士多德主义依然是一种欣欣向荣的主要思想。13世纪的巴黎、14世纪的牛津与巴黎、15世纪的帕多瓦都是中心:来自全欧的思想于此集中,并积累成一个有机知识主体。一系列杰出的教师——威尼斯的保罗(Paul of Venice,1429年)、蒂耶内的卡耶坦(Cajetan of Thiene,1465年),以及尼克莱托•维尔尼亚(Nicolettus Vernias,1499年)——传播着那种知识,并促使其得以在下个世纪与数学科学中的新兴趣喜结连理。
科学的帕多瓦同样地感受到了在15世纪(quattrocento)后半期激发的佛罗伦萨的那种人文主义冲动与学问的复兴。为了回应费奇诺的柏拉图主义的挑战,帕多瓦致力于证明亚里士多德也和柏拉图一样说希腊语。至于费奇诺攻击他们的传统阿威罗伊主义,连带着他的宿命论还有那小化一切个人性与个体性的奇怪人性论,帕多瓦学者们的应答并非是接受他的柏拉图主义式的宗教现代主义,而是重新组织起他们自己的自然主义且科学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关于人及其命运的概念更为个人主义化。他们以一种接近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自然主义的亚里士多德式人文主义来反对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式人文主义,并且在他们那突出的科学兴致上乐此不疲。在斯宾诺莎与18世纪牛顿主义者们之前,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人像彭波那齐和扎巴瑞拉(Zabarella)那样设法造就一个居间于人文主义与科学自然主义之间的如此“现代”的混合品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