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1.74 3.7折 ¥ 5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何德章
出版社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4037080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550507
上书时间2024-11-04
魏晋南北朝数代,虽然是一个大乱世,但依然结出了精彩的智谋之花,政治家、军事家的文韬武略以及读书人明哲保身的智慧俯拾皆是。其中,三国战争堪称魏晋韬略的精彩开篇。魏晋隐士讲究韬晦之术,北方民族也开始了强有力的奋起。本书站在“大历史”的全景高度,回望这一时代杰出人物的处世智慧。
魏晋南北朝数代,虽然是一个大乱世,但依然结出了精彩的智谋之花,政治家、军事家的文韬武略以及读书人明哲保身的智慧俯拾皆是。其中,三国战争堪称魏晋韬略的精彩开篇。魏晋隐士讲究韬晦之术,北方民族也开始了强有力的奋起。本书站在“大历史”的全景高度,回望这一时代杰出人物的处世智慧。
何德章,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著有《中国魏晋南北政治史》《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魏晋南北朝史丛稿》等。
魏晋南北朝数代,虽然是一个大乱世,但依然结出了精彩的智谋之花,政治家、军事家的文韬武略以及读书人明哲保身的智慧俯拾皆是。其中,三国战争堪称魏晋韬略的精彩开篇。魏晋隐士讲究韬晦之术,北方民族也开始了强有力的奋起。本书站在“大历史”的全景高度,回望这一时代杰出人物的处世智慧。
何德章,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长期任教于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著有《中国魏晋南北政治史》《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魏晋南北朝史丛稿》等。
第四章 偏安局势下的安邦之策
以西晋宗室诸王互相残杀为发端,西晋王朝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匈奴人刘渊、羯人石勒承 “八王之乱 ”余绪,兴兵树帜,将战乱进一步推向高潮,“永嘉之乱”从根本上结束了西晋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当西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琅王氏王导、王敦兄弟辅佐琅王司马睿,在江东地区建立根基,扩展势力,重建了司马氏皇室的统治,是为东晋。东晋王朝偏处江南一隅,疆域和势力都十分有限,然而,它以华夏正统政权相号召,源源不断地吸引身处动乱中的北方人民流亡南下,对江南的开发与文化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东晋政权内部,皇权微弱,琅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诸家门阀士族相继执掌政柄。门阀士族互相倾轧,力图在竞争中压倒其他对手,与司马氏皇室分享政权;而当外敌强盛,对国家安危构成威胁时,他们又能联手一致,共同对敌。孝武帝太元八年 (383 ),前秦苻坚兴兵大举进攻东晋,当轴的门阀士族谢氏、桓氏联手对敌,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使东晋王朝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内争不息,外寇不断,使东晋政局呈现出纷乱复杂的特征。东晋一百余年的历史,就是在偏处一隅的局势下,维持门阀与皇权共治、保存汉族正朔于不绝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谋略内容。
王与马,共天下
中原动荡之际,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受执政者东海王司马越之命,以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 (今江苏邳州市南 ),为司马越看管后方。不久,司马睿改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稳定江东。晋怀帝永嘉元年 (307 )九月,司马睿采用军府司马王导之计,南渡长江,移镇建邺 (今江苏南京 )。
280年,西晋灭吴之后,江东在孙吴时期成长起来的豪强大族,对西晋政权并没有什么好感。一些南方士人在孙吴时已高官位显,受召到洛阳任官,却被视为亡国余孽,受到歧视、排挤,他们满口
吴语,也受到洛阳卿的嘲笑。政治上的失意,使这些江南士人更怀念家乡优裕的生活,纷纷南返故乡。统一后二十多年,北方大乱,西晋政权摇摇欲坠,江南士人又酝酿着恢复昔日的光荣,试图重建政权。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他的祖父司马伷在西晋时受封为琅玡王,并传给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司马睿十五岁时继承了琅玡王的爵位。他在西晋宗王中,与皇帝关系已并不密切,本人也并无突出的才能,在晋末诸王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也就没有什么动作。只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封地与琅玡接近,司马越当权后,加以提携,让他为自己效力。司马睿过江后,江南士人对这个西晋政权的代表,同样没有好感,同时也不相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宗王能够在天下大乱时安定江东。
西晋诸王通常与王国内士人联系紧密,而琅玡王氏在西晋时已是赫赫有名的家族,司马睿祖孙三代与琅玡王氏交好联姻,前后历数十年之久。特殊的地域关系加上亲属关系,为司马氏与王氏的政治联合奠定了基础。因此司马睿过江时,随从高参有王敦、王导等王家人物,这很可能是当时宰相王衍与执政者司马越商量的结果。司马越急于稳定对江南的控制,而王衍则试图在王家 “三窟 ”之外,再多准备一条退路。与司马睿相比,王敦、王导在当时士大夫中早已声名鹊起,他们的动向颇受江东士人关注。
据《晋书·王导传》 记载,司马睿徙镇建邺后,接连一个多月,吴地士大夫和百姓无人登门拜访,王导为此深感忧虑。王导便对王敦说:“琅玡王虽颇为仁德,但名望尚轻。兄长威名已著,应该设法帮助他。”王敦曾先后任青州刺史、扬州刺史,加以受过多种将军称号,所以王导想借用他的威名,抬高司马睿的声望。到了三月上巳这一天,人们都到江边洗沐宴饮 (当时民俗,称作 “禊”,后来基本定在三月初三),司马睿也亲自前往江边观赏民俗,让人用肩舆抬着,威仪甚是整齐,王敦、王导及南渡的北方名士都骑马簇拥在身后。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望,悄悄地在一边窥看,见琅玡王如此威风,甚感惊惧,于是一齐拜倒在道旁。此后,司马睿接受王导建议,虚心接纳江东士人,并让王导亲自造访贺循、顾荣这两位江东士人领袖,与其谈心,使这两人接受了司马睿的任命。自此以后,江东士大夫纷纷归附司马睿,逐渐确定君臣名分。王导还主动学起吴人语音,并在宴会上用吴语讲话,这也增加了江东士人的好感。
司马睿的身份只是扬州刺史,辖地只在今天江浙一带,而辖今江西的江州、两湖的荆州以及岭南广州、交州,在西晋洛阳政权动荡之际,都逐渐发展为一股各自为政的力量。江东稳定后,王敦奉命率军向长江中游扩张,数年之间,控制了数州之地。西晋政权分崩离析之时,司马睿在王敦、王导兄弟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南、北士族人士,在南方创立了一片天下。
317年,当闻知晋愍帝被匈奴人杀害后,司马睿便在建邺称帝,继承晋的法统,因建邺在洛阳东南方向,史称“东晋”。又因晋愍帝名叫司马邺,建邺也改名叫 “建康 ”。司马睿当然知道,只凭自己,无论如何坐不上皇帝宝座。他尊王导为 “仲父 ”,当时人则称王导为 “江东管夷吾 (管仲 )”。在即位大典上,司马睿主动拉住王导,要与他 “共登御座 ”。王导自然不敢如此造次,坚决拒绝。
不过,王导主持大局,王敦坐镇长江中游,手握重兵,王氏家族实际上掌控着东西政权,当时人称 “王与马,共天下 ”,当代研究者称之为 “东晋门阀政治”,即门阀大族与皇帝联合掌握政权,而以门阀大族为主导因素。西晋时那种广封宗室诸王,保证皇室对政权的控制的办法行不通了,政治斗争也由宗室诸王兵戎相见,演变为门阀大家之间为执掌军政大权而殊死相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